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地理》是房龙的代表作之一。在书中,作者对于世界地理的讨论,不再局限于对地球自然特征的描述,书中既没有罗列枯燥的数字,也没有堆砌深奥的名词,而是将人作为中心,展开对人的生存命运的探究。本书既有与地球相关的科学知识,又包含着丰富的人类历史知识,作者将这两者完美结合起来,让人深陷其中。它是一部雅俗共赏,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并有浓厚的人文思想的通俗地理书,广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1.一部雅俗共赏,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并有浓厚的人文思想的通俗地理书。演绎世界各国的来龙去脉,展现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2.畅销书+永不过时+奇迹书=永恒的经典。《房龙地理》是拥有*广泛读者的一部著作。自出版伊始一度在美国始终名列非虚构作品排行榜榜首。
……
但有时也有例外,就自然本身来说她是个慢性子,可是在人类的帮助和纵容之下,自然有时候也会变成一个追求速度的工作者。在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并发明了蒸汽机和炸药之后,地球表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到现在度假的话,他们肯定认不出来自己的牧场和花园。我们的冷酷无情以及对木材的无度索求,使我们对山脉的天然毛毯——森林和灌木,狂砍滥伐,以至于这些地区变成了原始的沙漠。一旦森林消失不见了,很多年间覆盖在山坡岩石表层的肥沃土壤,就会被无情地冲刷掉,寸草不生的坡面就会对周围地区造成威胁。雨水不再被草皮和树根所吸收和容纳,而是变成大水或急流,冲向平原和山谷,毁灭一切它所遇到的东西。这种说法一点都不夸张。我们不必回到冰河时代(由于一些至今仍无法解释的原因,那个时代的北欧和北美都被埋藏在厚厚的冰雪之下,危险的沟壑遍布山脉。),我们只需回到罗马时代,那个时代的意大利人是**流的开发者(他们难道不是古代的“务实主义者”吗?),他们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就将意大利半岛所有能维持生态平衡、气温均衡的东西毁掉了,完全改变了意大利半岛的气候。在南美洲,千秋百代的印第安人开垦出来的肥沃梯田,被西班牙人夷为废墟。这件事发生还没多久,在此就不做过多说明了。当然,剥削、奴役土著人并使其听话的*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处于饥饿状态。政府为了将*骁勇善战的斗士变成肮脏懒散的保护地居民,杀掉了所有水牛,但这些残忍且愚蠢的措施给他们带来了报应。任何一个熟悉大平原或安第斯山状况的人,都会给你讲述这些事实。幸运的是,这只是实用地理学面临的为数不多的问题之一。掌握大权的人已经认识到了实用地理学的重要性。现在,没有哪个政府会允许肆无忌惮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不能控制发生在地壳的自然变化,但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影响降雨量的许多活动,这对一个富饶的地区变成贫瘠的沙漠,多多少少也会起一些阻止作用。我们可能对地球内部一无所知,但我们至少对地球外部了解很多,每一天我们都会获得新的有用的知识,我们应该明智地运用这些知识为人类造福。遗憾的是,我们无力控制占地表面积*大的一部分——我们称这一部分为海洋。我们的地球有将近3/4的地方是不适于居住的,因为它们被水覆盖着,深度不等。浅的地方只有几英尺(靠近海岸的地区),而菲律宾东部著名的“深沟”有将近3.5万英尺。世界上的海洋可以被粗略地分成三部分,其中*重要的是覆盖面积达6850万平方英里的太平洋,大西洋的覆盖面积为4100万平方英里,印度洋的覆盖面积为2900万平方英里。除此之外,还有面积为200万平方英里的内陆海,以及占据了100万平方英里的面积的湖泊和河流。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些水下土地都不可能成为我们居住的地方,除非我们能像几百万年前的祖先那样,长着可以在水里呼吸的腮,这一点,我们在出生的那一天多少还带着点痕迹。大量充足的水看起来似乎浪费了很多好土地,也让我们为地球这么潮湿而感到遗憾。因为我们知道,人类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有500万平方英里是沙漠,1900万平方英里是类似于西伯利亚那样的荒原,还有几百万英里的土地是不可居住区,因为它们要么太高(如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要么太冷(如靠近南北极的地区);要么太潮湿(如南美的沼泽地);要么被密林覆盖(如非洲中部的森林),因此这些土地必须从被列为“土地”的5751万平方英里的面积中扣除。由此使我们觉得如果能额外增加哪怕几平方英里的土地,我们都会好好利用它们。如果没有海洋这个巨大的热量储藏体,我们能否生存下去都是个问题。史前时期的地质遗迹表明,历史上有几个时期陆地比现在多,海洋比现在少,但那都是特别寒冷的时期。现在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4:1,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比例。如果这种平衡不被打破,目前的气候状态将保持不变,我们所有人都会受益匪浅。广阔的海洋围绕着地球(这一点我们的祖先猜测得很正确),并且和坚硬的地壳一样,是永恒运动的。月亮和太阳依靠引力吸引海水,使它升高到相当高的高度,白天的热量会使一部分海水以水蒸气的形式离开大海。极地地区的严寒使冰覆盖着海水。如果从直接影响我们生存的实际观点来看待一些东西的话,气流和风将会因为它们对海洋表面的影响而*受欢迎。……
房龙的笔有一种魅力,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郁达夫
房龙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但却未必没有自己的体系和思想。他所选择的题目基本是围绕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是理性、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和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钱满素
