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武装党卫军-从未面世的纪实:1923-1945

第三帝国武装党卫军-从未面世的纪实:1923-1945

作者:艾尔西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年:2014-07-01

评分:5分

ISBN:9787509212585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第三帝国武装党卫军-从未面世的纪实:1923-1945 内容简介

德国纳粹的武装党卫军是历史上*为残暴而疯狂、且令人恐怖的军事组织之一。它的职责是保护纳粹党的领袖希特勒,避免其受到内部和外围敌人的伤害。党卫军的雏形是一支规模很小但却是精心筛选的军事队伍。到二战后期,它发展成一个划分有38支师,拥有将近一百万人的军事组织,而且这一百万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在党卫军活跃期间,它取得了一些令人震惊的胜利,甚至有一些在战争编年史中也有着记录。但同时,党卫军也犯下了不可胜数的罪行。用怎样的称呼才能为党卫军正名?的确有一种邪恶力量附着于党卫军,这是否归咎于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洗脑以及接踵而来的暴行?本书充分讨论了这个问题。带着党卫军标记的部队确实犯下残忍的罪行,但是成千上万的武装党卫军们从未对敌对士兵和无辜百姓实施暴行。把武装党卫军和党卫军区分开也非常重要。

第三帝国武装党卫军-从未面世的纪实:1923-1945 本书特色

★德国纳粹的武装党卫军是历史上*为残暴而疯狂、且令人恐怖的军事组织之一。它的职责是保护纳粹党的领袖阿道夫希特勒,避免其受到内部和外围敌人的伤害。党卫军的雏形是一支规模很小但却是精心筛选的军事队伍。到二战后期,它发展成一个划分有38支师,拥有将近一百万人的军事组织,而且这一百万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在党卫军活跃期间,它取得了一些令人震惊的胜利,甚至有一些在战争编年史中也有着记录。但同时,党卫军也犯下了不可胜数的罪行。 ★本书是一本描写二战前及二战期间希特勒的禁卫军的画册式记录史书。它包含了400多张图片,其中大部分源自前武装党卫军士兵的私人影集,并且从未出版过。这本书囊括了党卫军部队在二战期间参与的所有战役,像在波兰、法国还有东线战场上大大小小的战役。 ★本书以图册的形式再现了武装党卫军的各个方面:党卫军装甲师的发展,它们的战场策略,党卫军各部队的征募和编制。书中也包含着对武装党卫军队武器和装备的考量,并再现了党卫军传奇指挥官们的风采,譬如赛普迪特里希、菲利克斯施泰纳还有约阿希姆派佩。

第三帝国武装党卫军-从未面世的纪实:1923-1945 目录

第1章 希特勒的贴身卫队——武装党卫军的早期
第2章 希姆莱的部队——党卫军的壮大与发展
第2章 锻造精英部队——党卫队的教导和训l练
第4章 战火的洗礼——1939年党卫队在波兰的战役
第5章 游行——武装党卫军的仪式
第6章 西线闪电战——在低地国家和法国的战役
第7章 巴尔干半岛插曲——武装党卫军在南斯拉夫和希腊
第8章 巴巴罗萨——入侵苏维埃
第9章 冬季战争一武装党卫军和在苏联的**个冬季
第10章 蜕变——武装党卫军的整编和扩张
第11章 苏德战争高潮——武装党卫军在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
第12童 意大利征途——在意大利与同盟国和游击队决斗
第13章 红色暴雨——1943一1944年间的苏德战争
第14章 钢雨——1944一1945年间武装党卫军在西线战场
第15章 火焰圈——第三帝国的终结
第16章 纳粹思想的结局

