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系列,20世纪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变化大,发展*快,其过程也极其曲折复杂,既有昂扬奋进、慷慨悲歌,也有荒诞滑稽。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在这时代的浪潮中思索、探求、觉醒、创造,推动着学术的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这一个世纪是一个关键和重要的世纪。在这百年之中,中国从贫穷、落后、封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发展成独立自主的、强大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观念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学术领域,也经历了转型、发展变化的过程等。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是20世纪的中国学者对上古至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的研究成果总汇,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在世纪之交出版这套丛书,从历史的进程中确认规律性的成果,并进而为全球化格局中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无疑是很有意义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由季羡林先生任名誉主编,张燕瑾、吕薇芬先生主编。丛书依据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分为10 卷12分册。其中隋唐五代卷、宁代卷各分二册,约100万字。其余各卷均为一册,约50万字,丛书近600万字,相信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都已网罗无遗。
前言 吕薇芬,张燕瑾20世纪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变化大,发展*快,其过程也极其曲折复杂,既有昂扬奋进、慷慨悲歌,也有荒诞滑稽。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在这时代的浪潮中思索、探求、觉醒、创造,推动着学术的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这一个世纪是一个关键和重要的世纪。在这百年之中,中国从贫穷、落后、封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发展成独立自主的、强大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观念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学术领域,也经历了转型、发展变化的过程。20世纪的文学研究,是从传统的古典型向科学的现代型转化的过程,它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同步、这种转化的一个明显标志是文学研究从边沿不清、文史哲不分的传统学问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有独立品格的现代人文科学这种转变是全面的,从文学观念到研究方法,从思维方式到表达方式都有巨大的变化。转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渐进的、积累的、曲折反复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大致说来,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世纪之交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起始阶段;五四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发展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是学术一统化阶段;1978年至今,是学术多元发展阶段。这样的阶段划分,是根据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情况而做的大致划分,但文学研究的情况复杂,这样的划分也许不尽妥当。后两个阶段的划分,分歧应当不大,问题在于一、二阶段的划分。之所以将五四作为第二阶段的起始,是因为五四运动中,不但输人了新的文学思想和观念,介绍了不少新的文学研究方法,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与古典文学很不同的新文学。然而,五四运动毕竟是一个政治运动、思想运动,而学术思想的成熟、学术成果的产生是需要时间的。因而,徐公持先生将百年来古典文学研究发展的第二阶段,划分在1928年(《四个时期的划分及其特征—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近代化进程论略》,载《百年学科沉思录》,《文学遗产》编辑部、黑龙江大学中文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9月);陈伯海先生将中国文学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划分在1923年左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学之检讨》,出处同上),都是很有道理的。至于文学研究大学科下的各小分支学科,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况,如本丛书的词学研究部分,将第二阶段,即词学研究初步繁荣阶段的起始,定在1930年左右,也是以词学发展的具体情况作为依据的。所以说,上述的阶段划分,只是一种大而化之的划分,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丛书时,能注意到这些纷繁的情况。起始阶段是现代思想观念在中国继续传播和扩大其影响的时期(现代思想观念在19世纪后期已开始在中国传播),也是文学研究开始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研究道路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受西方文学思想、文学理论的影响,“文学”这一学科概念逐渐科学化。中国古代的文学,往往与文章同义,其涵义很广泛,不但包括诗、词、赋、曲、小说,也包括了政论文、书启、考释乃至哲学论文、章奏、策论等等,其范围大致与《昭明文选》所选录、分类的范围相同,可见文学观之渊源深长且牢固不变。但是在历史发展的大形势下,在社会转型的关头,文学观念不可能不发生变化,文学逐渐从文史哲不分的“文章”中剥离出来,有了比较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其次,俗文学(指与诗、词、文、赋为主的雅文学不同的、历来受轻视的小说、戏曲、说唱、民歌等)地位大大提高。这一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固然是因为20世纪以来,国门渐开,受到世界潮流的影响,另一方面,自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及国内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发动民众、开启民智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强调了中国固有的民本思想,也比较容易接受西方的民主、民权思想。因而就发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特殊的现象,即文学革命不是从地位很高、渊源深长的雅文学开始,首先提出的却是”小说界革命”的口号。由于当时小说、戏曲界线不太分得清,“小说界革命”实际上包括了戏曲界革命。……
并不柔弱的话语:女性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英语文学 本书特色 刘岩等编著的《并不柔弱的话语——女性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英语文学》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理论批评...
