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

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

作者:刘永谋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09-01

评分:5分

ISBN:9787564334543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 内容简介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概括着“言”的方面,权利概况着“行”的方面,而既有的知识的权力研究主要从哲学层面上反思人类“言”“行”之间的勾连。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群体分析学与知识的权利研究;机器与阶段境遇:马克思与凡勒伦的观点等。

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 本书特色

刘永谋编著的这本《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中第1章“导论”勾勒了知识的权力研究兴起的理论背景,即主体分析学向群体分析学的转向,进而概括了知识的权力研究的传统、问题和趋势。第2章讨论了马克思的机器哲学思想,并与后来者凡勃伦的机器哲学思想进行比较,以说明机器哲学革命理想的失落。第3章以凡勃伦的“技术人员的苏维埃”(sovietoftechnicians)为例,勾勒了技治主义(technocracy)的主要源流、理想框架以及平行的反技治主义的发展。第4章分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被知识社会学修正的线索: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将它修正为意识形态分析,而到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ofscientificknowledge,ssk)那里直接就成为一种没有任何乌托邦色彩的利益博弈学说。第5章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重要的就是将批判的触角扩展到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第6章审视了今天被广为传播的福柯知识一权力理论,他的知识一权力理论不仅与尼采,而且与马克思、知识社会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第7章以波兹曼为例,描绘了人文主义反技治主义者的基本立场。第8章所分析的芬伯格,是马克思一法兰克福学派传统*新的继承人。而第9章所阐述的劳斯思想,既是分析哲学的反叛者,亦是知识社会学的支持者,更是福柯知识一权力理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移植者。第10章涉及知识社会学在21世纪之交的*新分支,即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science,technologyandpublicpolicy,stpp)研究,它的主旨实际上赋予公众或人民以权力。更重要的是,stpp正在整合知识的权力研究中所有异质性的理论资源。第11章算是stpp研究的一个案例,即物联网技术极权倾向的分析,亦是对网络的技治主义应用的某种批评。

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 目录

第1章导论:群体分析学与知识的权力研究
一、群体主义知识论的兴起
二、知识的权力研究鸟瞰
第2章机器与阶级境遇:马克思与凡勃伦的观点
一、马克思的观点
二、凡勃伦的观点
三、马克思及其后的机器批判
第3章论技治主义
一、技治主义的源流
二、技治主义的框架:以凡勃伦为例
三、对技治主义的批评
四、技治主义的“真理城邦”
第4章意识形态批判:从马克思、曼海姆到ssk
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二、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
三、曼海姆与科学知识社会学
四、批判、分析与“学术闲逛”
第5章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
一、科学成为统治工具
二、技术理性的总体化控制
三、“隐形意识形态”
四、科学技术的革命性
第6章福柯的知识一权力理论
一、从微观处审视知识一权力
二、知识在真理制度中争斗
三、知识一权力奴役现代人
四、通往解放之路
第7章反技治主义者波兹曼
一、社会信息二级控制模式
二、官僚主义的技术统治
三、技术无神论的对策
四、人文精英主义的反技治主义
第8章芬伯格:技术中的权力斗争与社会主义
一、技术设计是权力斗争的过程
二、走向社会主义:重构文明与技术
三、非决定论与现代性、技治主义批判
第9章劳斯:实验室与权力规训
一、科学是一种实践活动
二、实验室权力模式及其扩散
三、科学的跨学科文化研究
四、劳斯的定位与创新
第10章以赋权为目标的stpp研究
一、从ss、ssk到stpp
二、stpp研究的立场和方法
三、stpp研究的内容与问题
四、stpp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第11章民主与极权:物联网的偏好与风险
一、圆形监狱的概念、机制与隐喻
二、物联网的界定、发展与愿景
三、从圆形监狱看物联网
四、作为极权工具的物联网
五、补充:从无标度网络模型看物联网
主要参考文献

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 作者简介

刘永谋,生于1974年6月,湖南常德人。哲学博士,2007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等。已出版《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2009)、《世界上最精彩的哲学故事》(2007)、《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导论》(2006)、《警醒中国人——走近陈独秀》(2005)等各类著作12种,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