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术场域论-府学关系的视角

大学学术场域论-府学关系的视角

作者:茹宁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2014-02-01

评分:5分

ISBN:9787511719720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大学学术场域论-府学关系的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对政府与大学关系场域模型形成的动力进行了深度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个反映政府与大学关系特征的抽象的、静态的大学学术场域模型。并以西方与中国大学史为背景,具体考察了这一学术模型在中西大学发展史中的生成与发展状况。通过对中西大学学术场域模式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性分析,来揭示中西大学学术场域生成与发展的差异性,由此得出了中国政府与大学关系改革的独特性与复杂性,从而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大学学术场域论-府学关系的视角 本书特色

本书发展性地使用了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在对大学学术场域的核心资本、构成要素、形成动因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大学学术场域的“静态”模型,并对该模型如何在西方世界一流大学的承继发展中,不断健全与完善的“动态”进程进行了描述。接着,本书研究了中国大学自清末以来,学术场域如何在移植和借鉴西方大学办学模式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建构实验,再到文革期间被瓦解的曲折历程,并对照西方探讨了各时期大学学术场域未能完型的政治与文化根源。

大学学术场域论-府学关系的视角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理论起点
二、研究综述与理论假设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四、核心研究概念的界说
上 编:大学学术场域的一般理论:基于西方大学的历史与经验
**章 大学学术场域资本分析
**节 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知识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知识资本的社会控制
第四节 知识资本的生产原则
第二章 大学学术场域要素分析
**节 大学理念:学术场域之灵魂
第二节 大学组织:学术场域之骨架
第三节 大学制度:学术场域之延展
第四节 大学学术场域的构成与功能
第三章 大学学术场域动力分析
**节 知识矛盾属性:大学学术场域的演化动力
第二节 内在功利驱动:学术场域的功利主义扩张
第三节 外在场域形塑:政府权能与社会场域制约
第四章 西方大学学术场域演进
**节 学术场域的奠基:行会型大学的奠基
第二节 学术场域的成熟:国家型大学的形成
第三节 学术场域的完善:市场化大学的崛起
下 编:大学学术场域理论的应用:基于中国大学的现代化历程
第五章 日本模式移植与大学学术场域初构
**节 晚清时期的社会场域与政府权能状态
第二节 大学学术场域文化资本形态
第三节 大学学术场域组织制度变革
第四节 大学学术场域形态特征分析
第六章 德国模式移植与大学学术场域奠基
**节 民国初年的社会场域与政府权能状态
第二节 大学学术场域文化资本形态
第三节 大学学术场域组织制度变革
第四节 大学学术场域形态特征分析
第七章 美国模式移植与大学学术场域探索
**节 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场域与政府权能状态
第二节 大学学术场域文化资本形态
第三节 大学学术场域组织制度变革
第四节 大学学术场域形态特征分析
第八章 法国模式移植和大学学术场域深化
**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场域与政府权能状况
第二节 大学学术场域文化资本形态
第三节 大学学术场域组织制度变革
第四节 大学学术场域形态特征分析
第九章 苏联模式移植与大学学术场域解构
**节 建国初期的社会场域与政府权能状况
第二节 大学学术场域文化资本形态
第二节 大学学术场域组织制度变革
第四节 大学学术场域形态特征分析
第十章 余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美国市场化大学模式适合我们吗?
三、世界一流大学是“建成”的,还是“长成”的?
四、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基点在哪里?
五、中国大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模式转换与文化冲突
主要参考文献

大学学术场域论-府学关系的视角 作者简介

茹宁,1975年生 ,河南省新乡市人。1997年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和2007年于南开大学分别获法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教育哲学研究,近年来在《人民日报》、《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国内权威杂志转载;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