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全13册)-(影印本)

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全13册)-(影印本)

作者:珂勒惠支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2014-06-01

评分:4.7分

ISBN:9787511718693

所属分类:绘画摄影

书刊介绍

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全13册)-(影印本) 内容简介

1931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倡导发起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大力扶持热爱木刻的青年艺术家,为爱好木刻的青年们举办木刻讲习会,举行画展等。其中,编印美术书刊是其倾注心血*大的一项工作。
鲁迅认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有两个羽翼,一是引进外国优秀作品,使本土创作更加丰满,因此编辑出版了多种外国版画集,如《引玉集》、《苏联版画集》等;一是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现代创作别开生面,因此编印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
此次出版的由珂勒惠支等编者这套《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影印本共13册)》选入了鲁迅先生生前编印的13种作品,包含《近代木刻选集》(1)、《近代木刻选集》(2)、《蕗谷虹儿画选》、《比亚兹来画选》、《新俄画选》、《小说士敏土之图》、《一个人的受难》、《引玉集》、《木刻纪程》、《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死魂灵一百图》、《苏联版画集》、《城与年之图》等,皆为版画精品,有着历史的印迹,艺术的恒光,旨在使当代读者领略木刻之魅力。

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全13册)-(影印本) 本书特色

★ 包含鲁迅亲自编印、作序介绍出版的版画集总共达13钟

★既包括西方的版画,也有抗战版画,这些作品既带有革命性,又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 《城与年之图》是鲁迅生前已经编订好的,但没有来得及出版,可以说本书的出版实现了鲁迅先生生前的愿望

★中国木刻刻画史上的丰碑,鲁迅亲手编印版面作品集萃

鲁迅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所编印的美术书刊集中体现了其审美趣味。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鲁迅先生开始大力介绍国外的版画画家,编印他们的版画集,同时扶植国内年轻版画家的成长,推动国内版画事业的发展。包含其亲自编印、作序介绍出版的版画集总共达13钟。

珂勒惠支等编者这套《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影印本共13册)》集中了鲁迅编印的全部外国美术作品,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全13册)-(影印本) 目录

1、《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
书名
寂滅的工业
工厂
劳动者
小组
……
2、《凯绥 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3、《木刻纪程》
4、《近代木刻选集》(一)(艺苑朝华**期**辑)
5、《蕗谷虹儿画选》(艺苑朝华**期第二辑)
6、《近代木刻选集》(二)(艺苑朝华**期第三辑)
7、《比亚兹来画选》(艺苑朝华**期第四辑)
8、《新俄画选》(艺苑朝华**期第五辑)
9、《死魂灵百图》
10、《苏联版画集》
11、《引玉集》
12、《一个人的受难》
13、《城与年之图》

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全13册)-(影印本) 节选

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全13册)-(影印本)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字豫才。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留学日本,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1867-1945)原名凯绥·勖密特(Kaethe Schmidt)。德国版画家、雕塑家。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1889年和在贫民区服务的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1898年开始在柏林女子艺术学院任教,并且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

麦绥莱勒,生于勃兰根堡,比利时画家,1972年1月3日卒于夏威农。

奥伯利·比亚兹莱(1872年8月21日-1898年3月16日),是十九世纪末最伟大英国插画艺术家之一,也是近代艺术史上最闪亮的一颗流星。

蕗谷虹儿,日本艺术家,1898年生於新发田市,著名抒情画家、插图画家和诗人。

肖洛霍夫(1905-1984),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1965年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二十年代末,我国新文学奠基人鲁迅首先注意到肖洛霍夫的作品。1931年《静静的顿河》中译本作为鲁迅编辑的“现代文艺丛书”之一,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从此,肖洛霍夫的作品几乎每发表一部,都很快介绍到中国来,尤其是《一个人的遭遇》在《真理报》上刚一刊出,当月就译成了中文,而且有两个不同的译本,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和《译文》上发表。这在中国翻译史上是难寻之事。

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冈察洛夫,是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陈铁耕(1908年-1969年),广东兴宁人。著名木刻家。1927年入杭州艺专,后在上海从事木刻和革命文艺宣传工作,参加“一八艺社”研究所和美联。1938年赴延安,创办鲁迅艺术文学院晋东南分校并任校长,抗战胜利后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任教授。

陈普之(1911—1950年),原名陈建通,又名兰伽,澄海东里人,被誉为“30年代中国版画界晨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