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上.下册)

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上.下册)

作者:耿宁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4-08-01

评分:5分

ISBN:9787100105613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瑞士汉学家耿宁关于阳明心学的专著。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尝试用现象学方法论解读阳明心学,这种尝试并不是希冀将阳明心学转换为现象学的研究,而是希望现象学作为一种探寻“本心”(阳明心学语“致良知”)的工具能够为人所接受。 本书由上、下两部构成。**部分论述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主要围绕其“致良知”的主张进行。第二部分致力于论述欧阳德、王艮、邹守益、钱德洪、王畿、聂豹、罗洪先对“致良知”在本体论、工夫论方面的各种相同的和不同的理解,以及因不同理解而产生的相互论辩,以及通过论辩而得以展示的种种诠释可能和修习可能。在此过程中,阳明心学于各个方向上得到实质性的充实和进一步的展开,当然也同时经历着可能的自身分化与离异。

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上.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瑞士汉学家耿宁关于阳明心学的专著。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尝试用现象学方法论解读阳明心学,这种尝试并不是希冀将阳明心学转换为现象学的研究,而是希望现象学作为一种探寻“本心”(阳明心学语“致良知”)的工具能够为人所接受。本书由上、下两部构成。**部分论述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主要围绕其“致良知”的主张进行。第二部分致力于论述欧阳德、王艮、邹守益、钱德洪、王畿、聂豹、罗洪先对“致良知”在本体论、工夫论方面的各种相同的和不同的理解,以及因不同理解而产生的相互论辩,以及通过论辩而得以展示的种种诠释可能和修习可能。在此过程中,阳明心学于各个方向上得到实质性的充实和进一步的展开,当然也同时经历着可能的自身分化与离异。

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上.下册) 目录

前言 总引论 明代中期儒者的一些生活状况 **部分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与他的三个不同“良知”概念引论**章 王阳明的**个“良知”概念:向善的秉性(“本原能力”)第二章 王阳明的第二个良知概念:对本已意向中的伦理价值的直接意识(本原意识、良心)第三章 王阳明的第三个良知概念:始终完善的良知本体第四章 对王阳明三个良知概念之区分的一个历史证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第五章 对于伦理正确的行为而言,良知是否充分的问题:对此还需要附加的认识吗? 第二部分 王阳明后学之间关于“致良知”的讨论引论**章 钱德洪与王畿之间的讨论:“致良知”究竟是通过依照良心的行为,还是通过对“良知本体”的明见?第二章 王畿通过“觉良知本体”来“致良知”第三章 聂豹一方面与欧阳德、邹守益,另一方面与王畿进行的讨论:“良知本体”必须在先于所有动的静中实现吗?第四章 罗洪先与王畿之间的讨论:当下“良知”是具足的,还是需要“收摄保聚”的工夫?第五章 王畿所列举的在他看来王阳明学派内部不正确的“致良知”观点 结尾的评论与进一步的现象学问题 附论 刘宗周与黄宗羲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诠释。刘宗周针对王阳明“致良知说”所提出的“诚意说”是否体现了一种哲学的进步? **章 刘宗周 第二章 黄宗羲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诠释 结语 文献索引 概念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