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后

破案后

作者:周翠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2014-02-01

评分:5分

ISBN:978751331743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破案后 节选

《破案后:德国刑事司法档案》:杜伊斯堡一埃森大学医学院的精神学教授雷格拉夫(Norbert Leygraf)和精神学专家艾斯讷(Klaus Elsner)对盖夫根进行了精神鉴定:他未患有任何影响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或心理疾患。他的智商为一百二十一,超出平均水平;他拥有幻想人格,无法忍受落差。虽然辩方一再表示,是十六岁女友对奢侈品的追求将盖夫根推入深渊,但雷格拉夫教授认为:“她只是盖夫根自我美化的一个工具而已……将罪责推到女友身上,与盖夫根的极端倾向相符,他一向喜欢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实施如此残忍的行为,他的良知一定是完全失灵了。”雷格拉夫教授叹道。2003年7月28日,盖夫根因单一行为触犯谋杀罪和绑架勒索致人死亡罪,以及因单一行为触犯伪控罪及剥夺自由罪,被法庭判处终身自由刑,其罪责被视为“格外严重”。这意味着,他必须在监狱服刑十五年以上方能被假释(《德国刑法典》第五七a条)。通常而言,这样的罪犯将在狱中待二十年,理论上讲刑期甚至可达四十年。审判长巴赫勒(Hans Bachl)花了九十分钟的时间详述判决理由。法庭认为,这名大学生残酷无情、鲜廉寡耻、肆无忌惮、贪婪无度。盖夫根宣称自己的财务状况良好,并已在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实属谎言。他在二十七岁时才拥有**个固定女友,驱使他走入财务窘境。审判长认为,盖夫根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有二:他一方面希望以勒索得来的百万欧元继续过上奢侈生活,并维持自己的“生命之爱恋”;另一方面他想维持自己的面纱。法庭认为,自2002年6月起,这名大学生就已开始精心策划犯罪计划;自8月份起,盖夫根就意欲置雅克布于死地,因为该少年在释放后很可能会指认他。盖夫根成长于法兰克福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一名病退的市政工程师,他和哥哥在半地下室的房间长大。然而,他家所在的萨克森豪森区却是一个贫富比邻而居的地方。置身于香车美女的富人生活之外,他对自己的小市民家庭出身充满自卑与自怨自艾:“如果出身于医生或者律师家庭,该多好啊!”他在法庭上表示。他毕业于雅克布曾就读的公立中学,留给同学害羞、拘谨和缺乏自信的印象。但是,中学毕业后的他拿掉眼镜,磨平脸上的胎痣,开始打造全新的自我。他努力结交富有家庭的孩子,与他们一道聚会、旅行。虽然十六岁的女友和他一样,来自南法兰克福的一个寒酸家庭,但他出手阔绰,给她购置名牌衣物,将自己的未来吹嘘得闪亮发光。他的财务状况每况愈下,但他却沉迷在自己建构的虚荣世界里不能自拔。“您和您的阔朋友有什么共同点呢?”法官曾在庭审中问他。“我们寻求共同的价值,诸如足球、定时聚餐、电影。”盖夫根期期艾艾地回答。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盖夫根在绑架雅克布之时其账户透支接近七千欧元。审判长巴赫勒认为,盖夫根的罪责格外严重,不仅因为他的行为满足了谋杀的三个特征:贪婪、阴险和掩盖,代表着*高的犯罪力量,而且他还使雅克布父母遭受了数天严重的精神折磨,并且不正当地指控了三个无辜男人。在法官看来,无犯罪前科、不成熟以及做出自白等减刑因素,均无法抵消其罪责特别严重这一等级。虽然辩护律师采取积极策略,旨在通过“主动自白”以取消“罪责格外严重”的认定,但审判长表示,法庭在任何时候都未在此问题上做出过妥协。此外,辩护律师认为“警方曾实施过拷问威胁可减轻盖夫根罪责严重的等级”的意见,也被法庭驳回。审判长巴赫勒表示,虽然警察局副局长达施纳的行为在德国刑法史上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论,并且“警察施加拷问威胁使我国的法律文化蒙受了严重损失”,但是这一错误行为并不对判决产生任何影响。……

破案后 内容简介

《破案后》辑录了旅德法律学者周翠三篇关于德国刑事司法案例的系列文章——《破案后》、《世纪诉讼》和《冤狱五则》,三篇共七则案例。这几篇文章均在《读库》发表过(分别见于《读库1203》、《读库1206》、《读库1302》和《读库1502》),其中几个案件有了新的进展,在单行本中周翠老师也做了相应的增补。2016年年底,《世纪诉讼》中的案情又出现新进展,趁加印之机,便对此章进行了增补和修订。 案件告破之后,法庭大戏开幕,真正惊心动魄、丝丝入扣的较量才开始。几则德国司法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依法治国”是多么复杂,多么纠结,进而更加凸显出法治国的真正内涵。 德国是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之一,有着体系严整的各种成文法典以及大量的单行法规,德国法以其庞大的规模体系构筑了现代德国法治社会的基础,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在介绍这几则案件时,梳理了大量相关案件资料,一步步记录下案件审理的进程,让普通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观摩了整个案件的过程;从作者进行的一些必要的文献综述、援引的大量统计数据和摘译的判决内容中,也能看到另外一个国家的司法状况、法官心证的历程、律师工作的背景以及学者思考的维度。 这些司法档案,不仅仅可资法律工作者镜鉴,也可启迪开蒙大众读者。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