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新主张-中华家训智慧

孝悌新主张-中华家训智慧

作者:郦波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出版年:2014-07-01

评分:5分

ISBN:9787530760413

所属分类:科普读物

书刊介绍

孝悌新主张-中华家训智慧 内容简介

《孝悌新主张》是作者郦波对传统家训中孝悌之大义的理解和阐释。作者分别从孝之源、孝之义、孝之道,兄弟合心,家庭和谐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深入阐述。作者在书中既辩证地分析了孝悌文化的现代意义,同时也就近现代对孝悌文化过度否定的问题进行了评价,也就孝悌文化中过时和迂腐的部分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全书行文轻松幽默,深入浅出,用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孝悌新主张-中华家训智慧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央视热播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百家讲坛》人气名师郦波老师倾情力作!
名师解说家训文化,展现古代家训文化的大智慧,影响孩子良好性格,改变命运从小做起。
作家旁征博引,以古喻今,语言又不乏风趣幽默,现代感十足。
作者郦波和他的儿子可乐童鞋的“父与子”搞笑逗趣漫画首度曝光,更有作者潇洒题词随书附赠。
《孝悌新主张》从“孝悌”这个主题切入,由古代家训名言作引,以古今中外的知名历史及名人故事为例,用幽默时尚的现代语言,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述家训文化,将经典的历史鲜活再现给青少年读者。
媒体推荐
中华家训智慧,不仅是中华家庭教育的精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郦波先生的解读,别有智慧,是父母与孩子共享的好读本。
——著名作家叶兆言
国有法,乡有约,家有训。中华家训文化,经郦波先生解读,生动有趣,饶有兴味。
——著名学者鲍鹏山

孝悌新主张-中华家训智慧孝悌新主张-中华家训智慧前言

中华家训别有智慧
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的家训传统,自古及今,源远流长。
那么,什么是家训呢?
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说过一句名言:“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说的正是早期的家训。《论语·季氏》篇记载:
(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这是一段对话,也是一幕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
有一天,孔子站在院子里,他的儿子孔鲤从庭前经过,孔子便叫住孔鲤问道:“你开始学诗(按:一说学习《诗经》)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于是说:“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呢?”于是孔鲤退下,开始努力学诗。
过了几天,孔子又在院中看见儿子从面前经过,于是又叫住他问道:“你开始学礼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于是教训道:“不学礼,不知礼,怎么能立身于世呢?”于是孔鲤退下,开始努力学礼。
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孔鲤的教育,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所以这段记载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范之一。而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则成了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
当然,就文献而言,《论语》所载孔子对孔鲤的教育还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早的家训。作为商周时期文献的合集,《尚书》中收录了更多也更为典型的家训作品。其中*为有名的《无逸》篇,是周公辅政时,周公教导侄子成王如何勤俭执政的。那句“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也成了后世诸多帝王教育后代不要贪图安逸奢华生活的名训。
通过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以及周公所说的“君子所其无逸”,我们可以知道,家训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家庭或家族中的长辈教育子弟或晚辈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十分宽泛,包括家庭生活、言行举止、个体修身、交友处世,乃至出仕从政、建功立业等各个方面。这些内容中的精华被行之于文、传乎后世,便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家训文化。
西汉以后,由于儒家学说渐成社会主流,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仰与素来的家训教育不谋而合,在“家天下”的文明模式中,家训遂一跃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这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家训所代表的家庭教育形式成为当时教育的主流形式。
我们一般以为古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我们现在一样,是课堂,也就是学校教育。事实上,标准的学校自商周以来确实也早就存在。比如商周时期的庠序、辟雍,两汉的太学,唐宋以后的国子监与书院等。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不论哪个时期,能进入这些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都是寥寥可数的(古代私塾、族塾、宗塾等俱属家庭教育形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校)。事实上,因为儒家对“修齐治平”“家国天下”信仰的推崇,“修身齐家”的行为模式*终决定了家庭教育成为全社会*基础也是*核心的教育形式。
换句话说,中国人*重家,从来都把家庭教育当作安身立命的根本。《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教不教,是父母的责任;教的程度如何,才是老师的责任。所以就“教”而言,父母才是人生**任重要的老师。推而广之,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这就是中国人所笃信的教育理念,也是家训在中国古代得以昌盛的*关键原因。
二是家训所涵盖的教育内容成为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
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虽然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自颜之推写作《颜氏家训》开始,“家训”才正式得名,但在这之前,大量的“家诫”“家范”与“诫子书”其实都是标准的家训文献。自颜之推后,像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范》、司马光所作的《家范》等,虽然不以“家训”为名,却也都是标准的家训作品。甚至像成册成卷的家书、家信,只要有教育的内容与意义,在古时也一概被视为“家训”。
这样一来,古代家训典籍中所包含的教育内容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狭义地看,囊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广义地看,则囊括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启智,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两全。
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莫不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家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智慧,也承载着华夏文明独特的历史智慧与人生智慧。
中华家训,别有智慧!
是为序。
郦波
甲午暮春于金陵水云居

孝悌新主张-中华家训智慧 目录

孝是一种修炼
孝不教不知
不孝多因无知
孝是感恩是敬畏
感恩是一种卓识
孝顺等不得
百善孝为先
孝不在物质
孝不是盲从
孝不是表演
齐家方能成大业
孝是定海神针
家和万事兴
宽容系亲情
我忍 我忍 我忍忍忍
凝聚家庭正能量
打虎亲兄弟 上阵父子兵
孝在传承
成才 成大孝
心中有孝 如沐春风

孝悌新主张-中华家训智慧 作者简介

郦波,祖籍江苏丹阳,生于1972年。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曲文学与文化学、儒家教育思想与实践、文牍学。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