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新考

《夏小正》新考

作者:何新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4-09-01

评分:5分

ISBN:9787547031773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夏小正》新考 本书特色

《夏小正》即孔子所谓“用夏之时”的夏代历法。我是坚信夏朝之存在的。近代西方介入以前的中国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循序演进的逻辑进程。孔子编撰《尚书》以“尧典”及“舜典”为始,并非偶然。陶唐氏(帝尧)及有虞氏(虞舜)乃是华夏族初肇的城邦联盟时代。夏、商、西周三大王朝,则是作为天下宗主的天王、天子出现的王朝时代。秦以后到清末民国是行郡县制的统一大帝国时代。秦始皇建立了皇帝极权的**帝国。而大禹建立的有夏,则是中国历史中权力尚未高度集中的贵族王朝时代的**王朝。 否定夏朝存在论来自近世的西方史学。殊为荒谬的是,近世西方史学以非常晚出、且作者及来历皆不明的所谓“荷马史诗”(出自小亚细亚的传说作品)为根据,凭空杜撰和伪造出一个子虚乌有的所谓“希腊殖民帝国”。而他们对中国谱牒传承有序,流传至少已历2000—3000年以上,且不断被出土考古发现所证实的《尚书》《国语》《左传》《史记》等极可信史籍中有明确记载之夏王朝持否定论。这里有一个隐蔽的险恶用心。就是存在一个史学的“阴谋”——通过否定有夏及否定唐、虞时代城邦联盟的存在,而将中国文明的肇基定位于殷商。至于殷商王朝,因为有青铜文明及甲骨刻辞的存在根本无法否定。但近代西方史学也捣鬼,诡称认为殷商人是一个来自欧亚草原的外来民族,属于白色“雅利安人”(西方史学中一个虚构的人种)的亚洲分支。这样一来,辉煌的中国商周两代青铜文明就不是华夏本土人的原创,而是作为日耳曼人先祖的金发碧眼之虚构的神话种族“雅利安人”的创造物了。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现在读得懂艰深的中国古书及古文的人已愈来愈少。中国传统文明之未来传承汲汲乎危哉。当今西化谬种流传,举世披靡。但是“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之中应有一个、半个耻从戎!”因存此书,以待乎来者。是为序。

《夏小正》新考 内容简介

《夏小正》即孔子所谓“用夏之时”的夏代历法。我是坚信夏朝之存在的。近代西方介入以前的中国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循序演进的逻辑进程。孔子编撰《尚书》以“尧典”及“舜典”为始,并非偶然。陶唐氏(帝尧)及有虞氏(虞舜)乃是华夏族初肇的城邦联盟时代。夏、商、西周三大王朝,则是作为天下宗主的天王、天子出现的王朝时代。秦以后到清末民国是行郡县制的统一大帝国时代。秦始皇建立了皇帝极权的**帝国。而大禹建立的有夏,则是中国历史中权力尚未高度集中的贵族王朝时代的**王朝。否定夏朝存在论来自近世的西方史学。殊为荒谬的是,近世西方史学以非常晚出、且作者及来历皆不明的所谓“荷马史诗”(出自小亚细亚的传说作品)为根据,凭空杜撰和伪造出一个子虚乌有的所谓“希腊殖民帝国”。而他们对中国谱牒传承有序,流传至少已历2000—3000年以上,且不断被出土考古发现所证实的《尚书》《国语》《左传》《史记》等极可信史籍中有明确记载之夏王朝持否定论。这里有一个隐蔽的险恶用心。就是存在一个史学的“阴谋”——通过否定有夏及否定唐、虞时代城邦联盟的存在,而将中国文明的肇基定位于殷商。至于殷商王朝,因为有青铜文明及甲骨刻辞的存在根本无法否定。但近代西方史学也捣鬼,诡称认为殷商人是一个来自欧亚草原的外来民族,属于白色“雅利安人”(西方史学中一个虚构的人种)的亚洲分支。这样一来,辉煌的中国商周两代青铜文明就不是华夏本土人的原创,而是作为日耳曼人先祖的金发碧眼之虚构的神话种族“雅利安人”的创造物了。由于现行教育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现在读得懂艰深的中国古书及古文的人已愈来愈少。中国传统文明之未来传承汲汲乎危哉。当今西化谬种流传,举世披靡。但是“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之中应有一个、半个耻从戎!”因存此书,以待乎来者。是为序。

《夏小正》新考 目录

新版序卷壹《夏小正》新考序·《夏小正》考释《夏小正》经传注释《夏小正》物候表诸家考《夏小正》星象表卷贰古历法研究端午节来源新论上古五行十月历考论关于十月历法太一阴阳五行十月历起源五行说来源新探《礼记·月令》与阴阳五行历法《春秋繁露》所记述的五行历法“月令”《诗经·七月》(译文)《七月》(原文)《七月》(译文)卷叁古月令《逸周书·周月》《逸周书·时训》《札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夏小正》《诗经·七月》《礼记·月令》物候对照表《史记·律书》八风十=音律与十=月份图月名及音律、物侯袁《四民月令》所载物候与人类活动表《四民月令》所载人类活动表卷肆附录侣《管子》中的三十节气与十月历西南客族以夏至(星回)为新年殷商以夏至为岁首(摘录)殷历建未说古华夏为人类农业文明起源地参考书目何新著作年表

《夏小正》新考 作者简介

何新系中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教师,1980年以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职于全国政协,从事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译著50余种,60多卷册。他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志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