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达慕思大学艾兰教授,是著名汉学家,久为中国学术界所熟悉。《艾兰文集》第四部书《早期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是陆续所写的研究论文的结集,初版于1999年。在商务印书馆的这个版本中,增加了一篇关于“二里头与中华文明源头”的新论文作为附录。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艾兰教授历年作学术研究,写作有关中国历史、思想、文化和考古方面的论文选集。其中有不少曾在中国的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相互独立,又彼此照应,紧紧围绕中国早期的历史、思想、文化这一主题,以深厚的汉学功底,独特的西方视角,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早期社会的重要方面以及相关的西方汉学研究成果。
全书共十章:*章:现代中国民间宗教的商代基础,作者凭借深厚的汉学底蕴,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将中国早期王朝殷商与我国台湾现代民间宗教两相对比,以此探讨中国宗教的共同特征以及历史与现代宗教的传承和变化。
第二章:太阳之子:古代中国的神话和图腾主义。这一章,针对中西哲学都比较关注的神化问题,作者对两者的不同,尤其是中国神化的特殊作了分析探讨,对诸如中国早期神话何以稀少,中国古代神话系统的重建、古代神话与文献等重要学术问题都作了深入剖析。
第三章:夏之谜。夏的存在性是海内外学术界探讨争鸣的一个热点。在这一章中,艾兰女士从夏代神话传说推理论证,正如作者所说,这些神话虽然不能明确告诉世人夏的真实历史,但是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重建历史的素材。这些对夏朝研究将有很大补益。本书是美国汉学家艾兰教授历年作学术研究,写作有关中国历史、思想、文化和考古方面的论文选集。其中有不少曾在中国的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相互独立,又彼此照应,紧紧围绕中国早期的历史、思想、文化这一主题,以深厚的汉学功底,独特的西方视角,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早期社会的重要方面以及相关的西方汉学研究成果。
全书共十章:*章:现代中国民间宗教的商代基础,作者凭借深厚的汉学底蕴,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将中国早期王朝殷商与我国台湾现代民间宗教两相对比,以此探讨中国宗教的共同特征以及历史与现代宗教的传承和变化。
第二章:太阳之子:古代中国的神话和图腾主义。这一章,针对中西哲学都比较关注的神化问题,作者对两者的不同,尤其是中国神化的特殊作了分析探讨,对诸如中国早期神话何以稀少,中国古代神话系统的重建、古代神话与文献等重要学术问题都作了深入剖析。
第三章:夏之谜。夏的存在性是海内外学术界探讨争鸣的一个热点。在这一章中,艾兰女士从夏代神话传说推理论证,正如作者所说,这些神话虽然不能明确告诉世人夏的真实历史,但是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重建历史的素材。这些对夏朝研究将有很大补益。
第四章:“亞”形与殷人的宇宙观。本章作者结合东西方早期思想观念,通过殷商人心目中的土地之形为“亞”字形,以此推演殷商的宇宙观。并且附载了大量相关插图,将早期中国的部分面貌更加科学、直观、生动地展示给读者大众。
第五章:论甲骨文的契刻。本文由作者与我国著名学者李学勤、齐文心合著,曾发表于《英国所藏甲骨集》,本章从契刻的工具、方法、分期与书体演变等诸多方面对甲骨文作了研究和介绍。
第六章:《尚书》一段散佚篇章中的旱灾、人祭和天命。这一章中作者对一段《尚书》中的散佚篇章进行分析,根据这篇散佚篇章,对商王作为天神和人间的媒介,以及后来周人以人君为天命的承受者,在理念上所起的作用加以阐述。
第七章:饕餮纹及其含义第七章饕餮纹及其含义。
第八章:西方艺术史学者眼中的中国青铜器,以及第九章:一组汉代针刻青铜器
均由艾兰教授与李学勤先生合著,曾发表于《欧州所藏中国青铜器》。在这两章中,作者分别对于西方艺术史学者的中国青铜器研究以及作者对一组汉代真可青铜器的研究成果作了详尽的介绍说明。
第十章: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的水。水在中国早期哲学中是一重要物象,本章中,作者敏锐地抓住这一物象加以排比辨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认识。他认为在先秦思想家那里,他们往往是从水中体察到某种思想观念,水成了他们获取智慧的一个源泉,而不是相反,把已形成了的思想观念赋予水,把水作为表述其哲学概念的象征符号。
全书*后,相较于之前版本,艾兰女士特别增加了一篇关于“二里头与中华文明源头”的新论文作为附录,为本论文集灌注了新的价值和信息。
我发现,中国人常常不解于当代西方学者何以要研究古代中国。对我而言,个中原因很是简单:中国不是欧洲。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之间没有传承关系,它们的地位完全平等。曾经激发欧洲文明的近东文明或许早于中华文明,但中华文明有更强的连续性。而且,两种文明都有历史悠久、系统复杂而又成熟的文字和审美传统,因此,它们具有独一无二的可比性。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能够理解我们是怎样发展到今天;学习有别于我们的异域文化,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它们如何发展到今天,而且可以知道人类何以为人。古代中国与现代欧美在时间、空间和文化起源上的间距是何其遥远。然而,当我或其他任何一位西方人凝视一块古玉或一尊青铜器的时候,或者吟诵《诗经》中的一首风谣或《庄子》中的一段散文的时候,我们都会被它们的美所感动。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无论古今中西之人在时间、空间和文化语境上多么的迥异,但我们都享有共同的人性。
我们都会爱,怀抱希望与遭遇失望,恐惧死亡,有好美之心。我们不仅情感相近,而且思维过程相似。下面的事实便是明证:我能够读懂两三千年前写的中文古代文献。我甚至能把它译成英文而为所有讲英语的人所理解。译文自然不会完美地表达原文,但足以达其大意,人类有着同样的理解力。然而,无论谁试图把现代汉语(更不要说古代汉语)译作英语,或者反过来把英语译为现代汉语,他都能体会到原文与译文之间总是有着巨大的断裂。
