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制度考信》从史实出发,考见商周社会结构为族落组织普遍存在。由此而政治、军事、产业、文化等俱受宗法制度所制约;由此而王朝、政权体制乃具统一、集权和的性质,依此构成古代中国的历史特点。从而认为所谓中国古代存在方国联盟或城邦制度的政制等等,都不足信。书中深入剖析族落的发展形态——宗族,其阶级分化、对立,其政治作用及其成为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基础,说明其对社会发展不全是制约的一面。毋庸讳言,这种社会结构及所反映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却是历史前进的重负,给社会和人的创造力以严重束缚。今日,我们只能面对史实,不能用某种不存在的美好名称来加以回护;只能对实际存在的历史进行剖析,探源索流,揭示社会发展途径,当是历史研究的职责所在。
《商周制度考信》在25年前台北明文书局出版,自此至今,并未再版发行。学界内少数人得见,偶传、影响所及者均感一睹为快;而大多数人则漠然无闻。本社有鉴及此,为了弥补这一缺失,满足古史学界和广大有志趣于此的读者需要,特予以重新出版,以惠学林,以飨读者。这次新版除将繁体字一律改为简体字之外,对一些古文字也作了校正或新制;作者也趁此查检过对原版存在少数文句、文字和行文款式及注释等不当之处,均一一作了改正,使之有面目一新之感。
西周的“小宗”一辞,在较古的文献和金文里目前还没有发现,当然不等于就不存在。原因是“大宗”为主导,有关占卜、祭祀、宗族活动多在“大宗”中举行。但是金文有“宗小子”“旧宗小子”,自当是“小宗”的族长,如同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小子”的含义。这在《尚书》“周书”中也有反映,其中有“元子”“元孙”,又有“予小子”“汝小子”和“予惟小子”“汝惟小子”,除作谦词外,就当是用作这种宗法意义。事实上,西周也据此宗法制度分封子弟。《史记·鲁周公世家》索隐云:“周公元子就封于鲁,次子留王室,世为周公。”《燕召公世家》索隐也说:“召公亦以元子就封,而次子留周室,代为召公。”金文中的“明保”或即周公次子君陈留王室者,至于“周公之胤”的多子“凡、蒋、邢、茅、胙、祭”等当然也以小宗的宗族分封到各该地,金文记载则有邢侯,燕有匽侯旨,也有同辈多子宪、貅、善等。按礼书,他们可谓“别子为祖”。这就是封诸侯、建同姓的立嫡长封“别子”之制,继承并且扩大了大宗、小宗分族制度的施行范围。
西周立嫡立长,也不是从来如此,有一个过程,明显的是:王季以季弟得位,武王仍谓周公“我兄弟相后”,《牧誓》中周武王谴责帝辛之罪是“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重视祭祀与宗亲之道犹溢于言表,从周人当时的制度和意识看,“王父母弟”不能说这与“兄弟相后”之意无关。西周立嫡立长制的确立,还是在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以后。三监之乱涉及到“继”“及”之争,斗争双方都意识到这一点,无论周公是摄政抑自为王,结果是还政成王。同时“封建母弟”,都以“元子”就封,保持各侯国、封邑的“别子”的大宗宗统,也连带突出了王室为天下大宗的宗主地位。若说周公创制的“善政”与宗法有关系,这一点是可以推究的。
但是,比较起来,无论祭祀活动或宗族活动,留给今天的史料,毕竟西周不及商代丰富。即使《尚书》或《诗经》记载当初周人的言沦,讲说宗族、宗法内容者,究属多半概而言之。推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必须承认周族在开国以前社会发展阶段较商朝中心地区落后,尚处于父系家族阶段;又僻处一隅,比不上商朝是一个文明社会较为发展的统一王朝,王事频繁,宗族活动多,发展快,是调整宗族关系、创制宗法制度的时期。周族相对处于静止的状态,它的勃兴不过在王季至文王的几十年间,族的发展没有经历过像商代那样的长过程。二是当周人建国之际,已有商朝统治的经验教训可供汲取,甚至还有一批“殷遗多士”善于说制行礼的人才可用,箕子献出《洪范》,微史入周世掌仪礼(见《墙盘》),“殷士肤敏,裸将于京”(《诗经·文王》),有商的“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尚书·多士》)。西周统治者“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义民”(《康诰》),向商的先世寻求借鉴,利用现成的“殷罚”“殷彝”(同上),所谓“王肇称殷礼”(《洛诰》),所谓“周因殷礼”,是史实俱在的。有成制利用,减去了不必要的造作之劳。三是“小邦周”灭了“大邑商”,入主中原,面对的是广大的“多方”“庶邦”和万民,不是原来西方一隅的单纯族与族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远为复杂的发展的文明社会,面临的是很多的政治事务,需要迅速总结商亡的教训,创造许多政治和伦理理论,他们讲天命、敬德、勤劳无逸、戒酒、慎刑罚等等。也有讲宗族礼制如“悖宗将礼”,但是,比重极小。所以,后来《礼》书和孔门说的那套完备、缜密的礼制与仪节,只能是晚世的东西,在西周或者有些雏形或者是萌芽、粗胚,而把它们作为西周的文物制度,并用来和本为周初所沿袭的商代礼制相对立,作为商周之际“剧烈变革”的根据,就不免脱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了。(三)祭祀制度的演变
