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比《活着》真实的非虚构文本一部唤醒中国人集体乡愁记忆的读本一部获得十几项文学大奖的书一部引发300多家国内外媒体争先报道的书有些中国在北京有些中国在上海有些中国在广州有些中国在沿海但,更多的中国在梁庄!希望通过这本书,通过这些照片,读者们能和作者梁鸿一起走进穰县梁庄,去看看后工业时代的中国乡村有着怎样的生命、情感和命运。大家一块儿站在村头,走到田埂上,坐在乡亲们的家里,和他们聊天,看他们的神情、动作和眼睛里那储积了几千年的从未释放过的悲哀。去倾听、感受他们每一个人的悲欢离合:慈祥的五奶奶一提起他的孙子就掉泪,十年前,她的孙子宝儿下河洗澡被挖沙形成的大漩涡给激死了,儿子儿媳出去打工,她在家带着孙子生活,结果却把孙子给弄丢了;一个五岁的孩子对他的奶奶说,“奶,你别再说了,再说我就跳坑(坑,北方的村中池塘)”,他想念远在新疆打工的父亲;春梅因为想念长年在外打工的丈夫而得了花痴*终自杀;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得了精神狂躁症的清立总是刀不离身;二伯父即使火化也要让人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这是真实而又残酷的当代乡土中国生活史和生命史,在光鲜、亮丽、炫目的现代化发展背后,这样的“真实”和“残酷”被深深遗忘和抛弃。大家再一起去看看梁庄的“风景”:那已经变成垃圾场的、散发着臭味的坑塘,曾经长满荷花,风吹过,清香满村;那因为烧砖而被挖几丈之深的整整三百亩的田地,再也无法生长任何植物,它们曾经是肥沃的、长着金黄麦穗的黑土地;那从梁庄后面流过的宽阔的大河“湍水”,清澈优美,现在变成了乌黑发亮的工业废水和城市建设的原材料基地。在《水经注》中,“湍水”两旁曾经开满奇葩般的菊花,“潭涧滋液,极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长年”。梁庄的故事并不独特。在中国的当代乡村,有无数个梁庄和梁庄的故事,有无数条被污染的大江大河,有无数被关闭的“梁庄小学”,有无数孩子、老人失去了健康、温暖的生长地和家园。村庄变为“废墟”,小学沦为“猪场”,亲情越来越淡漠,曾经凝聚过一个村庄的礼俗、道德也都逐渐失去,大家互不相干,只为自己而活。古老的中国文明,它的道德结构、情感方式和文化礼俗正从根本上断裂,因为村庄是中国文化形态的*基本单位,它的丧失,意味着*彻底的失去。“梁庄是我的家乡,也是你的家乡,是我的乡愁,也是你的乡愁,是每个中国人化不开的心结。”
村庄的溃散使乡村人成为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没有回忆、没有精神的指引和归宿。它意味着,孩童失去了*初的文化启蒙,失去了被言传身教的机会和体会温暖健康人生的机会;它也意味着,那些已经成为民族性格的独特品质正在消失,因为它们失去了*基本的存在地。村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民族的子宫,它的温暖、营养的多少,它的整体机能的健康,决定着一个孩子将来身体的健康度、情感的丰富度与智慧的高度。作者多年深入乡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了一个乡村的变迁史。在平静的讲述下,乡村中国正在惊心动魄地沦陷。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二伯父死后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揭开社会温情的面纱,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在附录“艰难的‘重返’”中,作者梁鸿首度追寻当年重返梁庄的原因、意义和当时写作中的困顿。在这篇文章中,梁鸿反思“梁庄”里描述的荒凉而又倔强的生命个体:“不管乡村的生存条件如何恶劣,没有哪一个生命和场景完全绝望,即使被侵犯的天真而又迟钝的小黑女儿,在经历过那样的黑暗之后,她依然在成长,生命仍然在蓬勃。活下去,就是一种对抗。” 梁鸿探寻“梁庄”写作中的真实限度:“我冒险塑造一种‘真实’氛围把读者带入梁庄,是因为我想让读者感知到‘梁庄’是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现实,它不是与你无关,而是与你息息相关,在同一时空之中。” 梁鸿追问“我”是谁?“我”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行动者?还是一个写作者、一个思考者?……也许*终所有的叩问都没有答案,但是,有真切的怀疑、思考和问题意识,对于任何一个妄图寻找精神存在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幸福。附赠精美小册子《我们能否理解故乡?》,编者选摘了部分重点知名媒体的评论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文章,以便读者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梁庄”。不曾认识梁庄,或许我们就不曾认识乡村;不曾认识乡村,何以认识中国?乡土中国如中国的缩影,乡土中国“病”了,城市中国的繁荣*终只能是幻影。
获奖情况:
2012年国家图书馆第七届文津图书奖
2012年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
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
2010年度新浪十大好书
2010年度最具现实主义精神图书奖
2010年度广州十大好书势力榜
第九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散文奖提名
《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
《光明日报》2010年度好书榜单
《北京文学》2010年度好文榜单
《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
