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6年,
李泽厚以人类视角、中国眼光,横谈美学、哲学。
李泽厚以拳拳之心、挚爱之情,纵论家国、天下。
《李泽厚对话集•廿一世纪(一)》主要收录了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在2000—2006年关于哲学、美学、思想史相关问题的的答问文章,展现了他对诸多问题的思考,实为对话体李泽厚思想读本。书中新见倍出,很多思想对仍在困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具有启发意义。
1.著名思想家李泽厚2000—2006年对话录的*新全集。
2.不仅谈哲学、美学和思想史,还有力图解决精神危机的社会关注、人文关怀。
3.立足时代,勇敢正视与深切理解这个时代的问题,把脉、体会自己本民族深切的精神危机和意义渴求,做出自己创造性的回应。很多思想对仍在困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具有启发意义。
中国的教是礼教,由巫史变来,是政治、宗教、伦理三合一。我们为什么要遵守伦理,为什么对老人要尊重?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些人间的规定,为什么要严格遵守?因为它有神圣性、宗教性。中国为什么不讲Being,而讲becoming?就是因为中国巫术里面的神明是在活动中出现的。譬如现在的巫师作法术,跳着跳着,神就出来了。因此,神不是对象化的存在,而是在人的活动之间显灵的。它非常不确定,“惚兮恍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见,但神就在那里面,这就是巫术和礼仪。巫术在每个民族中都有,但中国的巫术由于其理性化很早,很早就过渡到一种礼制。所以我说,周公、孔子和秦始皇对中国的历史贡献*大。周公的家族包括儿子是巫,中国上古的君王如尧舜禹汤以及更早的都是大巫师。考古学证明,在红山等文化中,巫就是王,巫和王是合一的,政统与神权是合一的。后来才演变成礼制,我叫“理性化”。汪晖说,理性化应该是韦伯讲的从中世纪脱魅转人世俗生活的结果。但我所讲的理性化,是一种宽泛的用法,是指从完全与情感混合在一起的巫术迷狂活动中脱魅出来变成一个可以认知、可以理解、可以客观处理的东西,即变成了理性的礼仪制度和伦理一心理。这就是我强调的“由巫到礼”。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关键,与中国人的心理本体有关。
我觉得在二十世纪这么多思想文化人士里面,有自己思想的人并不太多,而李泽厚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一系列的著作一一相继问世,几乎是独领风骚,风靡了神州大陆。任何人大概都无法否认他的著作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大价值、影响和意义。
——何兆武(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李泽厚先生为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一定能解决,但他提出的问题对我们有理论也有现实的意义。如果他的问题成为我们的问题,而我们的问题又成为大家的问题,那么真正具有时代性的“公论”就为期不远了。
——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回过头看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历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80年代,影响思想文化界全局的有李泽厚,……我们回顾这几十年,我们现在能举出来的就是李泽厚,这样一个全局性影响的就这一个,……我们需要李泽厚式的思想家,李泽厚式的哲学家。我们不是超越李泽厚,我们要达到他的水平,我觉得这可能是当下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很迫切的问题。
——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80年代至今,30年来,有一个人的书出一本我买一本,目录也不看,只有一个人,就是李泽厚。
——黄子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泽厚老师的书,尽量想从当时历史是怎么发生、怎么变化的,当时人怎么想的这个角度看,所以读起来,一直都印象很深。
——赵汀阳(中国社科院院哲学所研究院)
李泽厚作为思想家、学者给人深刻印象有两点:一是他独立的个体思想方式,二是对时代深层精神大问题的把捉意识。后者极其重要,不需要刻意持守一门一户,中国问题自然会诞生中国思想与中国哲学。李泽厚风格之魅力并非流行的所谓审美生动云云解释,而是在其高度专业学术化语言深处自然质朴传达出的人文激情,这使他同时与那些肤浅的情绪宣泄和无问题意识、无人生深情的纸面讨生活学者(孔门所说“为人之学”和阳明所说“口耳相传”之学者)区别开来。
——尤西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先生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十余年中,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影响了包括笔者在内的整整一代人,颇像英国的著名思想家雷蒙德•威廉斯和法国的著名思想家让•保罗•萨特。……他的美学思想自成体系,可以代表中国文艺学的 成就。李先生的原创性足以使他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世界最伟大的文艺理论家之列。
—— 顾明栋(美国德州大学教授)
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哲学纲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别尔嘉耶夫论自由与奴役 本书特色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嘉耶夫著石磊编译的《别尔嘉耶夫论自由与奴役(精)》收入了俄国学者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嘉耶夫...
