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人文化论纲》是一部学术专著,对孔子进行了新的探讨,从而提出“圣化”的范畴。作者认为,“圣化”比“礼”与“仁”等观念能更为深入地把握中国文化的质,能更为清晰地展示中国文化之趋势。在研究过程中,把孔子放在一个更为广泛的“思想文化”领域,看其思想体系是怎样转化为中国文化的质的规定性,并以何种方式主导着中国文化的价值趋向。
研究中国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必然要讨论孔子。作者对孔子进行了新的探讨,从而提出“圣化”的范畴。作者认为,“圣化”比“礼”与“仁”等观念能更为深入地把握住中国文化的质,能更为清晰地展示中国文化之趋势。“圣化”并非儒家的专利,它是先秦诸子的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本书着重考察在春秋至秦汉大一统时期,宋儒造圣时期的圣化思潮中,孔子从载体上升为主体,以及与孔子圣化有关的学术演进、学派兴衰及其政治沉浮。
前言:“圣化”之引论一、问题之缘起与“圣化”之要旨二、文化“三段论”与圣化“两核心”三、两个概念区分与政治文化定性四、“孔子再评价”与“王权主义”反思**章从“神化”到“圣化”一、殷周之际的革命1.殷人的“神化帝王”观[1]天、帝、王统一性之滥觞[2]“民”的意义检索及其引申2.周人的“圣化民主”观[1]“圣化”革命之缘起[2]周人“圣化”之端倪[3]“德”在周文化中的意义二、春秋圣化大趋势1.圣化之一:从民心到人性2.圣化之二:从“有德”到“有道”3.圣化之三:从礼仪到礼义4.圣化之四:孔子之道“一以贯之”第二章儒家圣化模式与孔子圣化一、先秦儒家圣化模式1.孔子圣化模式——“下学上达”2.孟子圣化模式——“反身而诚”3.苟子圣化模式——“化性起伪”二、儒家分化与孔子圣化1.先秦儒家三期演变与圣化谱系的形成2.王权下的《论语》结集和王化的孔子形象三、先秦诸子论孔子与孔子的圣化1.孔子入百家:先秦学术分化及其演进[1]王官之学与诸子之学[2]争鸣与争霸:子学王官化2.走向外王的孔子:诸子的批判与认同[1]《墨子》论孔子:道德批判与理性批判[2]《庄子》论孔子:“知命”与“由命”者[3]《韩非子》论孔子:法制与入伦的悖论[4]《吕氏春秋》论孔子:孔子面面观3.孔子圣化:批判的解构与认同的转化[1]批判的解构[2]认同的转化第三章先秦诸子圣化观综述一、先秦文化转型与诸子造圣运动1.“圣”的本义及其在文化转型中的演变2.诸子对圣人的设计与战国圣化之趋势二、圣化:道、王、神一体化1.“道化”——圣道同体[1]圣人的自我操作[2]圣人的人际操作[3]圣人的形名操作2.“王化”——圣王合一[1]“王化”之一:法自然[2]“王化”之二:因人性[3]“王化”之三:辨名实[4]“王化”之四:行教化[5]“王化”之五:尚专制[6]“王化”之六:一天下3.“神化”——神圣一体第四章秦汉儒者的外王运动一、博士儒的“王圣”运动1.儒者的向往与皇帝的抱负2.儒门“王圣”运动始末[1]博士儒的兴起[2]“王圣”——博士儒的政治文化[3]儒法斗争与王圣运动的终结二、儒者革命与汉初统一1.王道与霸道的串联[1]春秋霸业——“尊王攘夷”[2]革命——王道之绝唱[3]“王霸并用”之荀学2.儒门的演变一从博士儒到革命儒[1]“神化”:皇帝与方士的故事[2]民本主义的兴起:儒者革命与农民起义[3]楚汉相争一霸道与王道的演义三、汉初儒学更始与儒术复兴运动1.拨乱反正与继续革命[1]马背上的思想家——陆贾[2]继续革命的儒生——贾谊2.儒者的进取与儒术复兴[1]汉初儒术之兴起[2]文治与武功之争[3]革命与“反革命”[4]儒术经世——杂儒与循吏四、儒术的胜利与圣王大一统1.儒术“应帝王”与儒学之兼容2.素王之文与帝王之政[1]道统:儒学理性为帝王立法[2]政统:帝王大一统[3]“天谴论”:帝王神化的余韵3.圣化的终结:圣王大一统[1]汉初儒者的革命情结[2]从五德到三统:革命范式的嬗变[3]封禅:革命主体性的转换第五章宋儒造圣思想论纲一、圣人“无我”1.圣人与天[1]圣人天地之用[2]圣人顺天无违[3]圣人与天为一2.圣人与理[1]圣人是理的化身[2]圣人无过错3.圣人之心[1]圣人心统性情[2]圣人心具万理[3]圣人此心虚明[4]圣人天地之心[5]圣人赤子之心4.圣人之眭[1]性与天道[2]圣人尽性[3]圣人“尽性”的几种方式二、圣人向圣王转化1.圣人尚公尚同2.圣人立己立人3.圣人成己成物三、圣王专制——“德政”1.王霸之辨2.德政:以民为本[1]圣王事天爱民[2]圣王让利于民[3]圣王重民心3.圣人教化人民[1]圣王启蒙[2]圣王“一刀切”[3]圣王“反观”[4]圣王以刑辅教4.圣王改造个体[1]造圣从人性人手[2]造圣“反求诸身”[3]造圣要“灭人欲”[4]以“敬”杀“贼”[5]以“学”造“圣”5.政治伦理与圣王专制[1]儒家伦理精神的根本:天和祖[2]儒家伦理精神的核心:孝与忠后记:“再思斋”问学记参考书目
人文小国:小国的地缘支点与人文精神(上、下册) 本书特色 《国是论衡》是由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所策划编写的一套丛书。本次团购包括其中的《国家地理》《海洋中国》《人...