对古代中国的研究为了解欧洲地中海沿岸早期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照系。翻译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根本性的,它既是语言问题,也是文化问题。不同的字词代表不同的客观存在,这是个重要事实。但原因并非如此简单,语言还组织了我们的思想,而且,有些观念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例如,关于人死后灵间世界的观念就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至少从商代甚或从新石器或二里头时代开始,中国人就相信,人死后还要吃饭,子孙如果不向祖先供奉食物,祖先将招灾引祸于他。这个观念与关注如“孝”和“礼”等概念的中国伦理的发展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犹太教与基督教传统假定,存在着一个永恒的天国或是一个绝对的实体,其与个体生命的现世生活相对立。而且,它还设想有一个上帝,他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在人死时,他将根据神圣经典所记的道德准则来审判每个人。这种宗教背景对西方人的个人责任观念的形成是根本性的。虽然,时至今日,中国学者几乎不相信祖先还需要供奉食物的祭祀,西方学者也不太相信死后在天堂或地狱会有永久的生活。但是,这些观念在我们的文化价值与认知的形成中已经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无法摆脱它们。
艾兰,现为美国达慕思大学教授,她和中国学者合作了《英国所藏甲骨集》、《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等书。
《英格兰简史》内容简介:★《泰晤士报》畅销书 ★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the National Trust)推荐作品 英格兰历史是世界上最精彩,
《中央星站》内容简介:基因孩子、节点人类、增强元人类、数据吸血鬼、机械改造人、弃物之王、造神艺术家…… 特拉维夫、中央星站、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本书从日本国内视角审视了整个计划的决策过程,集中关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8个月的历史细节。
《光明之城》一书,是最近发现并整理出版的。全书洋洋30余万言,记述的是一位意大利犹太商人雅各由海道前往“光明之城”亦即泉州
明清卷明清卷-山东通史 内容简介 新增订的《山东通史》时限,上起远古,下迄当代,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共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近代、现...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素珊(Suzanne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学者较早对“国民党如何失去大陆政权”这一历史命
《过日子》内容简介:《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
本书主要是作者本人对文革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反思,其中还包括他针对“红卫兵”行为所做的专题研究,在研究中作者为我们冷静剖析了
这是一部展现古希腊无穷魅力的文化史巨著,是文化历史学大师布克哈特里程碑式的力作。本书系布氏身后出版的演说集《希腊文化史》
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 本书特色 丛书简介要想理解当今世界,我们需要了解历史,包括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但我们所“了解”的,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地理大发现时...
伊朗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之一,全书概述了伊朗自石器时代以来至20世纪末的漫长历史。全书共分十一章...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本书特色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三峡考古研究丛书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内容简介 作为一部历史时期考古学的研究专...
《O2O落地:触点场景派的27堂必修课》内容简介:在法的层面,从虚实互动、实战践行、商业颠覆、模式重构、标准定义5个维度系统、深度
雇佣兵之乱三次布匿战争西西里和塞浦路斯的殖民地至死方休的史诗级血战汉尼拔的“复仇”……首部有关迦太基文明的完整历史重现一
汉代青铜容器的考古学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系南强史学丛书系列之一。《汉代青铜器的考古学研究》利用考古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目前已知的汉代青铜器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梳...
这是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作品。本书系统分析了清代州县官的职能及其运作,包括:征税,司法,长随和幕友的使用,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
《中国新经济》内容简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靠什么拉动?未来10年,中国哪些行业将获得大发展的机遇?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如何解
历代蒙求·史鉴节要便读 内容简介 从宋代开始,我国有了以介绍历史知识为主的蒙学书,从宋到清,这类书出了很多种,大致可分为断代蒙求、韵语通史、咏史...
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 本书特色 帝国是自己把自己杀死的。帝国制度被废除后,我们民族并没有立即走向共和,而是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