祭祀与宗庙是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法的行为体现和物质实体。前面已经涉及到这两项内容,在此,专门讨论这两项制度的形成、变化,进一步了解商和西周宗法制度定型过程中前后相继的一体性。
在商代,我们从殷墟甲骨文中,看到商朝贵族阶级迷信神鬼、“率民以事神”的严重状况。突出地表现在祭祀活动上,从上帝到祖先神灵,从天空的日月星辰到地上的山川百物,无不是祭祀的对象。而今在《周礼·大宗伯》和《礼记·祭法》中概括的各类祭名、祭法,基本上可以彼此印证。在这里,祭祀的典礼名目繁多,祭品的种类应有尽有,祭牲的各色兽畜,人牲的各种人身,用牲法花样百出,惨酷骇人。在考古发掘中,成百成千的祭祀坑穴和人牲骸骨的遗存,在同地同时出土的古文字所记录的史实与之密合。它们构成了这么一幅奇异的图景,一个颠倒了的世界,似乎人活着就是为了祭祀死者,甚至为了供给亡灵的牺牲。似乎这种人类的惰性惯性,历史的重荷压在有商一代的社会上,直到它的灭亡才得到解脱。
清史-蔡东藩中华史 本书特色 朝代更迭下的民谷民生·千古兴亡中的得失成败!毛泽东喜爱并推荐的历朝通俗演义!顾颉刚、二月河等高度评价的通俗历史巨著!一般历史通俗演...
纵横十六国 内容简介 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脍炙人口、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以“三国归晋”的雄壮篇章收场了,然而“归晋”之后的历史,分合大势,却少有...
半个世纪以来,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提及两国文化逆转的情况,也很少有人研究中国的留日学生,但不必说曾经在
《西方现代思想史》内容简介:半个世纪来风行欧美高校的思想史教材,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罗兰·斯特龙伯格扛鼎之作,中文版面世以来屡
长春近现代史迹图志 本书特色 《长春近现代史迹图志》以1898年-1988年90年的近现代历史为时间断限,择选115处长春具代表性近现代史迹,以图文并茂这种直观...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来华,这一事件标志着封闭的天朝与西方世界的相交与碰撞。生于这种大变革、大融合、大冲突下的中国人,从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一 本书特色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1)》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之一。云南...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史纲 (插图珍藏本) 内容简介 作者写此书时所悬鹄的如下:(1)融会前人研究结果和作者玩索所得,以说故事的方式出之,不参入考证,不引用或采用...
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 本书特色 《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由唐文立编著。1811年,内有忧,外有患,天朝大厦将倾。1840年,英国的坚船...
本书主要评估印度作为一个印度洋大国在本地区所扮演的角色,概述了印度洋地区权势均衡的转变,解析印度有关印度洋的战略思维变化
《拆散福利国家•里根、撒切尔和紧缩政治学》所要阐明的核心主题是:紧缩是一项极具特色而又困难重重的政治事业。它决不是对福利国
张家驹史学文存 本书特色 《张家驹史学文存》:宋代社会中心南迁史两宋经济重心的的南移张家驹史学论稿张家驹史学文存 内容简介 《张家驹史学文存》由《宋代社会中心南...
《俗世百味》内容简介:虽然世界庸扰,但有爱就有方向。本书是梁晓声集生活百态众生相所成的散文作品;展现了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
《尖锐的信任丛书》内容简介:“丛书诗”是诗人臧棣倾力创作的第二波系列诗。本诗集收录的“丛书诗”,精选自诗人在2005年至2013年
品中国小人 本书特色 为了地位,为了人生价值而采取不正当手段争夺,就开始产生小人。历史有两面组成。一面是正面,一面为负面。正面光明、美丽、雄伟。负面阴暗...
柯博文(旧译“小布尔”,ParksM.Coble)历史学博士。1975-1976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执教。1976年至今一直在林肯-内布拉斯加
教案史话-中国史话 内容简介 由于东西方在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督教自唐代传人中国起,便因与中国政教礼俗的冲突而备受国人排斥,《教案史话》是中...
《无所畏》内容简介:★冯唐2018年全新作品 收录冯唐38篇全新人生智慧之作,11幅亲笔题字,38幅私人摄影作品。★一部坦露自我的真诚
春秋.战国-中国通史故事 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前476),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品读历史感悟仁孝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正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