在优美的散文抒写中读到了令人惊诧、震惊的中国现实;在残酷、崩裂的乡村中感受来自都市和欲望的社会挤压。这是一部具有别样之美的田野调查,又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纪实文本,更是一扇认识当下中国独具慧眼锐思的理论之窗。从这里,正可以触摸今日中国与文学的心脏。
阎连科(著名作家)
这本书,写梁庄,只是最近30年“被”消灭的40万个村庄的缩影;但愿读者不仅仅感到其中的无奈!即使我们无力打破那令人窒息的铁屋子,至少该醒来啊!
温铁军(经济学家、中国研究“三农”问题专家)
梁庄质疑、修正了关于农村的种种通行定见。不曾认识梁庄,我们或许就不曾认识农村,不曾认识农村,何以认识中国?
李敬泽(著名文学评论家)
2012年国家图书馆第七届“文津图书奖”授奖辞
我们都从梁庄走来
《中国在梁庄》所呈现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田野调查,严谨、客观在这里似乎让位于细腻与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通常在田野调查中处于主体位置的客观描述,在这里只是每一段落的导读,鲜活的文学描述与作者的主观思绪跃为文本的主体。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文本存在的价值:“对于中国来说,梁庄不为人所知,因为它是中国无数个相似的村庄之一,并无特殊之处。但是,从梁庄出发,你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形象。”
梁鸿文本中让我常常陷于无法自拔境地的,是作者每每从具体事件幡然而及的叩问。作者似乎是在有意地铺设场景,却在读者深陷其中后施之叩问。这时,我们的思索与结论已经无处逃遁。因为,这叩问,因作者对梁庄历史的深刻体恤而深邃,因其身体走出梁庄,而精神始终没有须臾离开而充满切肤之感,因在梁庄中国之外有北京中国的参照而富于时代气息,更由于一个学者、文学工作者长时间思考的磨砺而一针见血。(庄建)
2012年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 授奖词
梁鸿的《梁庄》以乡村人和离乡者的双重视角观察着乡村现实、回顾着乡村历史、瞻望着乡村未来,娓娓的讲述中流淌出不尽的忧伤,而叶落归根的决意更加重着忧伤的分量。梁鸿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讲述,让我们反思改造乡村的理念与方式,让我们思考那些古老的乡村秩序和乡村景观是否还有恢复的可能。梁鸿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故事和情感的真实。梁鸿以真实的力量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也同样地顾后和瞻前,忧虑和悲伤,困惑和迷茫。在心系母土的真实表述中,有着值得珍视的精神担当。
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授奖辞
作为一位年轻学者,梁鸿走出书斋、走向故乡是为了使学术与言说回到坚实的土地与活的人生。现代背景中的故乡书写,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焦点之一,但《梁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仍显出迫切的意义。梁鸿以复杂多端的角色和角度,呈现当下的、具体的村庄,在忠直而谨慎的描述中,梁庄成为了认识中国乡土之现在与未来的醒目标本。
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好书授奖辞
文学既是想象的艺术,更是现实的映射。《中国在梁庄》以非虚构的优美文本,再现中国乡村的转型之痛,让一部田野调查式的文学作品同时具备感动的力量和思考的深度。我们致敬梁鸿,因为她记录的不仅仅是河南故乡,甚至也不仅仅是人们想象中的中国。她的写作代表的是,转型一代的中国作家以非虚构方式重建家国形象的努力。
梁鸿,1973年出生。文学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非虚构文学作品有:《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有《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的文学与社会》《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学术对话有《巫婆的红筷子作家与文学博士对话录》。曾在《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等核心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数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转载。曾获“《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2011、2009)”、“《当代作家评论》奖(2008)”。《中国在梁庄》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因《出梁庄记》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首届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年度作家”、“首届非虚构大奖 文学奖”。《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国娇子青年领袖”。2012年,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论》内容简介:本书在研究、介绍中国环境资源法和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法律体系的基
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 本书特色 《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汇编数十位出版大家的从业经历,从编辑生涯、作者交往、选题策划、职业规范以及出版业的未来等多个角度...