房龙(1882—1944),荷兰裔美国人,著名学者、历史作家。房龙博学多才,在历史、文化、艺术、地理、科学等方面均有精深的学识,一生著作丰富,并以通俗文雅、自由飘逸的文字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1921年,房龙第一本通俗历史著作《人类的故事》出版,他藉此书一举成名,夺得首届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其后,他推出一系列历史和传记著作,如《宽容》、《圣经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房龙地理》《发现太平洋》《人类的艺术》等,几乎本本畅销,至今不衰。他抛弃狭小的自我,以全人类共有的视角审视人类的过去,直面人类的现实,深刻剖析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辉煌与失落。在他的笔下,原本高深晦涩的人文知识变得轻松诙谐,原本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变得简洁明了,加上深入浅出、真知灼见的点评和不时迸发的幽默俏皮式,让厚重的人文历史不再晦涩、古板,也让阅读变得轻松,成为一种享受。因而,他的作品在全世界的读者群体中赢得了一致的认同与赞誉,畅销世界各地。
汉字演变五百例-第2版-续编 本书特色 《汉字演变五百例续篇(第2版)》的特点:(一)这是一本普及性的汉字知识读物,内容是通过列举汉字几种主要字体中的一些字例,...
中华上下五千年谜语趣话 本书特色 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明高雅的文字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奇葩。帝王将相爱不释手,多少刀光剑影蕴于一...
作品目录序绪论 西藏佛教道次第概述第一章 佛教在吐蕃的早期传播第一节 佛教传人前吐蕃周边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一、公元5世纪及稍
從沙漠流浪到海島的真愛,化為感動的星光,燦亮到永恆!三毛在迦納利群島後期的生活點滴,以及失去摯愛荷西後的心情!愛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只要還能...
卡罗尔·R.恩贝尔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跟随约翰·怀廷和比阿特丽斯·怀廷学习人类学。她在肯尼亚卢奥人中开展性别研究,随后对婚姻、家庭、继嗣群体等进行跨文化研究。1...
《唐宋词简释》内容简介:本书由近现代词学泰斗唐圭璋先生编选简释,共精选唐宋词各种风格代表作品二百三十二首。每选一词,接以解
标点符号用法手册 本书特色 《标点符号用法手册》对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的17种标点符号做了全面解读,其中特别体现了对2011年新国标中新修订内容的介...
中国文化对谈录 本书特色 这本书用甲乙双方对谈的形式解构中国文化,阿“甲”和阿“乙”,时而互相启发,时而针锋相对,作者设计这种独特的方式,目的是在向读者介绍五千...
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 本书特色 本卷所收录文章既有《敦煌学、吐蕃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理解我”“你能不能为我想想”“要不是为了你”……对很多人来说,母爱意味着束缚、压抑和窒息。妈妈不再是释放情绪的心灵栖息地,而成了枷锁和...
《正念领导力》内容简介:本书作者贾妮思·马图雅诺女士曾经担任通用磨坊食品公司的副总裁,自2005年起就率先在其所在的公司总部推
一九九四-一九九六-《读书》十年-三 本书特色 《读书十年(3 1994-1996)(精)》由扬之水所著,本书是《〈读书〉十年》系列的第三册,记叙作者于一九九四...
中国训诂学报-第一辑 内容简介 简介本期刊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办,是研究训诂学的专门期刊。重在弘扬和发展中国固有学术文化,荟萃训诂研究*新成果,介绍*新理念方法...
这是萨伊德继《东方学》之后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复杂的著作,有人用拉什迪的小说来做比喻,说假如《东方学》是萨伊德的《午夜的孩子》,那么《文化与帝国主义》就是他的《撒旦...
妖非妖-神话中另类人物的前世今生(彩色图文版) 内容简介 本书即将蒙尘于故纸堆中的古老传说汇总在一起,对神话中的另类人物们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全书分为三篇:分别...
话语意义的建构 本书特色 本书从跨学科的视角,主要是从当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采用史论结合、虚实并举的方法探讨了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这一课题...
瑞金方言研究 内容简介 在现行的现代汉语教科书中,客家方言和赣方言并列为汉语两大方言区。不过,由于它们不仅地域相连,历史、文化、经济、民俗诸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
广雅疏证-(附索引) 本书特色 王念孙是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之一,《广雅疏证》可以说是清人研究古代训詁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解释了许多古书的文义,同时还可使人从...
茗记 本书特色 百味尝尽方识茶,千回对语始知君;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品茶,如品人生,百味其中。茗记 内容简介 人生百态,本色如茶——人生如茶。作者用...
唐代的外来文明 本书特色 《代的外来文明》原名为《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