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这碗饭-百家小集9

衙门这碗饭-百家小集9

作者:陈四益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4-08-01

评分:4.9分

ISBN:9787218093727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衙门这碗饭-百家小集9 内容简介

自从有了衙门,就有了吃衙门饭的人。一代一代,越吃越有滋味。 陈四益用他卓尔不群的笔,直抒所忆、所感、所思,关乎家国命运,古往今来;道尽可悲、可气、可笑、可叹的闹剧,癫狂年代出癫狂事。“百家小集”书系**辑: 朱 正 《那时多少豪杰》 钟叔河《大托铺的笑话》 王跃文《读书太少》 丁 东《文化界遛弯儿》 谢 泳《网络时代如何读书》 蓝英年《那些人,那些事》 智效民《教育在民国》 王彬彬《有事生非》 陈四益《衙门这碗饭》 邵燕祥《(找灵魂)补遗》

衙门这碗饭-百家小集9 本书特色

杂文家陈四益作品,包括两组文章:“读与思”,是读书之感;“思与忆”,是对“文革”前后生活片段之忆。 如陈四益所言:读书,若是直不起腰板儿,以为其中句句是真理,一句抵一万句,生怕自己领会不来,是极苦的差事。读史,若诚惶诚恐,以为那里面句句是实,半分无假,多份儿也是呆子。这样的呆读,充其量只是个书袋子,引不起多少兴味。但若能从不疑处生出疑惑,从涂饰中看出真相,那就真是“清白人会算糊涂账”了。读书,读到不被瞒过,别有所得,就不算白费了灯油。 《衙门这碗饭》中另一半内容,是一组对人生中一段经历的观照与回想。事情发生在那场“史无前例”“大革命”及其前后,所叙却不是什么烈烈轰轰的壮举。那场“大革命”或曰“大动乱”,若从当时发动者的“义正词严”来看,自然是场“正剧”;若从多少无辜者在历时十年的悲惨遭遇来看,则是一场悲剧;但若从那十年无穷无尽的荒诞来看,又是不折不扣的喜剧与闹剧。从中可以看到,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的氛围中,一个伟大的民族,曾经怎样一本正经地做着那些今天看来已觉荒诞不经的事情。 是什么条件,使十几亿人如此癫狂?如果相同的条件再次出现,是否还会同样的癫狂?谈笑,也是为了思考——总要长点记性才好。 本书收入广东人民出版社“百家小集”书系——口袋中的百家讲坛,思想界的小集大雅。 云集学人,结集*新思想随笔,与知识分子面对面。

衙门这碗饭-百家小集9 目录

读与思
孔子标准像
读《论语》
从美刺到扯淡
历史的吊诡
历史的颠覆
历史上的酷刑
佛门一出戏
请愿的结局
人格的尊严
主子只有一个
信仰的隳败
衙门这碗饭
神仙局
读画知人
读剧小札
思与忆
数字是这样“炼”成的
挖蝇蛹 数蚊子 轰麻雀
达标
我们曾把老师赶下台
找敌人
读书的事
名字的悲喜
造像的悲喜
“*高指示”
稿费
改名的故事
一夜间我改变了“成份”
分配:拉到籃里就是菜
靠山进洞
四边方略
人生际遇
不成片段的回忆

衙门这碗饭-百家小集9 相关资料

中国的帝王们也不这样想。他们一个个牛皮烘烘,都想当有道的圣君,恨不得天天有人在耳边唱颂歌,决不肯承认自己治理的社会并不曾达到“天下有道”。何况孔老先生立了一根绝对化的标竿在那里,如果“庶人有议”,岂非“天下无道”?
魏征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韩愈说“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朱熹说“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非箝口使不敢言也”。这一劝,劝了一两千年,无奈始终劝不醒梦中人。所以一个一个王朝都灰飞烟灭了。
——陈四益

衙门这碗饭-百家小集9 作者简介

陈四益 当代著名杂文家。上海嘉定人,一九三九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学就读于北京,一九六二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文革”期间下干校,进山沟,入工厂,当记者。一九八一年调《瞭望》新闻周刊,曾任副总编辑,直至退休。 读书颇杂,尤好读史。工作面宽,涉世稍深。历史与现实交错,思绪纷繁,每多联想,捉笔作文,成不同文体、长短由之的不古不今、亦古亦今之文;又得与画家丁聪、黄永厚等长期合作,文画相生,别具一格。著有《乱翻书》《魏晋风度》《草桥谈往》《世相图》《百喻图》《唐诗图》《竹枝图》《错读儒林》《臆说前辈》《忽然想到》等二十余种。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