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国社会调查史料汇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系列◎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民国社会学田野调查史料*完备汇集◎民国社会生存图景*全面客观的记录◎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谱系构建的基础这是继《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之后更大规模的一批民国社会调查史料的汇集,编者在查阅了1400多种民国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精选出500余篇编入本续编。因此,选入《二编》中的,不少都是各领域中非常经典、但一般读者又不易查找使用的调查资料。本书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民国社会的鲜活材料,对我们研究和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是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兴起学术系谱的记录,对现代学科、学术流派的兴起史和现行教育都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 ——张永钦(丛书策划编辑)? 本书卖点1.本书是继大型史料丛书《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之后的又一批民国史料汇集,为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项目。《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自2005年出版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已获得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等奖项。2.本二编在一编的基础之上,内容更加丰富,规模更加宏大,收录了许多难以寻觅的史料,有许多当时著名的社会学家如李景汉、许仕廉、孙本文、冯锐、吴文藻、蒋旨昂、陈鹤琴、冯紫岗、张心一、陈翰笙、乔启明、冰心、雷洁琼等人的社会调查报告。3.本套丛书按乡村社会、文教事业、婚姻家庭等分类成卷,全书以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汇聚了大量田野调查数据等真实记录,是对民国社会情形*真实、*客观、*全面的呈现,无论对认识民国社会还是进行相关学科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史料。"
%文献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是一件颇费气力而不容易讨好的工作,一般人做不了,“能者”又多乐观其成、享受其成果而不愿亲为其事。在李文海、黄兴涛、夏明方三位著名学者主持下,一批学者不辞辛劳,花数年时间,收集整理成《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为了解民国时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民俗与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等情况,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我们一方面十分佩服这些学者在目前多数人都不愿意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文献史料收集整理工作的时候能够花大力来整理史料,为学术界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另一方面我们对他们整理史料的眼力也表示钦佩——选入其中的,不少都是这一领域中非常经典、但一般读者又不易查找使用的调查资料。这批调查资料的整理出版,为研究民国时期社会历史的学者提供了方便,相信一定会对民国时期社会历史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王宪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作为中国早期社会学者关注和研究现实社会并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大量社会调查报告和学位论文,时隔半个多世纪之久,经李文海、夏明方和黄兴涛等人多年的艰辛努力和收编整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以系统全面的文本形式得以展现,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社会史及区域社会史研究而言,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如果说,195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编”对于当时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话,那么,《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对中国社会史及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推动作用也将是无可替代的。
——行龙(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
从《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我们看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发展及其限度,了解到民国时期存在的诸多社会乱象及其知识分子对这些社会乱象的治理方略。我们或许可以寻此思考民国时期社会建设是否还有一些成功经验,如民国民间社会组织建设、民风改造等方面。或许还可以追问民国时期的诸多社会问题是否已在今天得到解决?或者今天已转化为新的社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对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提供借鉴。
——王日根(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汇集了1920-1940年代中国第一代社会调查者对当时中国社会多个方面的一些社会调查成果,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直接描述和记录,有许多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社会调查学术史的早期记录,反映了第一代社会学者的初步考察和研究结晶。其中许多问题是我们今天仍然在关注、仍然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些早期的学术开拓也是我们今天继续研究、重新起步的基础和阶梯,因此这些资料具有双重史料意义。这套书的出版,以及已列入计划的后续系列的出版,给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基础性资料,在近代社会史资料的整理出版上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唯有这种学科基础建设工作的实施,才能使研究走上有序、正规、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使近代社会史真正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可以预见,随着一批近代社会史资料汇编的出版,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将开始告别以往手工作坊式的小生产分散化研究,而转入基础性与研究性相衔接的系统性、规模化研究,使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开创出一个新局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李长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关于这套书(《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有很多难找的资料收到里面了。比如“宗教民俗卷”《山东庙会调查》(山东民教馆编的)很难找,我在山东省图都没有找到,只是在这里才一睹全貌。他们调查的社会情况在今天还在继续,或者说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兴盛了。比如安国药市,直到今天也是北方和江西樟树并列的一个大的药材市场,药王庙会直到今天香火很盛,但是在民国时期情况怎么样,我们前辈学者的调查作了记载。等等,还有很多方面。这些调查有很多对后来学术发展影响非常大。
