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介绍
《MySQL技术内幕:InnoDB存储引擎(第2版)》内容简介
本书由国内资深MySQL专家亲自执笔,国内外多位数据库专家联袂推荐。作为国内唯一一本关于InnoDB的专著,本书的第1版广受好评,第2版不仅针对最新的MySQL 5.6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补充,还根据广大读者的反馈意见对第1版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完善,本书大约重写了50%的内容。本书从源代码的角度深度解析了InnoDB的体系结构、实现原理、工作机制,并给出了大量最佳实践,能帮助你系统而深入地掌握InnoDB,更重要的是,它能为你设计管理高性能、高可用的数据库系统提供绝佳的指导。
本书一共10章,首先宏观地介绍了MySQL的体系结构和各种常见的存储引擎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接着以InnoDB的内部实现为切入点,逐一详细讲解了InnoDB存储引擎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原理,包括InnoDB存储引擎的体系结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基于InnoDB存储引擎的表和页的物理存储、索引与算法、文件、锁、事务、备份与恢复,以及InnoDB的性能调优等重要的知识;最后对InnoDB存储引擎源代码的编译和调试做了介绍,对大家阅读和理解InnoDB的源代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构建和管理高性能、高可用性的MySQL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者和DBA阅读。
作者:姜承尧作品目录
推荐序
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第1版与第2版的区别
读者对象
如何阅读本书
勘误和支持
致谢
第1章:MySQL体系结构和存储引擎
1.1、定义数据库和实例
1.2、MySQL体系结构
1.3、MySQL存储引擎
1.3.1、InnoDB存储引擎
1.3.2、MyISAM存储引擎
1.3.3、NDB存储引擎
1.3.4、Memory存储引擎
1.3.5、Archive存储引擎
1.3.6、Federated存储引擎
1.3.7、Maria存储引擎
1.3.8、其他存储引擎
1.4、各存储引擎之间的比较
1.5、连接MySQL
1.5.1、TCP/IP
1.5.2、命名管道和共享内存
1.5.3、UNIX域套接字
1.6、小结
第2章:InnoDB存储引擎
2.1、InnoDB存储引擎概述
2.2、InnoDB存储引擎的版本
2.3、InnoDB体系架构
2.3.1、后台线程
2.3.2、内存
2.4、Checkpoint技术
2.5、Master
Thread工作方式
2.5.1、InnoDB
1.0.x版本之前的Master
Thread
2.5.2、InnoDB1.2.x版本之前的Master
Thread
2.5.3、InnoDB
1.2.x版本的Master
Thread
2.6、InnoDB关键特性
2.6.1、插入缓冲
2.6.2、两次写
2.6.3、自适应哈希索引
2.6.4、异步IO
2.6.5、刷新邻接页
2.7、启动、关闭与恢复
2.8、小结
第3章:文件
3.1、参数文件
3.1.1、什么是参数
3.1.2、参数类型
3.2、日志文件
3.2.1、错误日志
3.2.2、慢查询日志
3.2.3、查询日志
3.2.4、二进制日志
3.3、套接字文件
3.4、pid文件
3.5、表结构定义文件
3.6、InnoDB存储引擎文件
3.6.1、表空间文件
3.6.2、重做日志文件
3.7、小结
第4章:表
4.1、索引组织表
4.2、InnoDB逻辑存储结构
4.2.1、表空间
4.2.2、段
4.2.3、区
4.2.4、页
4.2.5、行
4.3、InnoDB行记录格式
4.3.1、Compact行记录格式
4.3.2、Redundant行记录格式
4.3.3、行溢出数据
4.3.4、Compressed和Dynamic行记录格式
4.3.5、CHAR的行结构存储
4.4、InnoDB数据页结构
4.4.1、File
Header
4.4.2、Page
Header
4.4.3、Infimum和Supremum
Record
4.4.4、User
Record和Free
Space
4.4.5、Page
Directory
4.4.6、File