第三帝国武装党卫军-从未面世的纪实:1923-1945 相关资料

本书以前所未有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几乎是20世纪最鲜为人知的军事组织——德意志武装党卫军的发展历史。整个党卫军的规模,尤其是其军事武装部队当然与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的崛起息息相关。党卫军在20年代仅是在德国的政治会议上保护希特勒及其亲信们的一小股精英部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竟发展成为一个近百万人的庞大军队。
德意志武装党卫军是党卫军的一部分,主要是其准军事化部队,其次是其军事组织。它在二三十年代由党卫军领袖(reichsfuhrer-ss)海因希里·希姆莱严格管控。希姆莱和希特勒一直认为党卫军的武装部队因由政治斗士们组成,即在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培养出的血统和军事的精英,因此其征募极其严格:只有第三帝国中在种族和生理条件上都最优秀的人才能加入黑衫队。这一点在希特勒的警卫旗队(leibstandarte)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其指挥官为极富魅力的赛普·迪特里希。这些征召入伍的新兵受到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洗脑,使他们坚信他们就是纳粹主义的标准全面的体现。与此意识形态洗脑同时的是严格的军事训练。由菲利克斯·施泰纳及保罗·豪塞尔设计的训练使党卫军士兵们熟悉并且适应运动战。与那些在军官和普通士兵之间没有社会划分的军队不同:党卫军的部队都以团队行动,每个人都无法独立于他的战友们作战,无论他是何种地位——这使得党卫军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战友情。
到1939年,经过严格的训练,高标准的征募以及思想灌输后的党卫军成为一支精悍、充分训练且装备完善的部队,它蓄势待发。相较于德国大军他还是微不足道的,更何况希特勒不使用希姆莱的部队就取得了在波兰、荷兰、法国、南斯拉夫及希腊的战役。然而在1939—1941年期间德国取得的无数胜利中,党卫军带着一股武装部队中少有的锐气英勇奋战。这为其赢得了希特勒和希姆莱两人的赞赏,以及德国大军不情愿的尊重(高级司令官们不屑于这种经常导致党卫军伤亡惨重的鲁莽的勇敢)。
本书的很大一部分讲述了苏德战争,因为对苏联的战争根本上决定了第三帝国和其党卫军的命运。但更重要的是,苏德战争使得党卫军迅速成长,成为德国大军以及最高指挥部眼中一股有价值的军事力量。如果说党卫军在1939—1941年大胜期间的那种鲁莽而伤亡巨大的作战方式震惊了德国军队,那么在1941年年末“巴巴罗萨”行动被逐渐取消后,党卫军抵抗苏军时表现出的坚忍和狂热更是令人赞叹。
对苏联的战争,由于诸多原因,对于德意志武装党卫军的发展非常重要。从许多角度上来看,苏德战争是为党卫军量身定做的一个任务:一场意识形态间的斗争——国家社会主义对战布尔什维克主义——这场斗争中带有党卫军标志的战士们都是思想的领袖。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战争总是毫无节制并且残忍,所以在苏德战争期间,武装党卫军独一无二的战斗素质得到党卫军和德国大军指挥官们的高度评价。这种战斗素质混合了思想信念、勇气、鲁莽、盲目服从以及虚无主义。苏德战争将这支希姆莱麾下的精英部队打磨成希特勒大军中的尖锐力量。这些师的荣誉称号——“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leibstandarte)、“国家”(das reich)、“骷髅”(totenkopf)、“维京”(wiking)、“福隆德斯伯格”(frundsberg)和“霍亨斯陶芬”(hohenstaufen)——及其他们的著名行动——“德米杨斯克”、“哈尔科夫”、“库尔斯克”和“切尔卡斯”——都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苏德战场上,当德国部队在红军的猛烈进攻下撤退或瓦解时,党卫军们仍然坚守,毫不退缩。为了坚决执行元首的命令,党卫军的各师经常死伤惨重,可希特勒只看到这支党卫军逆转了几乎不可避免的失败。在他看来,这就是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越性的最好体现,也就是说,无论面对多少苏联的敌人,党卫军的这些政治斗士们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当然事实并非如此,并且到最后希特勒对党卫军们充满了愤怒,因为他们不能实现他的设想。但是在1942—1943年间,这位元首开始梦想着有一支能保证他最终赢得苏德战争的党卫大军。
如果希特勒的梦想是因其对1942年后东部战线状况的空想,那么这种心理偏差最实质的结果就是党卫军们开始使用最好的装备和武器。其下的装甲师可以大量装备“黑豹”和“猛虎”坦克,步兵们也开始使用装甲运输车上战场。到1943年中期,党卫军的装甲师们可谓是第三帝国最精良的部队,并且他们在过去两年的东西部战场上都产生了战略性的影响。
党卫军各师在增强装备的同时也迅速地扩充人手。苏德战争就见证了希姆莱大军惊人的发展,但是军事的紧急使得征募时的种族限制名存实亡。成千上万的非德裔,以及来自纳粹眼中“次人类”种族的人都被征召进党卫军,共同抵抗苏军的进攻。
将党卫军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多元的军事组织浓缩进一本图书难度非凡,摘录哪些又舍弃哪些是如此难以抉择。然而作者克利斯托夫·艾尔西的图片收集使得这个任务轻松了许多,并且他丝毫不畏惧。克利斯托夫·艾尔西不仅是个作家和第三帝国研究的专家,同时也是一个第三帝国大事记的收藏家。他的部分收藏扩展了这个时期的影像资料,且并不局限于党卫军。多年来他建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影像库,里面有关于20世纪上半叶德国和德国人生活的大量图片。这些图片不少来自于这个痛苦时期幸存者的私人相册,这使得这些照片反映了普通人对于这些大事件的特殊看法。此外,本书中的大部分照片都从未出版,可以说是从图片的角度完美地描述了党卫军的历史。
诚然书中有不少党卫军高官的图片,比如海因希里·希姆莱、赛普·迪特里希和特奥多尔是因为他们不可或缺,但是书中普通党卫军士兵的照片使此书与众不同。这些照片不仅有趣,也让读者们谨记是他们在前两年的闪电战中浴血奋战,是他们经受着苏德战争的重重考验,是他们为了维护祖国和国家主义付出了最终的代价。
用怎样的称呼才能为党卫军正名?的确有一种邪恶力量附着于党卫军,这是否归咎于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洗脑以及接踵而来的暴行?本书充分讨论了这个问题。带着党卫军标记的部队确实犯下残忍的罪行,但是成千上万的武装党卫军们从未对敌对士兵和无辜百姓实施暴行。把武装党卫军和党卫军区分开也非常重要。这远不是想要为武装党卫军洗刷罪名,只是为了准确全面地还原希特勒的禁卫军,正如作者所为。
彼得·达曼

第三帝国武装党卫军-从未面世的纪实:1923-1945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夫·艾尔西 耶鲁大学国际安全研究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著有《库尔斯克:最伟大的坦克战》等书,现定居于美国康涅狄格州。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