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人文化论纲》是一部学术专著,对孔子进行了新的探讨,从而提出“圣化”的范畴。作者认为,“圣化”比“礼”与“仁”等观念能更为深入地把握中国文化的质,能更为清晰地展示中国文化之趋势。在研究过程中,把孔子放在一个更为广泛的“思想文化”领域,看其思想体系是怎样转化为中国文化的质的规定性,并以何种方式主导着中国文化的价值趋向。
研究中国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必然要讨论孔子。作者对孔子进行了新的探讨,从而提出“圣化”的范畴。作者认为,“圣化”比“礼”与“仁”等观念能更为深入地把握住中国文化的质,能更为清晰地展示中国文化之趋势。“圣化”并非儒家的专利,它是先秦诸子的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本书着重考察在春秋至秦汉大一统时期,宋儒造圣时期的圣化思潮中,孔子从载体上升为主体,以及与孔子圣化有关的学术演进、学派兴衰及其政治沉浮。
前言:“圣化”之引论一、问题之缘起与“圣化”之要旨二、文化“三段论”与圣化“两核心”三、两个概念区分与政治文化定性四、“孔子再评价”与“王权主义”反思**章从“神化”到“圣化”一、殷周之际的革命1.殷人的“神化帝王”观[1]天、帝、王统一性之滥觞[2]“民”的意义检索及其引申2.周人的“圣化民主”观[1]“圣化”革命之缘起[2]周人“圣化”之端倪[3]“德”在周文化中的意义二、春秋圣化大趋势1.圣化之一:从民心到人性2.圣化之二:从“有德”到“有道”3.圣化之三:从礼仪到礼义4.圣化之四:孔子之道“一以贯之”第二章儒家圣化模式与孔子圣化一、先秦儒家圣化模式1.孔子圣化模式——“下学上达”2.孟子圣化模式——“反身而诚”3.苟子圣化模式——“化性起伪”二、儒家分化与孔子圣化1.先秦儒家三期演变与圣化谱系的形成2.王权下的《论语》结集和王化的孔子形象三、先秦诸子论孔子与孔子的圣化1.孔子入百家:先秦学术分化及其演进[1]王官之学与诸子之学[2]争鸣与争霸:子学王官化2.走向外王的孔子:诸子的批判与认同[1]《墨子》论孔子:道德批判与理性批判[2]《庄子》论孔子:“知命”与“由命”者[3]《韩非子》论孔子:法制与入伦的悖论[4]《吕氏春秋》论孔子:孔子面面观3.孔子圣化:批判的解构与认同的转化[1]批判的解构[2]认同的转化第三章先秦诸子圣化观综述一、先秦文化转型与诸子造圣运动1.“圣”的本义及其在文化转型中的演变2.诸子对圣人的设计与战国圣化之趋势二、圣化:道、王、神一体化1.“道化”——圣道同体[1]圣人的自我操作[2]圣人的人际操作[3]圣人的形名操作2.“王化”——圣王合一[1]“王化”之一:法自然[2]“王化”之二:因人性[3]“王化”之三:辨名实[4]“王化”之四:行教化[5]“王化”之五:尚专制[6]“王化”之六:一天下3.“神化”——神圣一体第四章秦汉儒者的外王运动一、博士儒的“王圣”运动1.儒者的向往与皇帝的抱负2.儒门“王圣”运动始末[1]博士儒的兴起[2]“王圣”——博士儒的政治文化[3]儒法斗争与王圣运动的终结二、儒者革命与汉初统一1.王道与霸道的串联[1]春秋霸业——“尊王攘夷”[2]革命——王道之绝唱[3]“王霸并用”之荀学2.儒门的演变一从博士儒到革命儒[1]“神化”:皇帝与方士的故事[2]民本主义的兴起:儒者革命与农民起义[3]楚汉相争一霸道与王道的演义三、汉初儒学更始与儒术复兴运动1.拨乱反正与继续革命[1]马背上的思想家——陆贾[2]继续革命的儒生——贾谊2.儒者的进取与儒术复兴[1]汉初儒术之兴起[2]文治与武功之争[3]革命与“反革命”[4]儒术经世——杂儒与循吏四、儒术的胜利与圣王大一统1.儒术“应帝王”与儒学之兼容2.素王之文与帝王之政[1]道统:儒学理性为帝王立法[2]政统:帝王大一统[3]“天谴论”:帝王神化的余韵3.圣化的终结:圣王大一统[1]汉初儒者的革命情结[2]从五德到三统:革命范式的嬗变[3]封禅:革命主体性的转换第五章宋儒造圣思想论纲一、圣人“无我”1.圣人与天[1]圣人天地之用[2]圣人顺天无违[3]圣人与天为一2.圣人与理[1]圣人是理的化身[2]圣人无过错3.圣人之心[1]圣人心统性情[2]圣人心具万理[3]圣人此心虚明[4]圣人天地之心[5]圣人赤子之心4.圣人之眭[1]性与天道[2]圣人尽性[3]圣人“尽性”的几种方式二、圣人向圣王转化1.圣人尚公尚同2.圣人立己立人3.圣人成己成物三、圣王专制——“德政”1.王霸之辨2.德政:以民为本[1]圣王事天爱民[2]圣王让利于民[3]圣王重民心3.圣人教化人民[1]圣王启蒙[2]圣王“一刀切”[3]圣王“反观”[4]圣王以刑辅教4.圣王改造个体[1]造圣从人性人手[2]造圣“反求诸身”[3]造圣要“灭人欲”[4]以“敬”杀“贼”[5]以“学”造“圣”5.政治伦理与圣王专制[1]儒家伦理精神的根本:天和祖[2]儒家伦理精神的核心:孝与忠后记:“再思斋”问学记参考书目
生活在宋朝 本书特色 如果你以为只有今天才有“黄金周”如果你以为只有今日才有“元宵联欢晚会”如果你以为只有当下才有“快餐外送”如果你以为只有唐朝的女性才敢露“事...
