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全书分为八篇,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实际上,《战争论》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地位。克劳塞维茨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必然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有精辟论述,其内容、思想对当今的战争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
规律推断
★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
手段的继续
★ 消灭敌人军队的企图是
战争的长矛
★ 战争理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
一种考察
★ 运用战争史例的两条原则:
一是必须详举史例,二是尽量选择*近的史例
★ 精神要素
是战争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 民众战是战争发酵过程的
扩大和加强
★ 进攻和防御
两种作战形式是相互交错的
★ 战略上重要又简单的准则是
集中兵力
交战双方之所以能发生冲突,肯定是存在一个敌对因素使他们做出这样的行为的。如果交战双方没有放下武器、握手言和的话,就说明这个敌对因素依然是存在的。要使这个敌对因素的作用暂时中止的话,只能等交战双方的每一方都暂停行动以等待有利时机的时候。稍作思考一下,似乎这种等待有利战机的时机只能被交战双方中的一方所把握,另一方的意图则与之相反。如果一方的处境是等待时机的话,那么另一方的处境就应该是快速地行动。
另外就算双方力量处于势均力敌的局面时,军事行动的间歇也不会出现,因为那个抱有积极目的的一方不一定会积极地采取攻势。
但还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存在,如果处于均势的双方中,有一方的目的是积极的,但是他们可用于进攻的力量却不多,也就是说双方的力量与动机之积还是一样的,那么在这种均势局面不被打破的情况下,双方一定会选择停战讲和。如果这种局面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只对一方有利,那么另一方必然会拼死相博。由此可见,双方的势均力敌并不能致使军事行动出现间歇。归根到底,间歇还是源于等待有利时机的意图。
如果在一场战争中,交战两国中有一个国家抱着占领对方国土以增加和谈的筹码的积极目的的话,那么,当它实现了对对方某一国土的占领时便达到了它既定的政治目的,而军事行动也就没有继续的必要。而另一个国家恰好也接受这种结果的话,握手言和就是双方共同的选择了,否则军事行动还是会继续的。但是丧失国土的一方如果认为再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把对方打垮,那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推迟行动的时间以做更多的准备。但从理论上讲,这时进攻的一方应该珍惜时间立即发动猛攻让对方没时间去准备反击。当然,这种假设的前提是,双方都能做到知己知彼。十四、军事行动再次出现了连续性,一切又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
如果军事行动的连续性再次出现的话,那么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趋向极端。因为这种连续性能挑拨出双方更为激动的情绪,使战争变得更加的惨烈,不但如此,这种连续性还会导致行动衔接得更为紧密,加深彼此之间的因果联系。于是,每一次行动都会变得更加重要并且极具危险性。
……
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学术界的一流人物,在军事方面同若米尼一样,是全世界公认的人士。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曾因不满普鲁士国王同拿破仑一世结盟,转到俄军任职。后回归普军,参加过利尼会战。1818年5月起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任期12年,其间晋升陆军少将。1831年5月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同年11月卒于布雷斯劳。克劳塞维茨去世后,他的妻子于1832~1837年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1~3卷为《战争论》,其余为战史著作。
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 内容简介 公共权力随着国家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从非政治社会进入政治社会,也标志着政治文明的开启。论公共权...
共和主义(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 内容简介 公民共和主义复兴运动迄今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以来的西方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领域构成了一幅此消彼长、你方唱罢...
新文化史领军者林恩·亨特代表作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成就,在于构建了一种影响至今的政治文化畅销30余年,近10个语言版本,中文修订本全新推出——【内容简介】《法国大革...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本书特色 本书认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总体特征表现为渐进的皇权专制、步步强化的中央集权、流程式分工、开放式政权等;而南北关系、中西关系与华...
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中的十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民主究竟是什么;中国...
《《世界历史评论》1:政治认知与历史变迁》内容简介:本书为《世界历史评论》丛书第1辑,主题为“政治认知与历史变迁”,分为“专
《了不起的蜜蜂》内容简介:※2019年太平洋西北书商公会图书奖 ※畅销书作家、生物学家、《种子的胜利》作者索尔·汉森新作 ※《科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与纳税、财务报表编制实务》内容简介:本书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量身定制,以建筑施工企业日常业务
超限帝国-美国实力揭秘 本书特色一个国家是否能够主导世界,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那么,在人类走进21世纪不久的今天,美国到底具有怎样的综合实力,其背...
金门之殇-来自台湾的一位参战老兵亲口讲述的历史 本书特色 开国初战,金门登陆。九千壮士满怀胜利的希望,扬帆渡海,*终却悲壮地喋血金门。人民英雄赵保厚不幸被俘,在...
信仰-我们的故事 本书特色 《信仰:我们的故事》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那些为了坚定信仰、践行信仰的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为主线,通过“以人的故事讲述党的道理”的方式,展...
幕末,是指日本历史上德川幕府统治的末期。随着欧美列强的武力威胁,日本德川幕府被迫结束了长达两百余年的锁国政策。在日本的国
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 本书特色《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修订译本)(精)》聚焦于19世纪晚期大清朝与英国...
本书是一部全面描述近现代日本陆军发展历史的书籍。它全面追溯了日本陆军的起源、发展,作为实现日本的地区和全球野心的机器的影
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 本书特色 《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作者华生,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即价格双轨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者...
作品目录邱炫元、蕭新煌導論: 後蘇哈托時代的印尼鉅變及其與臺灣的交流Taufik Abdullah(謝尚伯譯)蘇哈托下台後的印尼:對於一
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旨是探究唐代以前的皇帝制度中的权力关系,而尝试运用经典诠释的若干角度与方法,并借由礼制等语言符号作...
世界轰炸机大图典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128种不同时代、 同国家所研发装备的轰炸机及攻击机,向您展示一个完整清晰的轰炸机发展脉络。每种机型都配有大量精美珍贵的历史...
吏治何以明清:清代监察法镜鉴 内容简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机制。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整...
纵议院之中国格局 本书特色 2013年,凤凰网博报为拥有家国情怀,关心时事热点的主流人群,开设全新视频访谈节目“纵议院”。它以凤凰网博报为平台、凤凰网视频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