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世纪之交,国学大家、《儒藏》编纂与研究首席科学家汤一介先生萦绕于心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中耙梳、整理出适用于人类当今时代的有益的思想资源,从而使我们在华夏文明的丰厚遗产的基础上重建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为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所倡导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求一哲学依据。本书汇聚汤老的三十余篇论文、书序、演讲及访谈录,集中反映了汤老于新世纪伊始对华夏文明统序的深切反思,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士子的家国情怀与拳拳之心。
汤老早年学术活动的重心是在研究佛道两家思想及宗教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新儒学的影响下,汤老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儒家方面来。尤其是儒学自先秦孔子和孟子创立之初即自觉地继承了以“五经”(“六经”)为代表的夏商周三代文明的传统,以积极的入世精神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哲学,发展了一整套中国所独有的天人合一、普遍和谐、内圣外王之道的哲学体系,这不仅是华夏文明得以繁衍、成长的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还可为解决当今人类社会所遇到的共同问题提供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儒家思想在华夏文明统序中的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以及这种亟亟以天下为务的入世精神十分契合汤老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治学理念,因而,汤老以古稀之年毅然承当起《儒藏》的编纂工作,并以愈加炽烈的热情沉潜于素称“无用之学”的哲学。他知道,偌大一个华夏民族倘或失掉了自身哲学的根基,那无论对国家、民族还是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将是一个万劫不复的巨大灾难,而时下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已经为国人敲响了警钟。汤老有关我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思考,就是紧紧抓住当前这个中西哲学文化相互交流、激荡的契机,反思、自省其哲学传统,走上反本开新之路: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是为了开新。
“轴心时代”一词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首先提出的。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文化传统。这些文明统序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汤老认为,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总趋势的推动下,上述四种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确认自身文化内在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其他文化的营养,形成新的文明的飞跃,整个人类文明必将迎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这是一个世纪老人对我们民族历经五千年发展与演进的华夏文明的热诚的祈望与祝福。
本书荟萃了汤一介先生于新旧世纪之交对中华文明的哲学思考,提出反本开新这一哲学命题,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提供一哲学依据。
一 精神/信仰
自 序
在世纪之交谈精神与信仰
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中国先秦解释经典的三种模式
五四运动与中西古今之争
关于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会通中西古今之学,创反本开新之路
走出中西古今之争,会通中西之学
新轴心时代的中国儒家思想定位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在中欧文化交流中创建中国现代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
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
在西方哲学冲击下的中国现代哲学
寻求文化中的普遍价值
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
儒学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
论儒、释、道三教归一问题
附录:关于儒家思想第三期发展可能性的探讨
二 书序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文明对话》序
《画说经典》序
《第二次启蒙》序
《中国儒学史》总序
《马一浮全集》序
三 对话/访谈
不断提出问题 推动思想进步
访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
中华民族需“反本开新”
汤一介教授访谈录
世事茫茫成烟云,六经责我开生面
在传统与现代化间踏出哲学道路
汤一介先生谈治学门径
否定普世价值无法建设现代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发展儒学与马克思主义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访著名学者、《儒藏》编纂与研究首席专家
汤一介
自由是一种创造力
思骋寰宇界,岁砺金玉心
用宽容、明智、理性的学术视角研究宗教
访北大著名教授汤一介先生
自我学术研究的回顾与瞻望
汤一介先生访谈录
汤一介先生(1927-),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儒藏》编撰中心主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一生精研中国传统文化,著作有《魏晋玄学论稿》、《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英文版)等。汤先生出身国学世家,早年究心释道研究,晚年致力于儒学第三期的发展,提出和而不同、普遍和谐、内在超越、新轴心时代等问题,推动文化界对传统哲学的大讨论;尤其于新世纪伊始联合中、日、韩、越400多人纂辑卷帙浩繁的《儒藏》,厥功至伟。
《心经》的智慧 本书特色 本书以唐贞观二十三年(649) 五月二十四日由玄奘担任主译,知仁担任笔受在长安终南山翠微宫翻经院译出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底本,参考...
价值主体性 本书特色 导言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在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而哲学作为探寻人的存在根据的学问,自然要从人作为主体的性...
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 本书特色 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是对于唐代道士从宗教社会学角度加以详细分析的开拓性著作。作者将文献跟田野结合起...
禅之旅 内容简介 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了解禅宗,也就不了解中国佛教的特质...
论语注-(全二册) 本书特色 《论语注》是康有为为儒家哲学著作《论语》所作的注解,共二十卷。它以鲁《论》的经文为正,其引证以今文家的观点为主,并取正于石经等,以...
刘咸炘学术论集:哲学编:中 本书特色 《刘咸炘学术论集·哲学编(中)》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咸炘学术论集:哲学编:中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君位...
中国哲学十讲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十讲》这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福建教育厅暑期讲学会的讲演稿,承林声甫、黄君扬两君为我当场速记,后又经过一番整理,邮寄上...
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 本书特色 陈星,1957年9月生,杭州人,现任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副主编,编审、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
现代易学原理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现代易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并通过现代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古代易学进行继承、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现代易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
庄子诵读本-20 内容简介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中华经典,是四至十二岁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央文明办、...
这是一本虽然很专门,但也是解释密教不密的著作,值得向读者推荐。目录 序黄心川一、密教和汉传密教二、密寺三题其一:《洛阳伽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
《精神科学引论(第1卷)》内容简介: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加快与西方世界
民国佛学四大名著:佛学研究十八篇 内容简介 粱启超说:“我喜欢研究佛教”,“愿夙好治佛学史”。他一生共发表了30余篇佛学文章,并经两次结集。1936年,中华书局...
《论语》导读 目录 一、孔子简介(一)时代(二)生平(三)影响二、《论语》概说(一)书名(二)作者(三)版本(四)各篇提要三、篇章读讲(一)学而篇(二)为政篇(...
美国思想史 本书特色 《美国思想史》,就是一把思想的钥匙,从本质上能够帮助解开谜底;帕灵顿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寻美国思想历程的真正脉络。帕灵顿的写作是研究式的,他...
圣经世界的婚姻与家庭 本书特色 当代人讨论婚姻与家庭时所运用的许多资料都涉及相关习俗的历史。 然而,对于它们的社会和伦理构成,尤其是圣经时代的社...
佛教伦理学 本书特色 佛教并非在一般意义上的宗教,把它描述为每个信徒践行的伦理哲学将更为准确。只有通过践行、通过艰难的精神斗争,才可能获得此生和来世的幸福,以及...
安乐哲卷-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 本书特色安乐哲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汉学家、哲学家,是中西比较哲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中国哲学独特的解读和翻译,改变了一代西方人...
傅佩荣细说孔子 本书特色 孔子、释迦牟尼、苏格位底、耶稣是人类历史上的四大圣哲。——雅斯贝尔斯1982年,历届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全,谈到21世纪人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