后殖民主义主张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同样享有良好的物质和文化权利。
西方赢得世界并非靠观念、价值观或宗教的优越性,而是靠有组织的暴力。西方人常常忘却这一事实,而非西方人却从来都不会忘记。
洗脑指的是使人用别人看待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这样一来,人就会疏远自己的文化﹑语言和土地。
种族清除不仅包括人的毁灭,也包括知识的毁灭和历史的毁灭。
当西方人观察非西方世界时,他们所观测到的与其说是那里的现实情况或非西方民族的真实感受或真实看法,倒不如说是他们自身的镜像,是他们自己的假设。
后殖民主义研究的是一个变化的世界——一个已经被斗争所改变的世界和一个实践者想要进一步改变的世界。
很多人不喜欢“后殖民”这个词,现在你可能开始意识到了这是为什么。它扰乱了世界的秩序。它使特权和权势受到了威胁。它拒绝承认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它那激进的日程表在为全球的人们呼唤着平等和幸福。
人变成了客体,被人指点、被人取笑,而这还仅仅只是表面上的情况。同时存在的情况是,处于这种情况当中的人内化了这一观点,将他们自己视为与众不同的低人一等的“他者”。
现代政权的功能具有矛盾性:一方面对边界实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又宽容甚至暗地里鼓励劳工非法移民——这些劳工是没有权利可言的。
后殖民主义不仅断言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应该享有资源和物质福祉,而且断言它们的文化——正在介入和改变西方社会的文化有巨大的活力。
殖民主义者通常讲,是他们把我们带进了历史。今天我们要表明的是事情并非如此,是他们使我们离开了历史,我们的历史,让我们跟着他们,在他们的后面,走向他们的历史的前进方向。阿米尔卡·卡布拉尔,《回到源头》(1973)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各国政府就把这种永远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群视为严重的威胁,认为需要对其严加干涉,使其稳定下来,才能对其加以控制。
一些西方后现代主义者曾试图把流浪和移民描述为文化身份最具生产价值的形式,与认为身份源自身体对家庭和土地的附属的观点相反,它强调了身份的创造性作用。
民族主义具有两面性:独立前是好的,独立后则变坏了。
后殖民理论思潮和后殖民地文化
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的再度兴起与全球化/本土化、民族/文化身份以及流散写作/批评等问题的讨论密切相关
莫迪森不允许我们错误地认为在特权阶层和可怜的穷人之间存在的差别仅仅涉及受难与剥削的问题。还有其他种类的财富和损失。还有思考世界的其他方式。人性的,而非物质性的方式。
在很多方面,万隆会议标志着后殖民主义首次成为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政治哲学体系。
我抱着试图在事物中找到意义的信念,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精神世界充满着找到世界本原的愿望,后来我发现我只是他类客体中的一个客体。
这些就是后殖民斗争,通常都涉及土地占用的后果。土地占用问题是殖民强国最平常但却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游牧者在土地上游牧,与土地关联紧密,但从不把自己与土地的关系变成财产或占有关系。这是一种相当神圣的祖传的关系。
反殖民斗争反对的是殖民统治,其政治目标是要争得国家主权;而后殖民斗争反对的是后殖民政权,反对的是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西方国家的利益
后殖民主义认为最有成效的思维方式是那些在消除权力等级的建设性对话中,跨越学科和文化,自由地相互影响的思维方式。
它的主要理论基石是福柯和德里达的后结构主义的解构和“非中心化”思维模式
人类学理论不断地把殖民地的民族描绘成低等的、幼稚的和软弱的民族,没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尽管数千年以来他们在此方面已经做得很好),需要西方父亲般的为维护其利益对其加以管理(现在认为他们需要的是“发展”)。
圈地运动
后殖民女权主义从来没有作为后殖民主义的单独实体而行事,而是直接引起了后殖民政治活动形式和力量的变化
后殖民女权主义突出强调的是,女性仍在努力同殖民残余作斗争,而殖民残余本身在制度、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就带有强烈的父权制色彩。
政治的道德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自2003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在美国乃至世界政治科学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并曾被先后翻译成捷克语、俄语、印尼语...
胡耀邦画册 本书特色《画册》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胡耀邦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经历,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胡耀邦从红小鬼成长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革命生涯,以及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内容简介 资本主义的现状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变化,历来是我们密切关注的对象,但在时代主题转换前后,情况又有所不同: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们...
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 本书特色 本书以美国《国会记录》等原始档案文献为依据,通过细致梳理国会“涉藏立法”和其他干涉活动,试图对1987-2009年美国...
千秋红岩 内容简介 “红岩荒谷耳,抗战显光辉。”红岩,因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驻足,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成为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红岩的历...
鼓角争鸣-阅读中国军事史卷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是想通过史料的表述使读者对中国军事史有一个科学而又具体的了解。这个目的是否能够达到,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我们对篇...
唐代东都分司官研究 内容简介 在历代制度研究中,唐代职官无疑是学者关注的热点。但作为唐代制度组成部分的东都分司系统尚缺乏全面细致的研究,原因是史料记载分散而且语...
《读懂党内法规》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介绍党规学基本原理和实践的通俗著作。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
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 本书特色 本书由作者根据40年外交工作的经历整理撰写而成,真实详尽地记录了从上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越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披露了大量对越...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本书特色 1793年时的中国1793年,正值乾隆后期,帝国国土面积达1380余万平方公里。其疆域,西至今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及...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 内容简介 为帮助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全面系统学习、理解、掌握习近平同志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论述,配合“学习总书...
滇西抗战三部曲 本书特色 ★据198师特务连连长曹英哲回忆: 城外西北角突出的拐角楼,593团牺牲了200多条好汉的生命而未能攻占。我曾亲眼看到第2营姚家增营长...
重返巴格达 本书特色 《重返巴格达》一书是唐师曾继《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海湾战争10周年之际重返伊拉克,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去...
美国的衰落-全球断层线和改变的帝国秩序 本书特色 **,新华版国际政治精品文库再出新品,解读美国霸权。第二,西方学者反思美国霸权和当今国际格局,“唱衰”美国。第...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9):新中国发展面对面 本书特色 本书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以在新中国成立70年这一重大时间节点回顾国家发展历程为主题组织内容。...
战争风云-美国士兵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本书讲述了前线普通士兵鲜为人知的故事,为审视二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被军方忽视、被历史遗忘的逃兵群体究竟有怎样曲折悲伤的经历...
《李清照传:半生飘零,一世尽情》内容简介:作者桑妮创造性地通过漫谈的形式,以唯美的文字,将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各个时期的词作
《趁你还记得:认知症非药物疗法与有效居家照护方案》内容简介:父亲不幸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十二年,作者步履不停,积极深入认知症
降落中国:杜立特突袭东京 本书特色 传奇英雄杜立特轰炸日本后带领飞行员飞临中国上空,找不到机场,收不到信号,风雨交加,漆黑一片,在汽油燃尽后,他们不得不...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讲述了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死亡游戏,是人类命运的大较量。迄今为止,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次战争像第二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