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首都南京的营造政治与现代想象(1927-1937)》从上古城市产生开始,梳理1927-1937年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政府和政治因素,再现当时作为民国首都南京的城市现代化受政治和权力影响的复杂性,揭示出近代中国城市的政治性而非商业性的特点。随后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表达、公共权力的运行规则、首都建设中的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建筑艺术与近代革命文化象征表现等历史现象进行阐释,展示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别于西方的特征。研究方法新颖,内容有创新性,进一步丰富民国城市史乃至整个中华民国史的研究。
本书从上古城市产生开始,梳理1927~1937年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政府和政治因素,再现当时作为民国首都南京的城市现代化受政治和权力影响的复杂性,揭示出近代中国城市的政治性而非商业性的特点。随后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表达、公共权力的运行规则、首都建设中的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建筑艺术与近代革命文化象征表现等历史现象进行阐释,展示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别于西方的特征。
序言导论**章首都市:国民政府时期南京的政治身份**节城市产生及其政治形态第二节首都的概念和特质第三节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复归第二章首都南京的城市设计与规划政治**节城市规划:一种有意识设计的空间政治第二节首都设计的缘起:国民政府的首都认知与期许第三节首都规制权的竞逐:负责政府机关和设计机构的更迭第四节“弘我汉京”:首都设计文本的民族主义隐喻第五节《首都计划》的修订:“中央政治区”选址的变更第三章缔造新都:首都建设的展开**节国民政府建都前的南京市政第二节首都的经济与社会建设第三节城市改造及新城市空间的生产第四节激变良民:首都营造中的路政与民生第四章首都营造的政治限界**节奠都后的南京新市制第二节新市制的行政面像第三节限界中的张力:首都营造中的党权第五章首都营造的经费瓶颈**节建设经费的来源第二节市府扩张税权受挫第三节城市建设跛足第六章首都营造中的省市纠纷与边界调整**节省市纠纷的缘起第二节税权纷争:省市纠纷的升级第三节扩大市区:省市划界的提出第四节省市划界的展开第五节划界析权:省市纠纷的解决第七章首都营造的成效**节都市摩登:传统政治都市的现代转变第二节现代化的另面:首都建设的内在限度第三节现代化的困厄:顿挫原因的政治视角结语革命时代的新首都与旧传统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伴随着南京城市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物质建设的巨大成功,也促进了“现代”的市民社会的形成。然而,市民社会的出现,并没有为城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反而给南京的城市现代化带来了新的阻力。现代化虽然为南京带来了城市硬件条件的改善,但这种“现代化”却遭到了在拆房筑路中自身利益受损的市民的强烈反对,并演化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社会抗争。从问题的形成看,一方面固然与市民“见识浅薄”、“图谋私利”、“缺乏奉献精神”有关,另一方面市民攻击官方“罔顾民意”、“不恤民生”、“欺压平民”、“做事不留余地”也是事实。危机出现后,解决事件的主导权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虽有意识的实行包容劝解的政策,但市民自发组织的社会抗争仍极为活跃。官方捉襟见肘的处置能力和冥顽不化的僵化态度,不但未能及时疏导社会不满,反而增加了市民对政府“违法殃民”、“倒行逆施”、“仇视吾民”、“坐视人民生死于不顾”、“为军阀所不敢为”、“为少数人利欲”的负面看法。而政府在问题出现后,虽竭力宣传“为建设而破坏”理由的合理性,却难掩政府独裁包办的事实。从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凡事都由政府片面决定,人民却无权参与,是问题的根源。不难设想,如果官方将社会纳入决策体制,而非排斥其参与,则发生这样事件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反之,民众就可能铤而走险,把整个社会搅得天翻地覆。在这个过程中,官方虽反复强调国家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环境、社会的理解和市民的支持,却没有意识到,稳定不仅是社会中不存在政治冲突或社会运动,还意味着官方需要不断提高将社会矛盾和冲突纳入制度轨道的能力,即提高执政能力的宏旨要义,从而才能消除大规模的、有强烈破坏性的动乱或革命性运动发生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看,官方对整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置乏善可陈,并不具有“现代”的意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社会反对的内容和范围上看,南京与西方先进地区的民间抗争已逐渐趋同。换言之,这些社会团体组织的民间抗争,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南京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市民在社会抗争运动中为维护自身权益敢于向官方抗议,官方也并没有进行严惩,这说明“民”的象征性政治意识因“民国”这一国家形象的树立得到强化,而在与政府的博弈中具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各方在相互博弈中对“民权”、“民生”等意识形态话语——这一非政治的力量加以有意识地利用,说明其作用未可忽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故从这个角度观之,首都营造过程中社会的多元开放和政治生活上的进步包容,也是事实,凸显了城市发展转型中的“现代”成果。另一方面,民国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这时期的城市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这个大时代背景的影响。随着近世以降西方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增大,近代中国不仅政治机构、经济组织、文化心理,乃至城市面貌都相应地发生了这一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改变,与此同时,传统制度和维持这种制度的思想文化也遭到越来越多国人的指责。