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记录了一位25岁的伦敦姑娘偏居城市一角的生活乐趣。而真正的主角是卧室外那片不足三平米的屋顶阳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作规划、购置种子及工具,再到育苗、培植、收获,花园陪伴着作者经历了从春到冬的一年时光。
在这条主线之外,作者还描述了她眼中伦敦的自然生态环境,从高楼观鸟到参观都市农场,从城市骑行到雨中长走,揭开了伦敦这座大都市不为人知的一面。
本书行文素朴,不营造曲折,但其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感情自然带来一种平缓、抒情的散文风格,使得本书自始至终充满了一种小清新的韵味。
城市能为你我带来些什么?
除了人群、高楼、车辆和噪音,还有花园、农场、鸟巢与河滩。
作者惊喜地发现,在伦敦——这高度城市化的地方,植物仍然自由生长,各种生灵悠然漫步。
让我们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与自然相互交流、情感共融的乐园。在喧嚣中,我们仍然可以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
阴暗与光明什么样的伦敦人会种菜呢?享受着某种家庭幸福的人?已婚,养狗,不流一滴汗,也不吐一个脏字,就能变出一道道自家出产的佳肴?哦,我可完全不是这样。我所生活的环境毫无幸福可言。我的厨房十分狭小,洗手间都快发霉了。房间是租来的;我没有丈夫,没有可爱的小狗,连一个像样的花园都没有。坦白地说,我也不是一个好厨子。
我有时会很忧郁,总是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为此我感到不安。但我想对每个人来说,总会有什么事使你感到窃喜,总有些事,无论何时,总能令你开怀。
绿色空间、野生生物和我的家乡伦敦的每个细节,就是*令我振奋的三件事物。当一切都陷入阴暗,我还可以躲进这些隐蔽的地方——在这里,满眼都是密实的绿叶和流动的伦敦风景。还有——我的屋顶。
本书讲述的是关于种植的美好,以及自然和一座城市的生态系统。它展现的是伦敦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一个漂泊中的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如何身处其中。它旨在揭示一座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野生生物,也可能使你以新的眼光来看待高楼林立的空间。同时它也是一曲赞歌,歌颂园艺带给人们的满足感,哪怕你已经对它感到绝望。这并不是一本指南,而是记述在初次尝试园艺的一年里发生的种种奇遇。
好吧,欢迎你来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在这个高度城市化的空间里,植物自然生长,各种生灵悠然漫步,而我,则试图在喧嚣中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
我的卧室有两扇门。一扇是正常的门——屋子里的进出通道,通往厨房、卫生间和街边,而另一扇门则直达我楼下邻居的厨房屋顶。这扇门通向一个隐秘的场所,一个“欢乐满人间”式的地方,那里只见一根根烟囱、一片片树冠,还有宽广的天空。别人的花园都在屋顶下方,四周房屋环绕。而在这里,你看不到路和车,但你会看到一棵美国梧桐,以及在它后面——一块儿杂乱无章的荒地,一个由节疤树和灌木组成的孤岛,竟然逃脱了被加盖的命运。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些日子。我在这幢可能是世界上*小的公寓里租了一个房间。我和室友蜗居在这个只有邮票大小的房子里,虽然空间有限,但我们都喜欢这儿。
一年前,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们终于搬离了那所地狱般的房子,在这儿找到一丝安宁。从此我们摆脱了潮湿、鼠患和难伺候的室友等难题,换来一些不那么棘手的问题。公寓在伦敦北区一个特别嘈杂的角落,夹在卡姆登路(CamdenRoad)和霍洛威路(HollowayRoad)中间。但是,只要拐进我们所在的这条街,就会安静得多。虽然在屋顶上还是能听到车辆、飞机和汽笛声,但*主要的还是风声、鸟鸣和邻里声。附近有许多居民能够从窗口看到这块儿地方,他们或许在清洗衣物时陷入了遐想,或许在享受着香烟带来的片刻舒心。这个屋顶花园并不僻静,但正因如此,才更有意思。我认为它像是飘浮于城市的尘嚣之上,既不脱离整体,又有一些疏离。
说到屋顶花园,我可能有些夸大,因为其中的植物寥寥无几。我去年刚开始尝试种植,但结果并不如人意。
今年的情况将会有所不同。我打算把这片狭小的、毫无特色的室外空间变成一个有机的、空中的、可供食用的花园,让它长满各色果树、蔬菜和开花植物——一个真正的起居室。
这个屋顶就像一个比较大的阳台,面积不足3平方米。那棵美国梧桐是离我*近的邻居,树上经常有松鼠和小鸟光顾。屋顶终日有阳光照射,在这个时节的日落时分,落光了树叶的枝干衬着冬日微亮的天空,显得格外美好。现在屋顶上摆放着一套桌椅,还有一些薰衣草和三丛帚石南,看起来有点儿空旷,有点儿荒凉。但在我看来,它就像一张空白的画布,在等待着奇迹发生。
与往常的冬天一样,我本着爱护野生生物、创建有机厨房的园艺理念,花了几个月时间来做规划。我阅读书籍、制作清单、画奇怪的图表,然后考虑需要购买哪些必要的硬件设施,比如修枝剪、小铲,也许还需要一把扫帚。我真的是从零开始——去年的象征性种植,我用的是一把儿童用的蓝色塑料铲,在海边买的,可能更适合用来堆沙堡,而不是做园艺。目前这个花园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廉价、不需要太多时间,而且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耐心并不是我的突出优点,我希望这个屋顶能很快成为一个特别的地方。
