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研究学习史铁生“写作之夜丛书”的第四本,是作家史铁生作品解读的权威读本。作者为是史铁生生前好友、文学评论家胡山林。文学名师。全书22万字,共分为20章,从文学、神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予以探研,以期集合智识、解读、洞见,沉淀精华于书中;以期引导读者,读懂史铁生何以既是小众又是大众的,既是人本又是神性的;读懂铁生何以卓然自拔,怎样于绝对理想之中找到方位,于道德现性中达到自由彼岸。
追寻史铁生心魂,用阅读,回应铁生的思考;用交流,召唤铁生的精神。本书探讨了史铁生创作的精神价值--终极关怀精神,是“写作之夜”丛书之三,为广大喜爱史铁生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史铁生作品解读的权威读本。史铁生的主题是人生、是命运,而人生和命运又是所有人共同关心的话题,但所有人未必都有相应的思考能力,即使有也未必有史铁生的思想深度,所以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一下史铁生会大有益处。
总序 走向高贵的命运 “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
前言
**章 史铁生创作关键词
一 写作
二 生死
三 命运
四 上帝(神)
五 人本困境
六 残疾与爱情
七 白昼与黑夜
八 写作之夜
九 记忆与印象
十 我与史铁生
第二章 史铁生怎样看待生命意义?
一 “活 还是不活”对于史铁生来说曾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
二 生命意义在于同不幸命运作顽强抗争
三 生命意义在于不断超越人生困境
四 生命意义在于创造美好与精采的人生过程
五 “过程哲学”的启示
第三章 史铁生怎样化解人生苦难?
一 接受苦难
二 理解苦难
三 超越苦难
四 信仰的意义
第四章 史铁生谈命运
一 命运的秘密
不公平性(不合理性)
偶然性(随机性)
荒诞性
连锁性
对初始点的依赖性
辩证性
二 命运的发生机制
世界是谜
人也是谜
人在世界还是谜
三 怎样对待命运
坦然接受 勇敢抗争
命运是由你和上帝共同创造共同掌握的
尽人事以听天命
第五章 史铁生谈人本困境
一 史铁生怎样看待人本困境?
人本困境是文学的根
史铁生创作与人本困境的关系
人活着就是不断和困境相周旋
史铁生讨论的人本困境
二 史铁生怎样看待认识困境?
人类永恒面对的不是可知而是不可知是种困境
人类为什么会陷入认识困境?
怎样走出认识困境
三 史铁生怎样看待人际困境?
人类渴望沟通而又无法彻底沟通
人何以会陷入人际困境?
人类永远走在努力沟通有所沟通又不能彻底沟通的路途上
四 史铁生怎样看待欲望困境?
欲望无限而实现欲望的能力却有限是人的根本困境
面对欲望困境,人类该怎么办?
史铁生谈怎样对待欲望困境
五 史铁生怎样看待死亡困境?
人都不想死又不得不死是死亡困境
“死对我曾是诱惑”
战胜死神的诱惑
“我”永远不死超越死亡困境
六 史铁生怎样看待平等困境?
人类一直在追求平等但却始终没有实现过真正的平等
平等是相对的,而不平等是绝对的
人类永远走在努力消灭差别而差别永在的路途上
七 史铁生怎样看待理想困境?
理想虽然美好却常常败于现实
为什么理想不可实现?
理想的价值和意义
第六章 史铁生谈人生悖论
一 目的的悖论:目的虽空但必须有
二 命运的悖论:不知道命运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运
三 佛祖的悖论:烦恼即菩提
四 上帝的悖论:全能的上帝不全能
五 欲望的悖论:既是人类的罪孽,又是人类的福祉
六 “幸福”的悖论:必须以不幸为背景和为前提
七 自我的悖论: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八 爱情的悖论:爱情是以孤独为背景
九 历史的悖论:历史是存在的又是不存在的
十 终极关怀的悖论:发问即是答案
第七章 史铁生追问“我是谁?”
一 我在哪儿?
