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1966年-我眼中的焦裕禄-采访手记

1965-1966年-我眼中的焦裕禄-采访手记

作者:任彦芳 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4-04-01

评分:5分

ISBN:9787218087160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1965-1966年-我眼中的焦裕禄-采访手记 内容简介

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任彦芳尘封48年的兰考手记首次披露。
14个月贴身采访,深度还原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
本书所采用的材料源自50年前的原始记录,用几乎不带加工的讲述方式来还原重大历史人物,具有极大的信服力,可谓开了此种解读方式的先河。

1965-1966年-我眼中的焦裕禄-采访手记 本书特色

1965年年初,焦裕禄逝世不到一年,编剧任彦芳等人向长春电影制片厂提出创作《焦裕禄》电影剧本的申请,很快长影批复同意,并委派他们深入兰考采访。1965年4月,任彦芳等人来到兰考,采访焦裕禄的家人、同事、公社干部、群众,获取了大量原始材料。《我眼中的焦裕禄》正是作者任彦芳历时14个月,扎根兰考采访数十人后整理的采访手记。

1965-1966年-我眼中的焦裕禄-采访手记 目录

前言焦裕禄从历史中走来
**部分流年半世纪,斯人远去长相忆——寻找焦裕禄的足迹
1962,饥饿的兰考在母亲河边哭泣
1963,家中初识焦裕禄.
1965,踏访焦裕禄的足迹
“我们要向兰考百姓父老认错”——一份特殊的报告
焦裕禄兰考日志475天
第二部分尘封的日记,当年众人说书记——身边人眼中的焦裕禄
焦书记的提包,问题不少——县委办公室的负责同志介绍兰考
“你们要给她分一深山沟里去,让她锻炼”——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我和爸爸
肝痛得他头上冒汗,他也不叫——妻子和母亲的心
“哪儿打硬仗,哪儿就能锻炼出好干部”——卓兴隆深情说老焦
“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在困难面前找出路”——刘呈明副书记谈焦裕禄
他能从碱窝里、河水中,扒出金子来——张钦礼副书记谈焦书记
“要朝气勃勃,不要死气沉沉”——年轻人欢乐的插曲
焦裕禄是我的很好的红镜子——老战士赞赏焦裕禄
他就像你的兄长,没有觉得他是书记——张士义细说老焦事
他捏起一点土,放在嘴里尝尝——听李中修讲老焦的故事
“日子过成这样,是怨天,还是怨人?”——焦裕禄启发农民思考
他临死前还看了看秦寨的麦穗——监委书记潘子春的怀念
“不绕着困难走,要迎着困难走”——张清洁说焦裕禄
“要是哭能解决问题,我领着大家一起哭”——通讯干事永留的记忆
见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胡集村的记忆
成长吧,桐林!——林业大学生的怀念
“我们会一天比一天强,一年比一年强”——春雨蒙蒙访老农刘宗行
我钦佩焦裕禄的领导方法——县委委员孙天袢谈焦书记
焦裕禄和几个普通百姓的故事
附录:焦裕禄生活拾遗和语言智慧
后记焦裕禄精神的永恒价值

1965-1966年-我眼中的焦裕禄-采访手记 相关资料

《我眼中的焦裕禄》作者与焦裕禄相识,通过他亲眼见到的焦裕禄和他对焦裕禄身边人采访见到的焦裕禄,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焦裕禄活生生的形象,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品格,这是具有永恒价值的焦裕禄精神;本书纵的方面有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日志,横的方面是二十多名干部群众的口述,读来焦裕禄如在身边,亲切感人。这部书是学习焦裕禄精神的难得的教材。
——摘自《羊城晚报》
一个人民的孝子的鲜活的焦裕禄,一个实事求是为民说真话办实事的焦裕禄,通过《我眼中的焦裕禄》活现在读者面前,无一点虚构的原始采访手记,让人感到真实亲切生动感人。还原了焦裕禄在兰考的四百七十五天,回到真实的历史中。对今天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从这部书里我们看到的焦裕禄是党员干部的楷模,也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摘自《南方都市报》

1965-1966年-我眼中的焦裕禄-采访手记 作者简介

任彦芳,一位敢说实话的老作家,生父是革命烈士,继父孟昭芝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任兰考县委副书记,与后来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搭班子,两家人比邻而居,过从甚密。
著有诗集、长诗《帆》、《心声》、《钻塔上的青春》、《焦裕禄之歌》等9部,长篇纪实《焦裕禄身后:我与兰考的悲喜剧》、《人怨》、《民怨》、《魂怨》、《大海的儿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16部,影视文学《泥土》、《风云初记》,舞台剧剧本《任彦芳歌剧诗剧集》等12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