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

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

作者:任爱珠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09-01

评分:5分

ISBN:9787302369998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国内外近30年来在防灾减灾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将土木工程学科涉及的地震、地质、火灾 、风灾、洪灾的防灾减灾工作与灾害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为读者系统地讲解了各种灾害产生的原因,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从社会层面和工程层面应对灾害的方法和技术。 全书共分14章。主要内容有: 灾害的基本知识;自然灾害概况;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灾害的风险分析;防灾减灾规划;灾害的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中的经济问题;抗震防灾工程与技术;消防工程与技术;台风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防洪减灾工程与技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3s等高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防灾减灾计算机软件。本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实践,在面向土木、建筑专业背景的基础上,也考虑了其他专业背景的特点,同时也给出一些实例,使本书内容尽量深入浅出,使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通过本书受益。 本书可作为土木、建筑、水利、环境类高等院校“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与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参考书。同时,本书还可以作为法律、新闻、传媒、经管等专业的大学选修课“灾害及其对策”的教材(其中有关抗震、抗风等涉及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内容可适当删减)。

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国内外近30年来在防灾减灾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将土木工程学科涉及的地震、地质、火灾 、风灾、洪灾的防灾减灾工作与灾害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为读者系统地讲解了各种灾害产生的原因,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从社会层面和工程层面应对灾害的方法和技术。 全书共分14章。主要内容有: 灾害的基本知识;自然灾害概况;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灾害的风险分析;防灾减灾规划;灾害的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中的经济问题;抗震防灾工程与技术;消防工程与技术;台风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防洪减灾工程与技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3S等高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防灾减灾计算机软件。本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实践,在面向土木、建筑专业背景的基础上,也考虑了其他专业背景的特点,同时也给出一些实例,使本书内容尽量深入浅出,使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通过本书受益。 本书可作为土木、建筑、水利、环境类高等院校“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与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参考书。同时,本书还可以作为法律、新闻、传媒、经管等专业的大学选修课“灾害及其对策”的教材(其中有关抗震、抗风等涉及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内容可适当删减)。

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 目录

**篇绪论
第1章灾害的基本知识
1.1灾害与灾害链
1.2灾害的特点
1.3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参考文献
第2章自然灾害概况
2.1全球自然灾害概况
2.1.1世界七大洲主要灾害
2.1.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2.2我国自然灾害概况
2.2.1我国的地震灾害
2.2.2我国的地质灾害
2.2.3我国的台风灾害
2.2.4我国的洪涝灾害
2.2.5我国的干旱灾害
2.3我国各地区自然灾害分布
2.4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背景
参考文献
第二篇防灾减灾非工程方法
第3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
3.1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综述
3.2国外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
3.3我国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
3.3.1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3.3.2消防法规
3.3.3台风防灾减灾法规
3.3.4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法规
3.3.5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法规
3.3.6其他防灾减灾法规
参考文献
第4章灾害的风险分析
4.1风险分析方法
4.2地震灾害风险分析
4.3火灾风险分析
4.4台风灾害风险分析
4.5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防灾减灾规划
5.1防灾减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5.2抗震防灾规划
5.3消防规划
5.4防洪减灾规划
参考文献
第6章灾害的应急管理
6.1灾害应急管理概述
6.2国外的灾害应急管理
6.3我国的灾害应急管理
6.3.1我国灾害管理的领导和协调机制
6.3.2我国的灾害预警、预报体系
6.3.3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体系
6.3.4我国的应急预案建设
6.3.5我国的灾后恢复重建制度
参考文献
第7章防灾减灾中的经济问题
7.1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7.2灾害损失评估
7.3防灾减灾费用及效益
7.4防灾减灾决策
参考文献
第三篇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
第8章抗震防灾工程与技术
8.1地震的危害
8.1.1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8.1.2地震灾害的特点
8.1.3中外重大地震灾害
8.2地震的类型与成因
8.2.1地震类型
8.2.2地震成因
8.3地震的基本概念
8.3.1断层与震源
8.3.2地震波
8.3.3地震震级与烈度
8.3.4地震序列
8.3.5地震动
8.4世界地震带分布
8.5我国的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
8.5.1我国地震活动特点
8.5.2我国地震带分布
8.5.3我国地震灾害情况
8.6地震预报和预警
8.6.1地震预报
8.6.2地震预警
8.7工程抗震设防
8.7.1地震区划
8.7.2抗震设防目标和范围
8.7.3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8.7.4抗震设计方法
8.8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8.8.1场地和地基
8.8.2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
8.8.3抗震结构体系
8.8.4结构材料
8.8.5非结构构件
8.9结构抗震计算
8.9.1结构抗震计算方法
8.9.2设计反应谱
8.9.3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8.9.4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8.9.5构件截面抗震验算
8.9.6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参考文献
第9章消防工程与技术
9.1火灾的危害
9.2火灾的燃烧过程
9.3常见的火灾原因
9.4建筑火灾的扩散与蔓延
9.5建筑的耐火等级和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9.5.1建筑耐火等级
9.5.2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9.6建筑防火设计
9.6.1总平面和建筑平面防火设计
9.6.2防火分区设计
9.6.3人员疏散设计
9.6.4建筑结构耐火设计
9.6.5建筑防烟和排烟
9.7建筑火灾探测与报警
9.8建筑灭火系统
参考文献
第10章台风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
10.1台风的危害
10.2中外重大台风灾害
10.3台风的次生灾害
10.4台风的形成与分类
10.5台风的防灾减灾对策
10.5.1台风的监测、预报与预警
10.5.2建(构)筑物的抗风设计
参考文献
第11章防洪减灾工程与技术
11.1我国的洪涝灾害
11.2洪涝灾害的特点
11.3洪涝灾害的成因
11.3.1自然因素
11.3.2人为因素
11.4我国的防洪减灾对策
11.4.1防洪减灾工程对策
11.4.2防洪减灾非工程对策
参考文献
第12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
12.1地质灾害概述
12.2滑坡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12.2.1滑坡灾害实例
12.2.2滑坡定义与分类
12.2.3滑坡的发生机理
12.2.4滑坡的力学分析
12.2.5滑坡的监测与预报
12.2.6滑坡的防治对策
12.3崩塌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12.3.1崩塌的定义与危害
12.3.2崩塌的类型与成因
12.3.3崩塌的防治
12.4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12.4.1泥石流的定义与危害
12.4.2泥石流分类与形成条件
12.4.3泥石流的防治对策
12.5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12.5.1地面沉降定义与灾害
12.5.2地面沉降类型与成因
12.5.3地面沉降控制与治理
参考文献
第13章3s等高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3.1gis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3.2gps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3.3rs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3.4vr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3.5应急救援技术
参考文献
第14章防灾减灾计算机软件
14.1防灾减灾相关软件概述
14.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4.2.1arcgis软件介绍
14.2.2arcmap基本操作
14.2.3应用实例——建立简单的校园gis数据库
14.3场景可视化平台——osg
14.3.1osg平台介绍
14.3.2osg基本开发
14.3.3应用实例——校园建筑震害场景的可视化
14.4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
14.4.1fds软件概述
14.4.2fds基本操作
14.4.3fds应用实例——室内火灾模拟
参考文献

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 作者简介

任爱珠博士(1946—),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防灾减灾和土木工程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许镇(1986—),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综合防灾与信息技术的交叉研究工作。 纪晓东(1979—),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减震、震后功能可恢复结构、结构健康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陆新征(1978—),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工程计算模拟和防灾减灾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