二 内我与外我
三 主我与客我
四 小我与大我
五 肉体之我精神之我灵魂之我
第八章 史铁生的玄思奇想
一 “可以改变命运的东西太多了”
二 “我们永远不会死”
三 胡说八道有时候也是人的一种需要
四 什么都有可能 什么都不确定
五 “无数种可能”与“一条命定之路”
六 每个窗口里都活着一个故事 但你却永远不知道
七 “真的”是什么?“不存在”是指什么?什么是发现?
八 一米的距离和二十多光年的距离对凝望而言是一样的
九 我与别人与所有的别人的距离,应以光年计算
十 影响命运的原因错综纷纭呈几何级数增长,且无止境
十一 “你在任何瞬间在任何位置,都一样是命途难测
十二 命运与洗牌
十三 “被眼睛所蒙蔽的眼睛,总也看不出眼睛对眼睛的蒙蔽”
十四 电影胶片与命运的神秘感
十五 命运可以预测和预防吗?
十六 心灵的迷宫
十七 为什么说一切职业、事业都是游戏而且都是平等的?
十八 对后事的一种设想
十九 每个人都是孤零零地在舞台上演戏
二十 真诚永远是一个弱者
二十一 “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见那两个孩子了。”
二十二 真实是什么?究竟什么是真实?
二十三 从两个门会走到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去
二十四 世界之维是人类无法穷尽的
第九章 史铁生作品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 对的人生存境况的深切关怀
二 对人的灵魂的深切关怀
三 从人道主义立场思考问题
四 惟宏博的爱愿是人可以期求的拯救
五 史铁生人道主义精神的当下意义
第十章 史铁生与存在主义
一 史铁生喜欢存在主义
二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领悟
三 对荒诞处境的深切体验
四 绝望的反抗
第十一章 史铁生与神秘主义
一 神秘无处不在
二 神秘来自“无底深渊”
三 神秘主义与艺术的关系
四 神秘主义的意义
第十二章 史铁生的文学观
一 写作意义:为生存寻找根据
二 写作行为:大脑对心灵的巡察和缉拿
三 文学的使命:发现认识世界的新角度
四 作家的心性品质:朴素与真诚
五 有意味的形式:对生命和存在的感悟
第十三章 史铁生的戏剧观
一 戏剧的起源梦想(愿)
二 戏剧的内容虚真
三 戏剧的效果心中实现
四 史铁生戏剧观的意义
第十四章 史铁生的审美观
一 从主客关系看 美是主观的
二 从艺术论角度看 美是精神的自由与解放
三 从人生论角度看 美是生命的终极价值和意义
第十五章 史铁生的幸福观
一 幸福不在天涯 而在自己心中
二 幸福必须从痛苦中提炼 必须靠痛苦来提醒
三 幸福在超越和追求的过程中
第十六章 史铁生的爱情观
一 爱情是什么?
二 为什么说自由是爱情的标志,爱情是自由的乐园
三 性是爱的仪式,爱的语言;爱是性的引导,性的理想
四 爱情为什么崇尚专一
五 爱情的悖论
第十七章 史铁生的宗教观
一 史铁生对宗教的基本理解
二 史铁生与基督教
三 史铁生与佛教
第十八章 史铁生与现代科学思想
一 现代科学与人生之谜
二 现代科学与文学规律
三 “绿色和平”与人文视野
四 现代科学与生命之舞
第十九章 史铁生为什么深刻?
一 思想深刻是史铁生作品的一大特色
二 终极域是史铁生创作的基本视点
三 终极视点与人的生存背景
四 终极视点与“无底深渊”
五 终极视点下的世界和人生
六 终极视点的意义
第二十章 史铁生创作的终极关怀精神
胡山林,男,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河南省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和艺术学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文艺欣赏理论、文艺批评与文化研究。在《当代作家评论》、人民日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完成多部学术著作。 从教三十多年来,曾获得河南大学“十佳教工”(2001)、“河南省文明教师”(2001)、“河南大学名师”(2004)、“河南省优秀教师”(2004)、“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2010)、“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10)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开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多次获得河南大学和河南省教育厅“教学优秀一等奖”、“科研优秀奖”等多种奖项,2010年再获河南大学教学质量竞赛特等奖;独立创设并主讲课程《文学欣赏导引》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2006)。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终极关怀:文学的深层精神价值研究》(06BZW009),被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为优秀项目。 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教学评价网站“评师网”联合“搜狐教频道”发布的《2010中国高校最受欢迎教授榜》和《各专业(课程)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中,荣登“2010河南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和“2010通识类课程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非211院校类)”。2011、2013年,经全国社会科学普及理论研讨与经验交流会研究认定,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2013年在希腊“荷马国际学术年会”获荷马故乡希奥斯市“荣誉市民”称号。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第2版)》内容简介:中国的经济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在其中扮
马礼逊回忆录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介绍马礼逊这位西方派到中国的**位新教传教士一生的经历,并搜集了他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件这些**手材料,真实地描述了马礼逊如...