王国维儒学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经学概论、论性、释理、原命、孔子之学说、孔子之美育主义、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孟子之伦理思想一斑等。王国维儒学论集...
本书探讨了孔子晚年及其身后的儒家思想和命运,从孔子“作《春秋》”及其历史传承展开论述,梳理了从曾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的先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研究史的回顾与批评 ; “六经皆史”的理论内容两篇, 其主要内容包括: 国内学者的“六经皆史”研究 ; 对国内研究史...
值得澄清的概念-在西方名著中寻找生存智慧(伟大头脑的启迪)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问有答的书,问来自世界各地,答来自3000年以来的不朽著作。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当代...
十八名家解周易-(第五辑) 内容简介 毫无疑问,作为儒家“群经之首”的《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由于在孔子设定的“六经”教育体系中,“易经”发挥着...
六壬经典汇要 本书特色 《六壬经典汇要》为中国易学文化传承解读丛书之一。六壬经典汇要 目录 点校前言六壬指南《六壬指南》简介序小引卷一注释心印赋卷二注释指掌赋卷...
傅佩荣译解老子 本书特色 《老子》一书造成了如此大的普世影响,令海德格尔这样的西方哲学家也大为叹服,并曾尝试将其译为德文;试问它所凭借的是什么?正是有关...
中国古代汉传佛教传播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为经、以论为纬,按照学术界公认的历史分期,用大量详实丰富的史料,从纵横两方面全面系统阐述印度佛教在中国汉地的传播历史...
生活的难题 内容简介 《生活的难题》(原书名《克里希那穆提选集》)是克里希那穆提生前友人玛丽·鲁坦斯(marylutyens)从他的各种著述中精心撷取编...
南怀瑾选集(第七卷)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
实用逻辑学 本书特色 吴坚编著的《实用逻辑学》较全面地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如概念、判断、推理、词项逻辑、命题逻辑、量化逻辑、归纳逻辑、逻辑的基本规...
《庄子》品读 本书特色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征《庄子》一书中。作为一位哲学家,庄子继承了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并把道家思想发扬光大,...
西北宗教论丛(第3辑) 本书特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
像我这样轻松地生活:找到自己生活的好节奏 本书特色 你是否为了让自己心安,在包包里塞进过多的东西,变得寸步难行。人和物品的邂逅,和人与人之间的邂逅很相似。而他*...
正义理论导引 以罗尔斯为中心 本书特色 《正义理论导引:以罗尔斯为中心》作者何怀宏与同仁译有罗尔斯的名著《正义论》,在国内影响甚广,此书不仅仅就该书讨论正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元哲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中国化为专题,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展望在...
宗教与日常生活 本书特色 《宗教与日常生活》: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新力作!从经验事实角度来看,近来关于宗教信仰新兴表现形式的争论,几乎已经到了推翻以往所有定义...
《存在主义(第2版)》被视为英美哲学界对这一主题的经典性介绍,并促发了英美学界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新兴趣。作者大卫·E·科珀利用
康德哲学讲解 内容简介 约翰·华特生(1847—1939),加拿大某大学哲学教授。开设过专门课程讲授康德哲学。康德的哲学著作比较难读。作者认为下列四本书*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