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质量工程”资助出版系列专著:唐代入蜀文人蜀中创作研究》为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蜀文化与唐宋人蜀诗人蜀中创作关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唐代入蜀文人众多,他们人蜀后创作的作品也非常丰富,在文学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唐代入蜀文人的蜀中创作受巴蜀地域山川风物的激发,题材与风格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出巴蜀地域背景下文人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思想。本课题试图通过文本阅读,从作品的分析中探索唐代人蜀文人在蜀中的生活与创作风貌。本专著立足于文本解读,将唐代人蜀文人及其创作放在蜀文化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以期诠释唐代人蜀文人的蜀地生活,勾勒人蜀文人笔下描绘出的蜀地山川风貌、名胜古迹、民风习俗,探究蜀地对唐代人蜀文人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等的影响以及唐代入蜀文人对蜀地文化发展的作用。
2.上元二年(761)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上元二年新年杜甫在草堂度过,正月初七后收到高适的诗《人日寄杜二拾遗》,勾起了其对新津之游的怀念,因此又到新津等地游玩。《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游修觉寺》《后游》等诗记录了其在新津等地的行踪。杜甫在草堂时闲居悠游,旅况无聊,作《绝句漫兴九首》《遣意二首》《独酌》《徐步》等诗。杜甫也曾去成都有名的古迹游览,成都北郊武担山的石镜、司马相如的琴台,都留有杜甫的足迹。秋季,杜甫又赴青城山。《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诗有“老被樊笼役,贫嗟出入劳”,可见此行当为生计所迫去求助于某位友人。在青城,杜甫拜访了常少仙,受到热情款待,“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登临了丈人山,“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野望因过常少仙》《丈人山》《寄杜位》《送裴五赴东川》等诗可见其在青城山的游踪。是年冬天,成都徐少尹到草堂看望杜甫,杜甫喜极而吟《徐九少尹见过》以表谢忱。范邈员外、吴郁侍御也专程到草堂看望杜甫,恰杜甫外出,不得见,杜甫以《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诗致歉。不久,新任彭州刺史王抡答应携酒至草堂,杜甫作诗《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邀请王抡并请其邀高适同到。其后,王抡果携酒至草堂,高适亦同到。三人把酒言欢,共韵赋诗,杜甫有《王竞携酒高亦同过》。此外,杜甫还应蜀州新津李七司马之邀前去观看其在皂江上建成的竹桥,并作诗《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颂扬其造桥之功。月夜泛舟皂江上,杜甫又有《观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同时,高适又自成都回新津,二人再次相见,喜悦之余杜甫作诗《李司马桥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3.宝应元年(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严武常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徐知道叛乱,道阻,乃入梓州。秋末,杜甫回成都迎家至梓州。十一月,往射洪县,不久向南到通泉县。宝应元年是极不安定的一年。朝廷内,仅在四月就发生了玄宗病逝,肃宗因朝政被奸人把持很快就受惊而死,太子李豫继位等大事。朝廷外,动乱未息,边境不安。而远在四川的杜甫,前半年生活并没有大的变化,仍然闲居草堂,时有友人前来拜访或辞行,又或以诗相赠,杜甫都有诗相送,如《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等。杜甫此时的生活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心境已有变化。“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绝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野望》)感世伤时、忧国思家的情感使得诗歌格调低沉。这一年,对于杜甫来说*重要的事就是与严武的交往。严武于上元二年十二月到成都任成都尹。严武与杜甫是旧交,因此严武人蜀后即写诗邀请杜甫进城游览并劝其积极用世。杜甫对此有《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随后,严武到草堂看望杜甫,杜甫作《严中丞枉驾见过》。此后,杜甫与严武来往密切,严武有时会馈赠礼物给杜甫,杜甫还到严武府上回拜。期间,二人唱和诗歌颇多,杜甫诗作如《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得空字》等。六月,严武奉诏还朝,任京兆尹。杜甫恋恋不舍,一路相送,直到绵州外奉济驿才分手。《奉送严公入朝十韵》《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得心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等诗记录了这次深情的离别。七月,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派兵把守剑阁交通要道。严武出川受阻,杜甫也不得回成都,便暂留绵州,草堂生活暂告一段落。在绵州,杜甫登临了越王楼,作诗《越王楼歌》,并见到了故交何邕,作诗《赠别何邕》。秋,杜甫前往梓州,有《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九日登梓州城》《题玄武禅师屋壁》等诗。十一月,杜甫前往射洪县,曾到金华山玉京观游览,并找到了陈子昂的学堂遗迹,参观了陈子昂的故居并作诗《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和《陈拾遗故宅》。在射洪待了不久,杜甫又继续前往通泉县游览,作诗《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和《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记录了沿途情况。在通泉县,杜甫凭吊了郭元振的故宅,观赏了薛稷的书画真迹,有诗《观薛稷少保书画壁》和《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杜甫在通泉时还曾陪一位客人王侍御参加宴会,作诗《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和《陪王侍御同登东山*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冬晚,杜甫又归梓州,有诗《渔阳》讽雍王授钺事。……