醉鬼张三 节选 “六W”与“三结合”梁羽生 文章贵有个人风格,对长篇小说而言,更是如此。无风格不能成家。&...
中国俗文学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上下册 本书特色 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一书*早于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先声和经典之作。此书上起...
中国古代文论新编 目录 **章先秦儒家和道家文论**节经典文本阅读一、《论语》(节选)二、《孟子》(节选)三、《荀子》(节选)四、《庄子》(节选)第二节相关问题...
时代的面影:当代文艺论集/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第2辑) 本书特色 文学研究究竟应该固守文学的“本分”,在自身学科的疆域内深耕细作,还是...
作品的系年,是文学史研究中的一项工作。这方面的难题,往往发生在年代较为久远的作品上;"当代文学"一般来说应该不成问题。这本
气势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专题研究 内容简介 气势在中国文学理论历史上已有几千年。早在先秦时期,“气”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存现于诸多典籍之中,其先反指称的是物质世界之...
罗兰.巴特的三个悖论 本书特色 在当代文学领域的研究中,罗兰·巴特依然具有无法估量的影响力,其在美国的影响力甚至可能比在他自己的祖国法国要更大。本...
名家图说王熙凤-(图文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家图说红楼人物系列之一。通过深入研究《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相关内容,本书作者透彻入理地分析了王熙凤一角。观点新颖,语...
中国说话文学之诞生-世说中国 本书特色 《世说中国书系:中国说话文学之诞生》所讨论的范围至六朝结束之前,也就是截止到公元6世纪为止。中国的说话文学诞生于六朝初期...
刻画女性心理,表现乱世之中的男女情感纠葛,是张爱玲最为擅长的。《色,戒》围绕这一主题,收入《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
知识分子影象与文学话语场 本书特色 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是与知识分子自我身份的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勾画知识分子影像既是对作家的人生道路、心灵世界的一次追索和叩问...
"每一次呼吸,都会想到你."曾有人这样对他说.朱夜,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小医生,没什么成绩,每天普通来,普通去.那一日,他看见的那个人
翁方纲与乾嘉形式诗学研究 本书特色 “形式”本是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虽无与之完全对等的范畴,但相关的思想却非常丰富。清乾隆年间科考加试律...
鲁迅著作考辨 目录 **辑 《鲁迅全集》评说关于《鲁迅全集》的版本浅谈1981年《鲁迅全集》的修订1981年版《鲁迅全集》补正六则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一处...
繁星春水(语文必读丛书) 本书特色 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课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分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
孔雀东南飞-(珍藏版连环画) 本书特色 《孔雀东南飞》全诗共353句,1756字,是我国古代*长的一篇叙事诗。现在人们常取此诗的首句,名为《孔雀东南飞》。《孔雀...
巧养肉兔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内容包括:肉兔的品种、肉兔的生物学特性、肉兔的饲养管理、肉兔的营养需要和饲料、肉兔的繁殖技术、兔舍建筑及设备、肉兔的疾病...
洛夫谈诗-有关诗美学暨人文哲思之访谈 本书特色洛夫是华语诗坛*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早年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意象繁复,风格奇诡,被誉为“诗魔”,后来则注重从古典诗...
本书收录杨绛散文凡35题。内分二辑:第一部分分为“忆旧”,多写左邻右舍的小人物,或下放干校时期的难友,委婉有致,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