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双语珍藏四色美绘)》,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双语珍藏四色美绘)》,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书中,爱默生谈人生、品自然、聊爱情,涉及工作、友谊、读书等,文字优美,读起来如饮茶,清新悠远。这是张爱玲一生唯一翻译过的美国作品。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19世纪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他的自立主张、民权观念等对美国人民影响深远,美国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他一生著述丰富,大多为散文。重要作品包括:《论文集》第一集、《论文集》第二集、《代表人物》和《英国人的特质》等。
本书选取古代中国文学史上120种最重要的诗词和散文的总集(包括选集)、别集和诗文评著作,梳理这些文献的成书、刊刻、流传,考察
戴望舒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望舒诗稿》四部分诗集共一百余首诗以及四十多篇散文。戴望舒经典 目录 一 诗歌1 《我...
萧红十年集(上下) 本书特色 《萧红十年集(1932-1942)(套装上下册)》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红十年集(上下) 目录 **辑 哈尔滨一青岛(193...
上学记 本书特色 “对我来说,平生读书*美好的岁月只有两度,一次是从初二到高一这三年,另一次就是西南联大的七年。……1939至1946年,我在西南联大度过了整整...
断肠亭记 内容简介 永井荷风是日本惟美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笔调轻柔流转,缠绵悱恻,本书收集他的《小品集》、《茶余集》、《矮木屐》、《麻布杂记》、《断肠亭杂稿...
花边文学 本书特色 《花边文学》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4年所写的杂文六十一篇。包括《女人未必多说谎》《北人与南人》《古人并不纯厚》《读几本书》《...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久远,历史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大浪淘沙,沉淀保存下来的文献乃是片金碎银,尤为珍贵
巨匠与杰作:毛姆读书随笔 本书特色 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
斯特凡•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和传记作家。出身赋予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周游世界...
巴别塔诗典:幻象集 本书特色 奈瓦尔的诗作受到象征派诗人的推崇,超现实主义诗人们对《幻象集》大加赞赏,布勒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将奈瓦尔列为该文学运动的先驱之...
《天上大风:良宽俳句·和歌·汉诗400》内容简介:良宽是日本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以清贫孤独而自得的人生经历,以及独特的诗歌世
世间美好,相信的人能得到 本书特色 愿力产生奇迹。这个世界的确浮华、虚假,冷漠、无情。然而,这个世界美好还是多过阴暗,欢乐多过苦难,只要你相信,只要你一如既往地...
孤岛的诗歌 本书特色 1954年,13岁的弗兰克·戈尔德跟随父母来到了澳大利亚,远离了战火中的匈牙利。然而,新人生即将到来之时,弗兰克却患上了脊髓...
安静的勇气 本书特色 以温暖的嗓音低吟农耕文明的挽歌。以安静的勇气直面即将消失的家园。永远的土地之子,漂到了哪儿,都是带根的流浪。安静的勇气 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
落霞孤鹜-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 本书特色 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江秋鹜偶然帮受主人虐待的婢女落霞解围,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落霞被送入妇女留养院,与同屋的冯...
白纸的传奇 本书特色 本书由当代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五卷散文《生命长河》、《光阴分享》、《未晚随笔》、《案头人物》和《艺文感应》结集而成。作者以丰...
春 本书特色 本书系由陈子善、蔡翔主编,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按主题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囊括了鲁...
《我的中国故事Ⅱ》内容简介:本书共收录来自埃及、韩国、德国、瑞士、波兰、柬埔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洛哥、缅甸、伊朗、黎
牛犊顶橡树-文学生活随笔 本书特色 本书是索尔仁尼琴从1967年开始写作的文学—生活札记,到1974年结束。1967年,他在苏联文学界处于沉寂和孤独中,1962...
敬惜字纸 本书特色 《敬惜字纸》是一本敢说真话的书。作者徐卫东认为,旧时中国流行已久的“敬惜字纸”这种传统是值得质疑和重新认识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