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

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

作者:李静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4-07-01

评分:4.7分

ISBN:9787218086972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 内容简介

《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考察近代粤曲的生成、发展与演变,还原并解析以粤曲生产与欣赏为中心形成的粤曲文化景观,从历史的回溯、形态的分析、艺术精神的解读、文化史价值的评述等具体角度对粤曲艺术进行整体观照与深入探究。 粤曲的近代发展与演变历程在班本粤曲、歌坛粤曲与唱片粤曲等三种曲本形态中具有完整而丰富的呈现。茶楼故曲、“私火局”自娱、唱片聆听既是粤人传统生活方式及娱乐形式的延续,也营造出城市化进程中粤曲艺术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生态。时代精神与娱乐趣味兼收并蓄、文人情怀与世俗智慧的和谐融通,使粤曲成为粤人娱乐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表征。 《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冀以粤曲为个案,挖掘历史,追寻记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时空流转与社会迁延,为相关戏曲曲艺史的研究提供新材料与新角度。

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 本书特色

《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考察近代粤曲的生成、发展与演变,还原并解析以粤曲生产与欣赏为中心形成的粤曲文化景观,从历史的回溯、形态的分析、艺术精神的解读、文化史价值的评述等具体角度对粤曲艺术进行整体观照与深入探究。粤曲的近代发展与演变历程在班本粤曲、歌坛粤曲与唱片粤曲等三种曲本形态中具有完整而丰富的呈现。茶楼故曲、“私火局”自娱、唱片聆听既是粤人传统生活方式及娱乐形式的延续,也营造出城市化进程中粤曲艺术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生态。时代精神与娱乐趣味兼收并蓄、文人情怀与世俗智慧的和谐融通,使粤曲成为粤人娱乐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表征。《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冀以粤曲为个案,挖掘历史,追寻记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时空流转与社会迁延,为相关戏曲曲艺史的研究提供新材料与新角度。

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 目录

绪言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三、本课题讨论的对象及范围
四、本课题的研究视角、方法及主要内容
**章 近代粤曲的曲本形态
**节 班本粤曲
一、班本粤曲溯源
二、班本粤曲的文本形态
三、班本粤曲的题材内容
四、小结
第二节 歌坛粤曲
一、歌坛粤曲的先声
二、班本粤曲的文本形态
三、班本粤曲的题材内容
四、小结
第三节 唱片粤曲
一、班本粤曲的文本形态
二、班本粤曲的题材内容
三、小结
附:清末民初班本粤曲馆藏举要
第二章 近代粤曲的演唱形态
**节 班本粤曲的演唱
一、八音艺人
二、瞽姬师娘
三、戏班伶人
四、花国歌妓
五、小结
第二节 歌坛粤曲的演唱
一、女伶与歌坛之盛
二、歌坛轮唱
三、“走四乡”与“寇穗”
四、无线电台播音及出演“灯笼局”
五、小结
第三节 近代粤曲的唱腔
一、班本粤曲的唱腔
二、歌坛女伶的唱腔
三、小结
附1:粤曲歌坛史料钩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画报中的粤曲史料
附2:广州市歌者一览表
第三章 近代粤曲的文化生态
**节 茶楼消费与歌坛机制
一、茶楼歌坛与城市文化取向
二、政局、季节与歌坛兴衰
三、小结
第二节 音乐社、玩家与民间粤曲生态
一、民间月舍的组织形式
二、玩家对粤曲的创造与滋养
三、小结
第三节 唱片、电台与粤曲的传播
一、唱片、电台与粤曲的传播
二、唱片、电台缔造的明星与时尚
三、小结
附:澳门粤曲的历史与现状——兼谈粤曲的文化价值
第四章 近代粤曲的艺术精神
**节 地方文化的认同与反思
一、地方文化的认同
二、地方文化的反思
三、小结
第二节 时代精神与娱乐趣味的兼收并蓄
一、时代精神的倡导
二、娱乐趣味的追求
三、小结
第三节 文人情致与世俗人生的融通和谐
一、细腻幽微的文人情致
二、乐观机智的世俗情怀
三、小结
附:广东地方曲艺之“红楼梦”作品初探
结语
附表一 广州歌坛演唱情况一览表
附表二 广州市政府播音台女伶演唱情况一览表(1930、1933、1937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 作者简介

李静 女,祖籍贵州。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出版专著《明清堂会演剧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对传统戏曲曲艺的质朴情感与炽热生命充满兴趣与热爱,近年主要从事明清戏曲与民俗文化研究、岭南戏曲曲艺的近代转型研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