现代汉语修辞学 本书特色 本书选择了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篇章修辞、语体修辞、谚语、成语、歇后语的修辞格的运用以及修辞障碍的分析。核心部分是辞格运用一章,例举...
中国文化史大纲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史大纲》是杨东莼写的一部文化史著作。此书著于东京,由北新书局1931年出版。本书按一个一个事实做单元,编撰我国文化史大纲,分...
罗常培文集-第三卷 内容简介 《罗常培文集(第3卷)》原名《国音字母演进史》,是作者1930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主讲《中国音韵沿革》讲义的一部分,1934年由上海...
德国人--外国人丛书 内容简介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外国人丛书》,是一套介绍世界—些国家人文社会状况,进而探讨其民族性、国民性特征的书籍。 《外国人丛书》为实现上...
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民俗工艺常识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民俗工艺常识》主要内容包括:百花齐放的民俗工艺,传统剪纸工艺常识,传统刺绣工艺常识,传统泥塑工艺常识,传统风...
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 本书特色 20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九十年代初,本书作者马原带着只有一个摄像师的摄制组,跋涉两万多公里,对话百位作家...
民间服饰 本书特色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
国学概论新编 本书特色 在国学方面,谭正璧继1933年的《国学概论讲话》出版之后,1936年又推出了《国学概论新编》,为中高等学校提供教育与参考之用。《国学概论...
语文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关于语文;阅读指导;作文教学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语文之美;语文学小议;语文学习漫谈;语文知多少;语文的学科建构;语文与文章;语...
《新中国城市化政策演化进程与评价研究(1949-2014)》内容简介:本书聚焦中国城市化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政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本书特色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自1976年问世以来,备受赞誉,堪称知识界的扛鼎之作。它令我们理解经济学、文化和社会变革三者关系的方式为之一变。...
《涌现》内容简介: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何能够长成红杉、雏菊、豆苗等独具特色的植物? 蚂蚁个体的行为非常机械,为何蚁群却展现出非凡
《山月记》内容简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推崇的天才小说家、超人气动漫《文豪野犬》主人公原型中岛敦毕生代表作。☆日本文豪中
书画鉴赏十六讲 本书特色 《书画鉴赏十六讲》分为十六讲,基本按时间顺序编排,辑录了郑昶和陈师曾两位大师的书画研究成果,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国书画史上不同时代、不同...
婚礼新编校注-全2册 本书特色 《婚礼新编》保存了宋代婚书的内容、格式和用语,对于研究当时民俗情况颇有裨益,对其他传世文献也有一定的校勘作用。作者对《婚礼新编》...
说文解字(全四卷)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说文解字》:我国zui早、影响zui大的字典,也是我国第yi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
融合与突破-《中国学术》十年精选 本书特色 撷精集萃,典范宏文本书研究性学术图书;专业程度强;文字风格严肃严谨。作为《中国学术》十年精选集,在学术圈有一定品牌基...
中国古代祭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中国古代祭祀》是对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综合性整理,内容涉及古代历史、考古、民族、...
活着的鲁迅-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作者包括孙玉石、钱理群、王富仁、杨义等10位鲁迅研究的著名学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