《乐读:古典音乐漫游指南》内容简介:《乐读:古典音乐漫游指南》将音乐作品放回到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参照,理
经典国学读本:李白诗选 本书特色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概,今天有探幽访胜之思。经典国学读本:李白诗选 内容简介 ...
我相信 本书特色 《我相信(精)》的作者卡洛斯·富恩特斯与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并称“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是20世纪以来世界纯文学的标杆,2012年...
乡愁与良知 本书特色 《乡愁与良知》主要是包括作者林少华对故乡对母亲的怀念,以及作为一名大学教授、翻译家所具备的良知等。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部分是&ldq...
猫-老舍专集 本书特色 《猫(老舍专集)》相对于老舍全集,也许只是一 朵小小的浪花,但篇篇都有闪光点,具有老舍先生鲜明的个人风格。其主要特色有:一、“京味”十足...
《跨境人员、情报网络、封贡危机:万历朝鲜战争与16世纪末的东亚》内容简介:郑洁西著的《跨境人员情报网络封贡危机:万历朝鲜战争
日记作品集:灰色笔记 本书特色 这部《灰色笔记》是从作者1918年至1919年的日记中精选而成的。它与其说是一本私人日记、一部反映家族历史的回忆录,不如说是一部...
留学时代 本书特色 《留学时代》是一本记录20世纪留学生活的小书,集中展现周作人、蒋梦麟、许地山等25位学人的留学记录。虽然他们所学不同,如文学、历史、哲学、法...
代言建言附录 本书特色 《代言建言附录》“代言”为王蒙在中国作协、 文化部、全国政协任职期间以职务身份发表的文章和 言论;“建言”为在此期间发表的建议性、建设性...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 本书特色 生活的平淡,日子的庸常,细碎的事物,身处其中的我们往往会有迷茫、困惑,需要找人倾述。《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温暖、...
福音谷 本书特色 那里没有一处名胜古迹,风景虽曰雄奇,却单调;哪里的居民多住在山上,他们的住宅极其简陋……那就是云南怒江怒族傈僳族自治州。一百多年前,几个不畏艰...
冰心散文集 本书特色 冰心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投入新文学活动,在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等...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本书特色 我们要美丽的生灵不断蕃息,能这样,美的玫瑰才永不消亡;既然成熟的东西都不免要谢世,娇嫩的子孙就应当来承继芬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内容...
缘缘堂随笔 本书特色 丰子恺(1898-1975),本名丰润,号子恺,浙江桐乡石门湾人。我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其...
灯火阑珊处 本书特色 透过翻检沉睡的档案资料,沈慧瑛女士挖掘出一批民国文化名人的心灵隐秘与趣闻逸事。随着一件档案、一则日记、一通家书的重见天日,那个时代的轮廓更...
谁是胜者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张承志散文的代表之作,包括一些作者在大西北农村徘徊的感受,一些求知自学的捉摸,还有一些迎面大是大非的发言,是其*具代表性的优秀散文。作...
印度狂奔 本书特色 ◆ 一个旅人一路狂奔,还原*真切的印度◆ 西行印度的旅行**读物,动感十足的旅行,安静热烈的情书。*近距离触摸印度,体验印度的万种风情◆ 穿...
宋诗学既汇聚着传统的精髓,又折射着现代的光辉;它从唐诗学的印象感受、激情想象的氛围中走出来,以其哲学、政治、历史、哲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