陆扬,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和法国巴黎高师做访问学者。著作主要有:《精神分析文论》、《中世纪文艺...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解网络互联技术原理和网络设备配置方法,内容包括网络基础、IPv4和IPv6、网络设备基本
元代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将元代历史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先讲政治状况,然后再叙述该阶段各种文化现象,将政治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出政治变迁与文化发展...
希腊的回声-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 本书特色 《希腊的回声》是汉密尔顿于90高龄写的*后一部作品,书中以简约轻松的笔法以及短小精致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灿烂文化的...
语言问题八讲 本书特色 丁力编著的《语言问题八讲》分八讲考察语言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讲,探讨外部感知与内部感知、可感物质与不可感物质、显性思维与隐性思...
读库-1704 本书特色 本期《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三和大神》、《白石洲女生》、《“所有书的图书馆”失败了》、《海子的四首轶诗和...
汉语系词“是”的来源与成因研究 内容简介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分类,系词“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词,它既不同一般的词,也不同一般的语法词。语法词舆词词相对,是以语羲...
《气质》内容简介:在人身上,有一些东西超乎外表,是传记作者或照相机所无法捕捉到的东西,是只能够靠感觉传递的东西,是人由内而
洪荒的太息 本书特色 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建社50周年之际,与博库(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走马黄河”社会文化考察活动。这项始自2000年5月的活动,于当...
中国风俗史 本书特色 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中国专门讨论风俗者,有东汉...
汉语言文字学专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与研究的成果。主要汇集了作者关于:现代汉语词辨识、词义的语用研究、从现代常用字看汉字的符号、等韵...
《跨文化交际俄语教程》内容简介:本书为高校俄语专业必修课“跨文化交际”教材,针对大学俄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旨在帮
知日-妖怪-08-特集 本书特色 《知日·妖怪》是超人气品牌知日系列图书的第8期。以妖怪为特集,据说是大家*期盼的一期。“妖怪”之于日本,就如“丧尸”之于美国。...
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 本书特色 《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
★囊括100余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平均5分钟读懂一位大师。用最精练的语言为大师建档立案,读者只需5分钟就能掌握一位大师的核心线索。★既是作家百科,又是一部跨...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本书特色 本书由国际知名叙事学家、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学理论教授米克·巴尔撰写,由云南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主持翻译。本书自1985年出版以来...
北大讲座(第五辑) 内容简介 本辑收讲座稿19篇,内容为:"自生能力与中国经济发展"(林毅夫);"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与斯大林的'对立'"(智效和);"关...
寿安宫-天堂的拐弯 本书特色 '故宫秘境丛书'描写了故宫的七处'隐秘角落':武英殿、慈宁花园、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斋、景阳宫。 所谓的'秘境'是对大多数...
读库0806 本书特色 相关阅读:丹青四海生:大师王叔晖古典连环画珍藏集读库0806 内容简介 《丹青赋》一文,是关于工笔仕女画大师王叔晖先生的生平传略。关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