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

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

作者:马宁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4-07-01

评分:5分

ISBN:9787554800447

所属分类:亲子家教

书刊介绍

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 内容简介

《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由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马宁编著,是“马宁父母课堂”系列的**本。本书采用丰富的案例和深度的剖析,提醒父母重视孩子对爱与安全感的需求;清晰划分彼此的精神疆界;用陪伴式聆听、主动式聆听、引导式聆听、推进式表述等技巧,帮助孩子舒缓情绪,让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陪同孩子成就梦想。马宁的这本书,讲述了如何与孩子进行真正的爱的互动,从中父母可以反观自己生命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而学会接受与欣赏自己的伤痛与恐惧,让生命变得舒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是不仅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也是心灵成长读物,父母在教育、引导孩子的同时也觉察与领悟了自己。

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 本书特色

无条件接纳感受,有条件接纳行为。为人父母不可不看的家庭教育书。80后、90后优质父母养成预备时。“马宁父母课堂”2014年载誉归来,15年家庭教育精华总结,数十万父母倾情推荐!《马宁父母课堂·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和《引导的艺术——在爱中建立规则》也被冠上了“父母课堂”的名号,指引父母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这套丛书清晰地揭露了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于孩子的种种因爱而导致的伤害,并从专业的心理教育角度,阐述分析了父母对孩子教育中所应该遵循建立的爱的规则。可以说,“马宁父母课堂”系列丛书算的上是一套专业的家庭教育类工具书。★中国的家庭中从来都不缺少爱,相信每位父母都在尽*大的能力去照顾孩子、避免孩子受到伤害,都在祝福孩子能够获得美满的生活——尽管这些“美满”很多时候都来自父母的定义而非孩子的需要;我同样相信,如果父母曾经给过孩子一些伤害,一定不是有意的,甚至在某些表面的“有意伤害”之后,还隐藏着一份祝福和爱意。学会如何表达爱、如何兼顾爱的教养是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学习的。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仅仅有教导也是不够的,父母要学会在每一件小事中建造和谐有爱的引导。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戒掉爱中的伤痛,营造亲密的家庭氛围,更加有效地引导孩子正向成长,培养出自信、自尊、助人又爱己的优秀孩子。这就是我和大家分享本书的目的。——马宁

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 目录

导读
**堂课 看到爱中的伤害
**节 爱中的伤害——安全感的流失
第二节 “残酷”的父母——模糊的精神疆
第三节 灵魂出窍的孩子——忽略孩子内在精神需求
第二堂课 剥开爱中的伤害
**节 情绪是精神疆界的外在呈现
第二节 通过有形行为看到无形内在
第三节 划分彼此的精神疆界
第三堂课 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根源——陪伴式聆听
**节 不恰当的协助模式
第二节 舒缓了情绪,调整行为才更有效
第三节找到孩子情绪后面真正的问题
第四节 不适合陪伴式聆听的几种情况
第四堂课 让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主动式聆听
**节 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
第二节 “主动式聆听”邀请孩子分享问题
第三节 孩子发脾气,如何继续谈话
第四节 等待孩子主动打开关闭的门
第五堂课 用爱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式聆听
**节 用聆听来引导孩子的内心
第二节 引导孩子进行自发性学习总结
第三节 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日常行为管理
第四节 引导孩子正确认知学校规则
第五节 让孩子学会平衡“谦让”和“争取”
第六节 引导孩子正确认知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冲突
第七节 外国老师教授《灰姑娘》
第六堂课 陪同孩子成就梦想——推进式表述
**节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
第二节 给孩子成就梦想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节 分享孩子的喜悦
第七堂课 两大法则戒掉爱中的伤害
**节 引导法则
第二节 保护法则
总述
读者分享
《圣经》与竹篮

