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长方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作者:徐雪霞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04182180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长方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本书特色

书稿紧紧围绕小学数学中“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长方体的体积”这三节课,从上位数学知识(解决一桶水的问题)、课标(从*高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这节课的定位)、教材比较(教学的蓝本,需要认真研读)、学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教学前的准备)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深度、系统研究,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实现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重、难点课的有效教学,并启发其进一步思考教学,为其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蓝本和思路。书稿适合教师阅读和培训。

长方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内容简介

你见过对一节课这样研究的吗——梳理大中小学的相关知识查阅百年来国内外课标(大纲)比较国内外多个版本教材综述主要杂志的研究成果给出多个不同的教学设计形成系列的校本教研方案呈现作者读者的互动对话汇成十几万字的学术专著本书将让你见到上面所有“样子”,减轻你备课上课研究课的工作负担!

长方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目录

上篇长方体认识的教学研究
1上位数学知识研究
1.1上位数学知识与解读
长方体的概念是怎样定义的?
正方体的概念是怎样定义的?
如何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属于哪种定义方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如何表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其他知识
1.2上位数学知识对长方体认识教学的启示
长方体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选择哪些实物或图教学比较好?
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画图对学生理解概念有帮助吗?
容易表达错误或不确切的语言有哪些?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
2.1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长方体认识的教学要求
何时开始在小学进行长方体认识的教学?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是如何安排教学年级?
1949年至今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提出了哪些教学要求?
2.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年段放在五年级或六年级进行比较合适
加强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在活动中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3教材比较研究
3.1如何安排教学年级?
3.2采取了哪些引入方式?
3.3采取了怎样的编排顺序?
3.4呈现了哪些研究方式?
3.5怎样呈现长、宽、高等概念?
3.6怎样处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4学生课堂前测分析
4.1问题的提出
4.2前测的设计、对象与过程
前测的设计与目的
前测的对象
前测的过程
4.3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学生能否识别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
学生能否用数学语言来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学生能否明确长方体的特征?
学生是否建立了“高”的概念?
学生能否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5教学设计研究
5.1教学设计综述
教学设计是如何进行课堂引入的?
教学设计是怎样教学面、棱、顶点的特征的?
教学设计采取了哪些操作活动?
教学设计带给我们哪些教学启示?
5.2同课异构
从发展思维的角度如何设计教学?
从动手操作的角度如何设计教学?
6学生常见错误研究
6.1学生常见错误的理论分析
6.2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6.3预防错误发生的策略
7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7.1活动目标
7.2活动内容、形式与时间
7.3活动前准备
中篇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研究
1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
1.1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要求
1.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解读
让学生初步形成三维空间观念
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是学生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
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得到发展
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体会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价值
1.3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习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
注重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
注重数学思考
2教材比较研究
2.1如何安排教学年级?
2.2知识范围和要求是什么?
2.3怎样设置章节?
2.4选取了哪些素材?
2.5采取哪些呈现方式?
2.6怎样表述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7呈现了哪些计算方法?
2.8提供了哪些思考、交流的空间?
2.9怎样编排练习?
2.10介绍了哪些数学史知识?
3教学设计研究
3.1教学设计综述
教学设计是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
教学设计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教学设计是怎样进行计算公式推导的?
教学设计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3.2同课异构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4学生课堂前测分析
4.1前测的设计、对象与过程
前测的设计与目的
前测的对象
前测的过程
4.2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学生是怎样理解表面积概念的?
有多少学生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是如何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的?
4.3前测对教学的启示
5学生常见错误研究
5.1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题型有哪些?
5.2学生作业中有哪些错例?
5.3错误原因是什么?
对计算公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够
对表面积计算与图形的实际联系不够
对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够扎实
对题目的意思不够理解
题目本身叙述不够确切明白
5.4有哪些防止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
联系实际,注重长方体特征教学
让学生理解公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一题多练,变式训练
一题多想,促进空间观念发展
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等良好习惯
分层设计练习
6教与学的评价研究
6.1评价标准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标准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标准
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标准
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标准
6.2评价方法
7学生思维测试分析
7.1问题的提出
7.2测试的问题、对象和过程
测试的问题
测试的对象
测试和访谈过程
7.3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是否提供立体图对学生解题有很大影响
是否提供立体图会影响学生解题的策略选择
数学成绩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选择有关
7.4测试对教学的启示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有意识地训练有困难的学生画图
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使其抓住要点解决问题
下篇长方体体积的教学研究
1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
1.1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要求
何时在小学进行长方体体积的教学?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长方体体积的教学有何要求?
怎样安排教学年级?
不同时期的课标或大纲的教学要求有何不同?
1.2部分国家对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要求
美国有何要求?
德国有何要求?
日本有何要求?
英国有何要求?
俄罗斯有何要求?
1.3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在操作过程中沟通数学要素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过程中理解计算公式
2教材比较研究
2.1如何安排教学年级?
2.2采取了哪些引入方式?
2.3研究前进行了哪些猜测和思考?
2.4怎样研究计算方法?
2.5呈现了哪些计算方法?
2.6怎样编写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学生课堂前测分析
3.1问题的提出
3.2前测的设计、对象与过程
前测的设计与目的
前测的对象
前测的过程
3.3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学生听说过长方体的体积吗?
有多少学生能写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有多少学生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能否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能否解决长方体体积的逆向题?
学生能否利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4前测对教学的启示
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是学习长方体体积的基础
动手实践、空间想象是学习长方体体积的关键
掌握基本的度量方法是学习长方体体积的突破口
4教学设计研究
4.1教学设计综述
教学设计是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
教学设计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教学设计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4.2同课异构
从培养探究能力的角度如何设计教学?
从培养合作能力的角度如何设计教学?
5学生课堂后测分析
5.1后测的设计、对象与过程
后测的设计与目的
后测的对象
后测的过程
5.2后测的结果与分析
有多少学生能写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有多少学生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能否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能否解决长方体体积的逆向题?
学生能否利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3后测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要重视图形知识之间的迁移作用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度量概念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附录
1根据实验稿课标编写的“长方体的认识”教材图片
2根据实验稿课标编写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材图片
3根据实验稿课标编写的“长方体的体积”教材图片
4“长方体的认识”前测卷
5“长方体的表面积”前测卷
6“长方体的体积”前测卷
7“长方体的体积”后测卷

长方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朱乐平,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研究员。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组核心成员,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浙江省(也是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杭州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小学数学工作室首席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本书作者——徐雪霞,教育硕士,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杭州市上城区教坛新秀、优秀教师。曾获杭州市上城区第一届“新秀奖”,杭州市上城区第二届“能手奖”。多篇论文及案例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吕琼华,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数学教师,上城区数学学科兼职教研员。杭州市教坛新秀,上城区十佳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30余节,曾获杭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篇论文、课例及录像课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严虹,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小营小学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教改之星、优秀教师,上城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曾参与《整体化教学设计探索》《为学习与发展而评价——小学生电子档案袋的研究与实践》等书的编写。多次主持或参与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奖。20余篇论文及案例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