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和超现实主义(中文版)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中文版)

作者:[英] 戴维·霍普金斯

出版社:译林

出版年:2013年6月

评分:7.4

ISBN:9787544732758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中文版)》内容简介

《牛津通识读本: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神秘莫测又最富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与其相连的艺术和诗歌——如安德烈·布勒东、马塞尔·杜尚、马克斯·恩斯特、约翰·哈特菲尔德、胡安·米罗和萨尔瓦多·达利等主要人物的作品——包含了令人难以忘怀(痛苦吓人)的激情和无政府主义的幽默和挑逗。达达被认为是叛逆和玩世不恭的,超现实主义在精神上是反资产阶级的,但是它更沉迷于稀奇古怪的事物。这两场运动都因其关注性欲、身份、恋物癖和惊悚而出名。
《牛津通识读本: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由格拉斯歌大学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教授戴维·霍普金斯撰写,对与当代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20世纪的两大运动做了精彩介绍。南京大学教授、戏剧戏曲学博士吕效平作序推荐。
戴维·霍普金斯 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教授。曾著有畅销书《现代艺术之后:1945—2000年》(2000年)。其他理论专著还有《马塞尔·杜尚和马克斯·恩斯特:分享新娘》(1988年)及《达达的男孩子们:杜尚之后的男性气质》(2008年)。

作品目录

前言
序言
第一章:达达和超现实主义:历史回顾
第二章:“宁要生活”:推销达达和超现实主义
第三章:艺术和反艺术
第四章:“我是谁?”心灵、精神、身体
第五章:政治
第六章:回顾达达和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要中心——主要人物及事件
超现实主义主要事件
超现实主义相关重要人物

热门书摘

比如说达达沉迷于现代生活的混乱和破碎之中,而超现实主义更多地是以修复为己任,试图创造一个新的神话,让现代男女重新接触到无意识的力量。

人的本性基本上是非理性的,因而他们对精神分析有着混乱而难以控制的喜爱之情,力求探索人类心灵的神秘之处。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新的绘画语言当然得益于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

作为一个团体,他们因为憎恨艺术的专业化而团结在一起,把自己看成是文化的破坏者,但他们反对的未必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为人性的某种观念而服务的方式。

杜尚讨厌将视觉艺术与“手工艺”相联系,同时相信思想应取代人工技巧成为艺术作品的首要成分。这些想法促使他自1913年起开始选择“现成品”作为艺术客体。

20世纪早期欧洲先锋派的使命就在于破除艺术“自治”(“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将艺术融入他所说的“生活实践”之中。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经验本身。

达达起源于1916年,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才结束。

人们在享受欢欣愉悦的同时也感到灾难迫在眉睫,这是对当时破碎的生活状况的反映。伯曼把这种感觉定义为现代主义情感。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有着同样清晰的先锋派信念,即社会和政治的激进主义必须与艺术创新相结合。艺术家的任务是超越审美愉悦,影响人民生活: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和经历世界。

尽管梦成为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最重要的表现主题,但把它们转变成视觉现象却需要大量有意识的思考。

集体主义的政治气质怎么能和超现实主义诗歌及艺术的极端个人主义相一致呢?

达达旨在颠覆传统的资产阶级艺术观念,通常是一种公然挑衅的反叛艺术。

在我们的“后现代”文化里,我们太轻而易举就把自己黑暗的动机和冲动审美化了。

到20世纪初叶,几场重要的艺术运动——如意大利未来主义、俄国建构主义或荷兰风格派,以及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致力于反对任何把艺术和现代世界中的偶然经历截然分开的举措。

艺术家的任务是超越审美愉悦,影响人民生活: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和经历世界。

把这些运动描绘成受理念驱使的生活态度而非绘画或雕塑流派可能更加准确。

出于对1914年世界战争无谓杀戮的厌恶,我们在苏黎世献身于艺术。当枪声在远方发出持续而低沉的隆隆声时,我们竭尽全力唱歌、绘画、拼图、写诗。我们在寻求一种基于基本原则的艺术来治疗时代的疯狂,寻找一种可以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恢复平衡的事物的新秩序。

艺术是枯萎的宗教,而达达诞生了。

杜尚对只吸引人的眼球而非智慧的艺术的厌恶与他所怀有的机器时代败坏了人类心灵这一愤世嫉俗的态度紧密相连。

随着皮卡比亚——达达自封的虚无主义大使的到来,巴黎达达于1919年初诞生。

布勒东的美学植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他认为当两个互不相容的形象产生碰撞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现实。

超现实主义作为达达艺术上的后继者,于1924年正式诞生。

马克斯·恩斯特、萨尔瓦多·达利、胡安·米罗和安德烈·马松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坚信,人的本性基本上是非理性的,因而他们对精神分析有着混乱而难以控制的喜爱之情,力求探索人类心灵的神秘之处。

20世纪初,艺术厌倦了诉诸感官的物质世界的自然,纷纷走向了人的内心世界,或者用莱辛的话说,把人的“感情和精神力量的自然”当作摹仿对象。毕加索和达利的画、乔伊斯和卡夫卡的小说、契诃夫和贝克特的戏剧莫不如是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首先是“先锋派”运动。

19世纪的艺术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同义词

达达在罗马尼亚语中意为“是的,是的”,在法语中则意为“木马”和“竹马”。对德国人来说,它意味着愚蠢的天真、生育的快乐以及对婴儿车的全神贯注的痴迷。

超现实主义被描述成是“基于某些此前曾受到忽视的联想的超级现实、梦的无所不能、客观公正的思维游戏等信念之上”。

巴塔耶倡导他所谓的“基本的唯物主义”,即艺术应该直面人性中最低劣或最兽性的部分。

不管我们认为达达有多么放荡不羁,它还是迅速被资产阶级模式同化了。

超现实主义对意象的态度基于相互冲突的现实集合的原则。

对达达主义者而言,不存在任何标准化的美的经历。艺术本身就向质疑开放。相比之下,超现实主义者则培养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乌托邦式的渴望,希望诗学和美学在经验上能够完成相互转换或者正在转换之中。

超现实主义作为达达艺术上的后继者,于1924年正式诞生。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消亡时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运动。

达达被看作是对传统的批评和反抗;超现实主义虽然同样在精神上反资产阶级,却更沉迷于光怪陆离的事物之中。

是什么态度把它们和20世纪早期的其他艺术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呢?

尽管立体主义艺术旨在震慑或迷惑观众,使他们重新思考与现实的关系,它最终还是“自治”的艺术,即为艺术而艺术。

在达达中,对狭义艺术的基本怀疑常常转变成对其价值和制度的公开反对。

我们在寻求一种基于基本原则的艺术来治疗时代的疯狂,寻找一种可以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恢复平衡的事物的新秩序。

阿瑟·克拉旺

在柏林,对人文主义影像学和放纵感官的“视网膜艺术”的杜尚式的厌恶变成了对“内在性”和精神化了的表现态度的不满。

1922年到1924年间,达达和超现实主义之间产生了一段空隙,这段时间被参与者称为“朦胧运动”。

达达主义者和超现实主义者就像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家和艺术家那样笼统地理解“诗意”这个词,把它看作是一种“灵魂状态”或情感模式,而非一种实践形式。总之,理解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的最佳途径不是通过传统的美的理念,而是通过诗意的“态度”。

新即物主义

达达诗歌的分离特征与其作者所支持的相对主义哲学保持一致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