——赵世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看到这些材料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样,觉得很好。1970年代搞研究困难性很大,找到目录后还要去查。材料很分散,每个图书馆只有一点点,只能是一家图书馆一家图书馆地去跑,复印费又很高。搞研究,就得把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现在,这套《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把所有资料合在一起出版,真是功德无量。我注意到丛编里收录了孟天培、甘博的“二十五年来北京物价调查”,后来甘博又续编北京二十五年的教育。甘博曾在门头沟做过调查,再配合我们找到的明清时期门头沟材料,这样,从明清到民国时期,整个历史就能贯通了,这是很好的。
——科大卫(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英國牛津大學聖安多尼學院院士)
主编:李文海,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副主编: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现任所长,教授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他们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皆于清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为我国人文社科界知名专家。
本书系《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续编(二编)之一种,收集了民国时期有关劳工的调查资料。原稿均是专家学者从民国时期的报刊书籍中挑选出来的资料,既有当时官方所做的一些统计调查资料,又有当时的研究机构、社会学者所做的学术性调查研究之成果,内容既有宏观性质的行业劳工状况普查,亦有专注于一个工厂劳工生存状态的微观调查,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民国时期底层劳工的基本生存、工作状况。对深入研究和了解旧中国城镇劳工问题及工业发展乃至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全书分上下卷,共21篇,200多万字。
文献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是一件颇费气力而不容易讨好的工作,一般人做不了,“能者”又多乐观其成、享受其成果而不愿亲为其事。在李文海、黄兴涛、夏明方三位著名学者主持下,一批学者不辞辛劳,花数年时间,收集整理成《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为了解民国时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民俗与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等情况,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我们一方面十分佩服这些学者在目前多数人都不愿意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文献史料收集整理工作的时候能够花大力来整理史料,为学术界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另一方面我们对他们整理史料的眼力也表示钦佩——选入其中的,不少都是这一领域中非常经典、但一般读者又不易查找使用的调查资料。这批调查资料的整理出版,为研究民国时期社会历史的学者提供了方便,相信一定会对民国时期社会历史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王宪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作为中国早期社会学者关注和研究现实社会并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大量社会调查报告和学位论文,时隔半个多世纪之久,经李文海、夏明方和黄兴涛等人多年的艰辛努力和收编整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以系统全面的文本形式得以展现,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社会史及区域社会史研究而言,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如果说,195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编”对于当时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话,那么,《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对中国社会史及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推动作用也将是无可替代的。
——行龙(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
从《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我们看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发展及其限度,了解到民国时期存在的诸多社会乱象及其知识分子对这些社会乱象的治理方略。我们或许可以寻此思考民国时期社会建设是否还有一些成功经验,如民国民间社会组织建设、民风改造等方面。或许还可以追问民国时期的诸多社会问题是否已在今天得到解决?或者今天已转化为新的社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对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提供借鉴。
——王日根(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汇集了1920-1940年代中国第一代社会调查者对当时中国社会多个方面的一些社会调查成果,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直接描述和记录,有许多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社会调查学术史的早期记录,反映了第一代社会学者的初步考察和研究结晶。其中许多问题是我们今天仍然在关注、仍然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些早期的学术开拓也是我们今天继续研究、重新起步的基础和阶梯,因此这些资料具有双重史料意义。这套书的出版,以及已列入计划的后续系列的出版,给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基础性资料,在近代社会史资料的整理出版上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唯有这种学科基础建设工作的实施,才能使研究走上有序、正规、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使近代社会史真正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可以预见,随着一批近代社会史资料汇编的出版,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将开始告别以往手工作坊式的小生产分散化研究,而转入基础性与研究性相衔接的系统性、规模化研究,使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开创出一个新局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李长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关于这套书(《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有很多难找的资料收到里面了。比如“宗教民俗卷”《山东庙会调查》(山东民教馆编的)很难找,我在山东省图都没有找到,只是在这里才一睹全貌。他们调查的社会情况在今天还在继续,或者说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兴盛了。比如安国药市,直到今天也是北方和江西樟树并列的一个大的药材市场,药王庙会直到今天香火很盛,但是在民国时期情况怎么样,我们前辈学者的调查作了记载。等等,还有很多方面。这些调查有很多对后来学术发展影响非常大。
