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敦煌》从佛教史的角度,主要介绍佛教与敦煌莫高窟的关系,特别是介绍壁画中所反映的佛教在中国如何发展、巩固,如何逐步本土化、中国化,如何满足中国各阶层人们的信仰需求,以及神权与政权之间的关系等等。即帮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敦煌艺术,能够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此,本书分为“启吾西土——敦煌的开辟”“佛光初现——敦煌佛窟的出现”“无言的述说——壁画里的佛教发展史”“本土梵音——佛教的中国化”“慈悲与供养——佛教的渐人人心”“神权与政权——寄托于佛教的家国之思”“白云苍狗——敦煌艺术的衰落与遗响”等七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有序地介绍敦煌佛教艺术。另外还增加了“小词条:去敦煌前必知的30个小知识”“敦煌八景”等相关内容,以方便读者对敦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美丽敦煌》为重点介绍敦煌艺术具导引性的文化读本。本著以时代为序,有侧重地精选敦煌艺术中*具有时代精神的内容,同时尽可能帮助读者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使之在欣赏敦煌艺术时,能与所观赏的对象产生火花,与古代的画工塑匠、善男信女产生共鸣,与壁画和塑像中的佛、菩萨、僧人、供养人进行“对话”。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赏性和知识性、启迪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米。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讫于民国24年(1935年),绵历近1600年。在现存735个洞窟中(原编492个,后北区发掘新编243个),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以及唐、宋、清、民国时期的木构建筑十余座。另外,于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曾保存了4至11世纪的写本、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约5万件。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城西35公里的党河岸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据《沙州都督府图经》的记佛龛文推断,其开凿时代大概与莫高窟同时。现尚残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元、清、民国等时期修建或改建的洞窟22个。西千佛洞虽然规模不大,壁画、彩塑数量不多,但对于进一步了解、欣赏和研究近1600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史,颇有参考价值。榆林窟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瓜州城南75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断崖上。在现存42个洞窟中,保留有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壁画的5000平方米,彩塑200多身。榆林窟开凿时代大概始于北魏,但大规模营造则在唐代。如中唐25窟,壁画保存完好,色彩犹新,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亦属佼佼者;另外西夏时期凿建的第2、3窟,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的不足。东千佛洞东千佛洞,位于瓜州县城东南90余公里之处(距桥子乡东南约30公里),开凿在峡谷河床两岸断崖上,是西夏和西夏以后开凿的一个以表现密宗内容为主的佛教石窟寺。东干佛洞现有大小洞窟23个,其中有壁画、塑像的洞窟仅9个,主要反映了西夏、元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的石窟艺术。密宗内容在这里有较多的系统性的表现,艺术价值亦颇高,和榆林窟一起可弥补莫高窟佛教密宗艺术之不足。水峡口石窟水峡口石窟,又名下洞子,位于瓜州城南约50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距榆林窟约25公里,开凿在榆林河南北两岸断崖上。现存有塑像、壁画的洞窟8个,其中南崖的1至7号窟尚存宋及清代的塑像或壁画,北崖的8号窟尚存五代壁画。五个庙石窟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南20公里处的狼湾里,*初开凿时代可能是北朝。该处并排有5个石窟(一个早年已毁,实为4个)。蒙古族将石窟称庙,所以称五个庙。其实包括残窟在内共有20多个石窟,可以说是一处具有相当规模的石窟群。现存四窟尚保存不少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的壁画,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可以补充和说明敦煌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锁阳城锁阳城,又名苦峪城,位于瓜州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桥子乡正南的戈壁荒漠中。据考证,该城始建于汉代,晋、隋、唐、宋、元、明等朝代都有修葺。该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城西北角有角墩,高约18米,拱形门洞,东西贯通。城垣为长方形,东西长565米,南北宽468米。城内遍布土筑房屋遗迹,残砖断瓦,随处可见,纵横城区的街道依稀可辨。城区内外,遍生锁阳,块根肥满,既可充饥,又可解渴。相传初唐薛仁贵进征西域,在此遭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大军层层包围,便令士兵掘锁阳而食之,坚持到援军赶来,故苦峪城又被民间称为锁阳城。