Trailer
4.4.7、InnoDB数据页结构示例分析
4.5、Named
File
Formats机制
4.6、约束
4.6.1、数据完整性
4.6.2、约束的创建和查找
4.6.3、约束和索引的区别
4.6.4、对错误数据的约束
4.6.5、ENUM和SET约束
4.6.6、触发器与约束
4.6.7、外键约束
4.7、视图
4.7.1、视图的作用
4.7.2、物化视图
4.8、分区表
4.8.1、分区概述
4.8.2、分区类型
4.8.3、子分区
4.8.4、分区中的NULL值
4.8.5、分区和性能
4.8.6、在表和分区间交换数据
4.9、小结
第5章:索引与算法
5.1、InnoDB存储引擎索引概述
5.2、数据结构与算法
5.2.1、二分查找法
5.2.2、二叉查找树和平衡二叉树
5.3、B+树
5.3.1、B+树的插入操作
5.3.2、B+树的删除操作
5.4、B+树索引
5.4.1、聚集索引
5.4.2、辅助索引
5.4.3、B+树索引的分裂
5.4.4、B+树索引的管理
5.5、Cardinality值
5.5.1、什么是Cardinality
5.5.2、InnoDB存储引擎的Cardinality统计
5.6、B+树索引的使用
5.6.1、不同应用中B+树索引的使用
5.6.2、联合索引
5.6.3、覆盖索引
5.6.4、优化器选择不使用索引的情况
5.6.5、索引提示
5.6.6、Multi-Range
Read优化
5.6.7、Index
Condition
Pushdown(ICP)优化
5.7、哈希算法
5.7.1、哈希表
5.7.2、InnoDB存储引擎中的哈希算法
5.7.3、自适应哈希索引
5.8、全文检索
5.8.1、概述
5.8.2、倒排索引
5.8.3、InnoDB全文检索
5.8.4、全文检索
5.9、小结
第6章:锁
6.1、什么是锁
6.2、lock与latch
6.3、InnoDB存储引擎中的锁
6.3.1、锁的类型
6.3.2、一致性非锁定读
6.3.3、一致性锁定读
6.3.4、自增长与锁
6.3.5、外键和锁
6.4、锁的算法
6.4.1、行锁的3种算法
6.4.2、解决Phantom
Problem
6.5、锁问题
6.5.1、脏读
6.5.2、不可重复读
6.5.3、丢失更新
6.6、阻塞
6.7、死锁
6.7.1、死锁的概念
6.7.2、死锁概率
6.7.3、死锁的示例
6.8、锁升级
6.9、小结
第7章:事务
7.1、认识事务
7.1.1、概述
7.1.2、分类
7.2、事务的实现
7.2.1、redo
7.2.2、undo
7.2.3、purge
7.2.4、group
commit
7.3、事务控制语句
7.4、隐式提交的SQL语句
7.5、对于事务操作的统计
7.6、事务的隔离级别
7.7、分布式事务
7.7.1、MySQL数据库分布式事务
7.7.2、内部XA事务
7.8、不好的事务习惯
7.8.1、在循环中提交
7.8.2、使用自动提交
7.8.3、使用自动回滚
7.9、长事务
7.10、小结
第8章:备份与恢复
8.1、备份与恢复概述
8.2、冷备
8.3、逻辑备份
8.3.1、mysqldump
8.3.2、SELECT…INTO
OUTFILE
8.3.3、逻辑备份的恢复
8.3.4、LOAD
DATA
INFILE
8.3.5、mysqlimport
8.4、二进制日志备份与恢复
8.5、热备
8.5.1、ibbackup
8.5.2、XtraBackup
8.5.3、XtraBackup实现增量备份
8.6、快照备份
8.7、复制
8.7.1、复制的工作原理
8.7.2、快照+复制的备份架构
8.8、小结
第9章:性能调优
9.1、选择合适的CPU
9.2、内存的重要性
9.3、硬盘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9.3.1、传统机械硬盘
9.3.2、固态硬盘
9.4、合理地设置RAID
9.4.1、RAID类型
9.4.2、RAID
Write
Back功能
9.4.3、RAID配置工具
9.5、操作系统的选择
9.6、不同的文件系统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9.7、选择合适的基准测试工具
9.7.1、sysbench
9.7.2、mysql-tpcc
9.8、小结
第10章:InnoDB存储引擎源代码的编译和调试
10.1、获取InnoDB存储引擎源代码
10.2、InnoDB源代码结构
10.3、MySQL
5.1版本编译和调试InnoDB源代码
10.3.1、Windows下的调试
10.3.2、Linux下的调试
10.4、cmake方式编译和调试InnoDB存储引擎
10.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