——赵世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看到这些材料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样,觉得很好。1970年代搞研究困难性很大,找到目录后还要去查。材料很分散,每个图书馆只有一点点,只能是一家图书馆一家图书馆地去跑,复印费又很高。搞研究,就得把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现在,这套《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把所有资料合在一起出版,真是功德无量。我注意到丛编里收录了孟天培、甘博的“二十五年来北京物价调查”,后来甘博又续编北京二十五年的教育。甘博曾在门头沟做过调查,再配合我们找到的明清时期门头沟材料,这样,从明清到民国时期,整个历史就能贯通了,这是很好的。
——科大卫(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英國牛津大學聖安多尼學院院士)
主编:李文海,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副主编: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现任所长,教授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他们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皆于清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为我国人文社科界知名专家。
2010-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中国社会舆情蓝皮书系列之一。2010-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当...
美国报人-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 本书特色 《美国报人: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美国报人-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美国报人-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前...
作品目录目录序言 杨腓力致谢前言:约翰·牛顿简介1 灵性培养2 初恋与首航3 被迫服役4 鞭笞与降职5 交换6 为奴在非洲7 获救灰狗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本书特色 ☆ 二十年思考结晶,超值收藏:著名作家梁晓声思想随笔精选,收录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随笔43篇,追问中国,思考社会。☆ 文学...
贺喜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历史人类学、中国社会经济史;著有Lineage and Community in China,1100...
民国大师最重要的四十堂国史课-超有观点的历史书 本书特色 由王国维等*的《民国大师*重要的四十堂国史课(超有观点的历史书)》所选的大师都是时之俊才,多是研究历史...
《三进数世界》内容简介:★极致的唯物主义美学,绝对的认知快感! ★当代科幻难以逾越的两座高峰:一座是特德·姜,另一座是格雷格
大众传播模式论-(第2版) 目录 1、导言2、基本模式3、人际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人的短期效应4、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5、受众中心模式6、媒体组织、选...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 本书特色 学术论文集。全书分社会结构篇和杂论篇两部分,收入作者二十余年来有关社会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术论文18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社会的架构...
海明威新闻集:全三册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了海明威在《多伦多每日星报》《多伦多星报圊刊》等报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海明威新闻集》中海明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战...
作者:〔英〕保罗·普雷斯顿(Paul Preston)英国二等勋爵(CBE),历史学家,国际西班牙历史研究的领军人物,伦敦经济学院(LSE)西班牙研究首席教授。...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430年),古罗马时代的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
中国电影评论文集-精品版 本书特色 《中国电影评论文集(精品版)》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早期电影概览,三国影视知多少,水浒影视知多少,西游影视知多少,红楼影视知多少,...
《高校辅导员职业之道》内容简介: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战,访谈并记录了211、985、省属高校优秀辅导员们在实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
大加速-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 本书特色 1.yamaxun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从不懈怠,他坚信快的事物必将取代慢的事物。颠覆自己,否则你将被颠覆。 2.谷歌...
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基础与历史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为《民族与民族主义》,主要介绍了民族观念的起源、反民族的民族主义、世界主义理想的无效等内容。民族与民族主义:理...
史蒂芬·霍尔姆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科学教授兼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
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 本书特色 《信任》一书中,作者认为信任是一种简化机制。为什么人类的生活需要这些简化机制呢?因为包围人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太复...
技术认识范畴研究 本书特色 李永红和赵洪武编著的《技术认识范畴研究》从古代、近现代再到当代,对技术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历史关照,疏理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实践观、现象学...
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 本书特色 《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由江凌所著,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人手,论述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发展状况,探讨其出版文化特征和演变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