彭敏,女,1979年生,四川眉山人。讲师。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西昌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承担“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化概论”“民间文学”等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出版专著一部(合著),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朱瑞昌,男,1978年生,四川眉山人。讲师。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西昌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实训中心管理员。主要承担“中国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讲”等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发表科研论文多篇。花志红,女,1969年生,四川西昌人。教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主要承担“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讲”“中国文化概论”“古典诗录美”等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出版专著、教材四部,发表科研论文四十余篇。
清史论丛.2003-2004年号 内容简介 该书选收了十一篇论文。即《清朝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及其特点》、《清代“邪教”与清朝政府对策》、《清代江南进士事功述论》等...
《华为大学: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内容简介: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全方位认识华为人才培养体系的窗口,从培训理念与定位、培
《张晔告诉你:到底怎么吃》内容简介:饮食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一般人还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无论是经常吃的小
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 内容简介 《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历史丛书的一种。本书为第3卷,论述隋唐时期的王朝历史,作为《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上卷。原书于1979...
世界遗产在中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内容简介 简介《世界遗产在中国》是一部38集的高清纪录片,主题集中、鲜明。它纪录的是中国顶级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其价值...
旧制度与大革命(英文版) 本书特色 一部一百五十年前剖析法国革命的西方学术专著,为何在21世纪的中国掀起阅读的热潮?盛世危言,温故知新“法国革命对于那些只愿观察...
《犯罪制图与警务优化》内容简介:本书作者立足于本土化,以海峡两岸的犯罪制图执法实务为基准,同时借鉴了欧美各国的GIS犯罪分析与
辽金史论集-(第十辑) 目录 序契丹族与黄帝试析五代宋初中原诸政权角立中的契丹因素辽朝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抉择辽朝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海东青与辽宋金时期的社会政治论辽...
帝国的仕途 本书特色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全三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冷的铁有了温度,让乱的世有了秩序,拨开历史的迷雾,显露出了那条通往当下的路★ 作...
OnthefirstSundayinDecember1941,anarmadaofJapanesewarplanesappearedsuddenlyoverPe...
世界通史(全六册) 内容简介 本册内容包括: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与战后初期的西欧日本、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后初期东南亚、南亚民族独立国家...
清末官制变革,将原来“内外相维”格局改为上下贯注,是近代中国政体转型的重要内容。改制总体目标是仿效西方,由君主专制向君主
师出之名-中外著名宣战书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近现代著名的宣战书及其历史背景、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停战协议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未见...
桥滩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描写民国抗战时期盐业重镇五通桥的历史随笔集。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盐业主产区,五通桥对抗战时期中国的盐业经济、化工科技等做出了巨大的贡...
教科书里没有的明史 本书特色 《教科书里没有的明史》侧重于一般历史读物、特别是历史教科书里比较欠缺的内容:写人物,重点写历史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
广源轮案-公理战胜:现代史上海外抗战著名公案-(中英双语版) 本书特色 中国书店对该书的发掘出版看似妙手偶得,实则蕴含必然条件。六十余年来我店始终秉承着北京古旧...
中西交通史-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要说到二千年来的中西交通,可以先将中国的文化作一个鸟瞰。先秦以前,中国所有的文化孕育发长,略告完成。……秦汉以后,整个的...
《寻墓者说》内容简介:这本书不仅是对苏联文学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对苏联政治、历史真相的揭秘,澄清了俄罗斯文学在苏联时期受
这本著作的研究思路,不同于纯经济史,采取的是社会经济史的进路——将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结合起来考察,而后又加入赋税财政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