我18岁来到伦敦上大学,现在25岁。我是一个十足的城市女孩,没有任何园艺经验,但我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对城市里的野生生物十分着迷,在这个生态前景悲观的时代,我迫切地想要做一些于环境有利的事。
我想对我居住的地方动些手脚,用创造性的方法在我目前称作“家”的这幢大楼四周树起一面面植物墙。从事园艺的想法看起来十分不切实际,但我喜欢这个想法——把城市里的一个灰色角落染成绿色。
……
海伦·芭布丝(HelenBsbbs),自由撰稿人和作家,生活在英国伦敦。她曾在BBC及其出版部门任职,为《野外伦敦》杂志做过编辑。现在为《卫报》、《观察家报》、《新政治家周刊》等媒体撰稿;也为慈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做杂志编辑,如“绿色和平组织”等。
家族与往事 内容简介 新中国**代女外交官倾情讲述——20世纪,是我国翻天覆地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我国内忧外患频仍、多难兴邦的年代。康岱沙生于1...
《那间街角的茶铺》,是著名历史学家、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王笛的最新非虚构历史读物。作者以1900—1950年的成都茶铺为中心,运用田野调查、官方档案...
洛朗•塞克西克,法国作家和医生,一九六二年出生于尼斯。三十七岁时,他出版第一部小说《糟糕的思绪》,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从医的同时,他一直为《观点》杂志和电视台...
花间词 目录 花间集叙花间集详注卷**温庭筠五十首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归国遥二首酒泉子四首定西番三首杨柳枝八首南歌子七首河渎神三首女冠子二首玉蝴蝶一首花间集详...
直布罗陀水手--杜拉斯文集 本书特色 杜拉斯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无可抵挡是不朽的。 玛格丽特·杜拉斯,无疑是二十...
译笔生花 内容简介 作为《高等学校商务英语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1部分主要介绍外事接待,涵盖机场接人、日程安排、宴会活动等;第2部分主要介绍对外经...
历代小品幽默 本书特色 这本历代幽默小品选集,系从《启颜录》、《拊掌录》、《唐国史补》、《笑赞》、《古今谭概》、《笑得好》、《笑笑灵》和《南亭笔记》等数十种历代...
流浪的老狗 本书特色 1、茅盾文学奖两度得主张洁睽违多年的新作。2、清新优美的文字。3、精美别致的图片。4、动人心弦的生命感受。流浪的老狗 内容简介 《流浪的老...
金爱烂,1980年生于韩国仁川市,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学校戏剧院剧作系。2002年短篇小说《不敲门的家》获得第一届大山大学文学奖,该小说又发表于2003年《创作与...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研究系列:李冰研究文选》内容简介:本书是一套精选1911年以来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的关于李冰的专业的学术研究文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上)》内容简介:本书全面描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各类景象,且以世界文明史、文学史为参照。年代跨度自远古迄
作品目录中国小说史略 题记 序言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汉书》《艺文志》说;《隋书》《经籍志》说。《唐书》《经
跟着大亨去旅行--15种绝对享乐的奢华出游 本书特色 出入世界顶级的花天酒地,恣意消费王族的品味,像梦想一样云游,像钻石一样炫耀,过着比电影还要电影的生活。极致...
师承集 本书特色 《师承集》是出版前辈沈昌文先生与学者、作家与作者的通信,这些信件的内容对作者的编辑出版事业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和主张,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出版史上...
祝勇作品集01-旧宫殿 本书特色 在祝勇的所有创作中,《旧宫殿》是*成功的一部。他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游刃有余——他的学术功底、语言优势和驾驭叙事的能力。...
团购:王夫之古近体诗评选三种 本书特色 ★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三本书诸多诗学和批评观念在...
宋词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文学之旅文化大散文丛书”之二。 本书以宋词和宋代词人为题材创作的专题系列散文。作者“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熔于一炉,将读万卷书和行...
四极日记 本书特色 从1996年飞越川藏,到2015年登上基博站,20年间著名学者葛剑雄深入地球四极:西藏阿里、南极长城站、北极、非洲乞力马扎罗…...
风的颜色 内容简介 本文集分为“蓝色”、“绿色”、“红色”、“黑色”、“白色”五部分内容。收有:《中国人的投资选择》、《民主社会的困境与希望》、《西方化的中国社...
目录:卷第一集序墓志草堂集序李阳冰牵翰林集序魏颢李翰林别集序乐史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李华唐棱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刘全白唐左拾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