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 节选

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 相关资料

戒掉爱中的伤害
最近有幸读了马宁老师的《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这本经典,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看完后我忍不住给我爸妈发了短信,告诉他们我明白他们这些年来不计回报的付出和毫不吝啬的爱,告诉他们我想家想他们了。看书和发短信的时候眼睛红了好多次,有种刻骨铭心的深刻,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书中的那些情节。
我是80后,生长在一个家长主义色彩的家庭里,好多思想都一直被压抑得连萌芽的机会都没有。在我心中我爸妈就是那种抱着对我好的意图为我铺好以后人生道路的父母,所以从小我和母亲还可以讲讲生活琐事,和父亲的交流就仅限于考试考了多少分,拿了什么奖之类的话题。和父母的交流是一种你问我答的形式,每次话题都是固定的,对话中父母往往将他们的思想直接灌输给我,一遍又一遍,知道我完全接受。即使我知道父母都是为我好,但是这种方式让我对父母颇有怨言。
《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书中所描述的那些场景,大部分都是我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不好好吃饭会被爸妈骂;多动症状让爸妈伤透脑筋怀疑我有疾病;考试考前几名还经常被责备;自己想要什么跟父母讲都会被满足,可是想要父母听我讲完我的想法就总是被打断;父母总是替我做选择……看到马老师在文章中给的那些教会父母怎样引导孩子赞美孩子的片段,我感叹:要是当初父母可以像老师提议的那样对我该多好!
我明白作为一个心灵工作者,可以从父母和孩子两个角度来分析家庭中的小片段,但是在真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都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而忽视了对方的感受,从而造成了很多伤害。很多家庭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就在这里。其实,只要父母学会在满足自己想法的同时做到尊重孩子让孩子欣然接受自己的意见的技巧,而孩子学会怎样体会父母的爱,家会变得很温暖。以前我知道爸妈一直为我好,但心里对他们的表达方式很抵触,所以总是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安排”,并总想办法惹恼他们。但是看了这本书中对父母心理的一些描述和分析,我觉得其实做父母真的好辛苦,虽然我期待他们用书中这种方式对待我,但是我已经20多岁了,再过几年也会为人妻,为父母了,我已经可以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了,也可以坦然接受这种相处方式了。
但是我和我的孩子呢?以后我将作为一个母亲,会教会我的孩子很多事情,也要用这些方式吗?在我从书中看到那些孩子的委屈,也对那种不被父母理解的感情有所体验之后,我还能继续用这种伤害的方式对待我的孩子吗?以后的孩子更有个性更有思想,所以父母要更注重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思想。这本书可以教会你这些。
其实这本书的读者群定位在有孩子的父母有点狭窄,我觉得其实所有的年龄都适合读这本书。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不觉得这类书会适合我,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如果没有读这本书真的是我的损失。并且,这本书要读很多遍才可以领会到精华,而不是只学习到方法。感谢这本书给我的心灵灌溉!
爱之教育指南
说实话,作为一名80后的父母,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真是伤透了脑筋。80后的成长环境让我们不看好50年代父母传统刻板的教育方式,所以并不放心把孩子交给父母带。可是我们又是初为人父母,至今还处于艰难的摸索之中,有些教育方式自己也不敢笃定是对的。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我就越觉得责任重大,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叛逆反抗忧心忡忡。为此,我买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类的书一一通读下来,内容几乎都大同小异。一句话:大道理都懂,可行性不够。然而这次,碰到马宁老师的这本书,突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惊喜。
该书条理分明,娓娓道来,而且立意深刻。就拿书名来讲,“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引导的艺术——在爱中建立规则”这两句话起初让我很疑惑:对孩子全心全意、不求回报的爱,难道还有那么多伤害?感性的爱,难道还要讲究理性的规则?带着这种疑惑我认真地寻找答案,结果是,我对这两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内容方面,这两本书分别围绕这“伤害”与“规则”这两个中心展开,充实丰富,层次清晰。个人最推崇的是里面的案例,形象生动,有生活感,很多问题都道出了我的教育困惑。我认真地学习了里面的沟通方式,用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马上收到成效,这让我有强烈的成就感。
另外,我必须讲,马宁老师的文字读起来有一种宁静的感觉,在阅读的时候,我自己也会静下心来思考父母的一些教育方式与今天我自己行为性格的关联。例如,通过反思,我意识到造成我现在缺乏主见、优柔果断的性格弱点,就是因为儿时母亲喜欢给我拿主意,不让我自由表达意见有深刻的联系。当找到这个源头后,我开始试图改善,并坚决不让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我孩子身上。的确,就如同序言中赵小均先生说的那样:
人的幸福与满足取决于我们的内心世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可能存在某些模式,阻碍我们的生活走向圆满。这些有阻碍作用的模式,多半形成于我们儿时受到的一些刺激和伤痛,又在我们以后的生活境遇中不断地巩固和加强,最终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家庭又是我们的第一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性格乃至前途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位父母,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为孩子的性格,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努力。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就是关于爱的教育指南,它不仅仅是为父母教育孩子所写的,而是为每一个有爱的人写的指南:如何爱人,如何被人爱。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不是刻板的道理,而是操作性和思想性极强的感召力。现在我正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妈妈圈的人,甚至还介绍给我父母看,真诚希望各位有兴趣的都可以去看看,我相信大家的收获绝对不会比我少的。

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 作者简介

马宁,亲子婚姻关系专家、企业EAP项目导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国际EAP协会认证会员、中国教育部及教育学会“全脑教育”十五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广州三木心灵动力系统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导师、北京“家有儿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聘专家顾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