河仓城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约6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西距汉代玉门关(小方盘城)约20公里。河仓城建在高出湖滩3米许的土台地上,因临疏勒河,故称河仓城。古城呈长方形,坐南面北,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高处约6.7米。城墙由夯土版筑,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城分隔为并排大小相等的3座仓库,墙壁上下都开有三角形的洞口,主要用于仓库的通风。城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当时据守玉门关、阳关及长城和烽火台的将士和战马的粮食、衣物、草料和武器,都由这一仓城供给。河仓城是古代西北长城边保留至今的*古老、规模*大的军事仓库。1943年,这里曾发掘出被遗弃的糜子、谷子、大麦等粮食。长城烽燧敦煌境内有约150公里的汉长城遗址。从敦煌与瓜州交接处起,沿疏勒河南岸到阳关、玉门关都有汉长城的断续遗址,其中玉门关以西5公里处的一段保存*为完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完整的一段。墙垣由沙土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
戊戌(1898)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清德宗「籲懇慈恩訓政」諭的頒布,形同開啟慈禧近半世紀柄政歲月中的第三次垂簾。綜觀西后三
《记忆中的历史:从个人经历到公共演示》内容简介:本书为“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中的一本。书中探讨了德国人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
《语文高效学习法》内容简介:为什么阅读总是答不到点子上?为什么文言文总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作文永远到不了一类文?如何从小打好
《因梦集》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一因梦集合燕南集为主题,收录有季羡林先生的《回忆》《海棠花》《老人》《五色梅》《下瀛洲》等文章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本书特色 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知识生产的主要的和独特的方法。在本书中,保罗•拉比诺将自己在摩洛哥的田野作业经历本身作为民族志叙述的对象...
选堂集林·史学卷 本书特色 ★16开布面精装,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饶宗颐(1917-2018),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曾任西泠印社社长,在敦煌学、甲骨...
康熙帝陵历史之谜 本书特色 为了探索康熙帝景陵的这些历史以及它的不解之谜,笔者翻阅了大量的清宫档案,实地考察了景陵的地势,以及景陵和其妃园寝的建筑,走访了当地的...
中国通史(插图版) 本书特色 史学大师吕思勉扛鼎之作,简明的中国通史,顾颉刚、钱穆、严耕望众多大家推荐的历史通俗读物 随页注释+彩插+插图,一书在手,读史不再犯...
历史学家茶座-2009 第四辑 总第十八辑 本书特色 七八个人编成的小组,是学习的基本单位。从文化知识来说,组内一些人完全有资格担当另一些人的老9币,但在思想和...
世界古代史纲要 本书特色 “其声如雷,其学似海,史学之宗”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史学大师中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先行者全新整理的文集带我们重回被忽视的“雷海宗时代”雷...
《规则: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内容简介:不管是苹果、宝马、丰田、可口可乐还是华为,每一家跨国公司背后都有说不完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内容简介:关心国家战略,必读丝绸之路!第12界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
清前期史话 内容简介 清朝的建立和在全国统治的巩固(1636-1722)、满族的兴起、悠久历史的回顾——肃慎与女真、明朝对女真人的压迫、龙虎将军怀愤恨——女真各...
托克维尔回忆录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部分。内容包括:《回忆录》的由来和性质——1848年革命之前时期的概况——这次革命的前兆、宴会运动——政府的安全——反对派首...
旧史与地文编 本书特色《旧史舆地文编》是辛德勇教授的论文集,共收入近年写作的有关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地理、古代地理学文献的研究论文12篇。旧史与...
《ERP软件应用与管理模拟》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基础理论篇和操作实战篇,基础理论篇是对ERP基本原理的介绍,操作实战篇是对ERP软件实
九年卫鼎 本书特色 《九年卫鼎》:盛世吉金·一九四九年后出土铜器铭文书法系列九年卫鼎 节选 《九年卫鼎》内容简介:商周铜器的出土,西汉时期便有记载,当时研究者的...
克里姆林宫故事 本书特色 《克里姆林宫故事》:俄罗斯三部曲,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得主马振骋先生*新译作,前苏联外交官眼中的克里姆林宫故事讲述历史夹缝中的轶事,...
《犹太人三千年简史》内容简介:犹太人从哪里来?他们如何在几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中维系强烈的社群意识?当代犹太人为何在饱受蹂躏的
大中国史 本书特色 《大中国史》原名《白话本国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通史著作。它以历史事件为经,以政治、经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