但客观来说,北伐成功后,新政权的建立并没有将过去旧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完全扫入历史,革命后的新体制并不比旧制度更加优越。从南京首都建设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到,首都营造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实际就是旧传统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延续和体现。虽然南京迈向现代化的道路已清晰可见,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还是受到了传统的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体制的连续阻击。首先,中央高度集权的权限设置限制了南京市政府的施政。南京地处党国中枢,市内政治生态复杂,市内存在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江宁县政府和南京市政府四府并立的情况。以权势大小论,市政府为首都“*小机关”。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南京市政府市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举步维艰。一切庶政,均推行不易。南京虽然被中央辟为首都,有时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赢得地方各省和地方城市都无法获得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董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著有《南京城市百年史》、《华北抗战史》、《发展逻辑与政治窠臼:政治视域下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析》、《首都营造与民国政治:南京研究》等。
《大话数据库》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独特的数据库入门书,以最有效的教学思路讲解数据库的每一个知识点,完全以初学者的思维方式提
革命逸史-精选插图注释本 本书特色 《革命逸史精选插图注释本》是从冯自由的作品——《革命逸史》中认真选择,反复推敲,从冯自由的文集中选出了一些妙趣横生,或以前人...
许翰集 内容简介 《许翰集》是對许翰文集《襄陵文集》的點校整理,本書校勘,以對校為主,擇善而從,為保持底本原貌,除明顯誤字如己已巳之類予以逕改,書中出現的俗體字...
宋人轶事汇编-(全五册) 本书特色 新编《宋人轶事汇编》全书收录人物二千多人,上起五代十国入宋而主要事迹在入宋以后者,下至入元而主要事迹在入元以前者。较近人丁传...
老兵讲述:2:新四军、游击队 本书特色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新四军和游击队的英雄队伍和英勇战士,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老...
1930s全球大萧条 本书特色照片里的20世纪全球史:1930年代 全球大萧条 在1930年代,人们被猛然拋回现实。旧日的奢望已化为尘土,新的梦想则变成了噩梦。...
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导论》上下;原来分别放置在第一卷与第二卷前面,题为《思想史的写法》和《续思想史的写法》,目的是交代和
中国传统节日及传说 本书特色 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也都有一些传统的节日,而有些节日又是好几个民族所共有的。传统节日舆...
能够从灾难中总结吸取教训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大悲剧,是国家民族的一场大灾难
本书运用“边缘研究”方法,对“华夏边缘”作了新的解读。作者认为,所谓“边缘研究”,就是“这种研究法将研究的重点由民族的内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青少版 本书特色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已成为全球史观代表性著作,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400张图看世界史400张图看世界史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适读年龄:7-14岁,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历史学博士陈志瑞、书评人蔡朝阳、常青藤爸爸力荐★ 本书...
《科技向善:大科技时代的最优选》内容简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所引发深刻变革,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巨大便捷与效益,同时还带来了风险
《空中花园》内容简介:空中花园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古希腊罗马人为何称它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究竟是哪一位伟大帝王建造了它?
《海洋帝国的崛起》内容简介:本书以普及性方式介绍了尼德兰八十年战争史,生动地叙述了当时主要的历史人物、决定性的战斗、战争的
清帝国性质的再商榷:回应新清史 内容简介 近年美国学界流行“新清史”之说,认为清朝是中亚帝国而非中华帝国,且以谴责所谓大中国沙文主义为借口来否定汉化,以混淆族群...
画说中国近代史(下) 本书特色 浓缩历史 兴趣读史 画面牛动 可读可藏 一套图画式中国近代史 一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
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史》分为五部分,包括《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和《日俄战争》。从1848 年...
明清战争史略 本书特色 本书的几大看点不容错过:依据史料,详细分析了努尔哈赤是否被袁崇焕的大炮击伤毙命;细致介绍了皇太极如何设反间计诱使崇祯皇帝自毁长城,冤杀了...
美国历史风云-(含MP3光盘一张) 本书特色 本书为“美国视野”丛书之一。本书把美国建国两百多年的重要历史事件中选出对美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颇具影响的事件若干,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