安妮宝贝。原名励婕。职业曾经历金融,编辑,广告。现为网络上的无业游民。喜欢旅行。爱尔兰音乐。纯粹的棉布。杜拉斯的小说。梵高的蓝色鸢尾花。曾为传统媒介撰写人文时尚...
1951-2011-人民文学出版社六十年图书总目 本书特色 《人民文学出版社六十年图书总目(1951-2011)》主体部分收入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名义和作家出版社、...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学者,与马克思、涂尔干齐名,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历任柏林、弗莱堡及海德堡等大学教授。一生著述甚...
中国高层智囊:影响当今中国发展进程的人之四 内容简介 本册介绍了王梦奎、龚有之、刘丽英、高尚全、阎学通、白春礼、刘国光、汪丁丁、陈淮、易纲等中国高层智囊团为中国...
交融集 本书特色 关于转型期历史研究的思考——兼与唐德刚、耿云志先生商榷国学与“国学热”——与刘梦溪先生论国学书地方志与文学研究地方文献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漫话...
谁来做下一个屠呦呦-诺贝尔奖及中国的获奖之路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中国与诺贝尔奖”,对屠呦呦获奖的意义、及中国获奖之路做了深度思考,是目前**本该主题的著作。其...
所谓中古时的“胡族”或“胡人”,自秦汉以来就有广义和狭义的指称:先秦至秦汉,狭义的“胡人”一般专指北方蒙古草原的匈奴族,隋唐时则一般专指西域胡人(今新疆、中亚、...
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本书特色 《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作者徐贲,是海内外知名的独立学者,为《南方周末》《新京报》《经济观察报》《中国新闻周刊》等著...
实用播音教程:第三册,广播播音与主持 本书特色 《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3》训练重点是使学生们能用不同的语体将不同体栽、不同形式的广播节目准确地、生动地表...
费孝通论文化自觉 本书特色 《费孝通论文化自觉》是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构建众美交融、和谐共处的全球社会的新理念,我国学者对世界文明的新贡献。费孝通论文化自...
社会学家茶座:总第五十辑 2014年第3辑 本书特色 张立升主编的《社会学家茶座》以“关注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为主要内容特点,以自由开放、轻松娴雅、深入浅出...
- 编辑推荐 -★一场逼近临界时刻的深度访谈:当代资本主义意味着什么?解放难道不能带来自由吗?如何在我们的世界里毫无妥协地生存?★让·鲍德里亚论当代资本主义、西...
媒介革命-互联网逻辑下传媒业发展的关键与进路 本书特色 《人民日报传媒书系:媒介革命(互联网逻辑下传媒业发展的关键与进路)》以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介融合与转型为逻辑...
作品目录第一部分 市场过程分析方法 第一章 市场过程理论:捍卫奥地利学派的中间立场 加里森命题 知识和市场协调 数据的可变性和
《总会过去 总会到来》内容简介:继《趁早》《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后,励志偶像“潇洒姐”第三部人生成长故事书,这一次,她真诚袒
中国皇家收藏传奇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地展示了故宫收藏形成和保存过程的错综复杂,内容包括:从远古到12世纪的中国皇家艺术珍品、明清时期的皇家收藏、从私藏到公开:民...
彭彭:·90后知性美少女·漫画家·中国版“高木直子”·心灵文字作家·旅游绘本女王已出版《一个人的旅行手册》《走,一个人去旅行》《艺术生那些事儿》《一封写给影子先...
麒麟-中国祥瑞 本书特色 《中国祥瑞:麒麟》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