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随笔

作者:丰子恺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3-05-25

评分:5分

ISBN:7213023209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缘缘堂随笔 节选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
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
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
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春之力而拼命向
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
垂杨。
这里曾有十扇长窗,四十块玻璃。石门湾沦陷前几日,日本兵在金山卫登陆,用两架飞机来炸十八里外的石门县,这十扇玻璃都震怒,发出愤怒的叫声。接着就来炸石门湾,一个炸弹落在书斋窗外五丈的地方,这些窗曾大声咆哮。我躲在窗内,幸免于难。这些回忆,在这时候一一浮出脑际。我再请墙脚石引导,探寻我们的灶间的地址。约略找到了,但见一片荒地,草长过膝。抗战后一年,民国二十七[公元1938]年,我在桂林得到我的老姑母的信,说缘缘堂虽毁,烟囱还是屹立。这是“烟火不断”之象。老人对后辈的慰藉与祝福,使我诚心感动。如今烟囱己不知去向。而我家的烟火的确不断。我带了六个孩子(二男四女)逃出去,带回来时变了六个成人,又添了一个八岁的抗战儿子。倘使缘缘堂存在,它当日放出六个小的,今朝收进六个大的,又加一个小的作利息,这笔生意着实不错!它应该大开正门,欢迎我们这一群人的归来。可惜它和老姑母一样作古,如今只剩一片蔓草荒烟,只能招待我们站立片时而已!大儿华瞻,想找一点缘缘堂的遗物,带到北平去作纪念。寻来寻去,只有蔓草荒烟,遗物了不可得。后来用器物发掘草地,在尺来深的地方,掘得了一块焦木头。依地点推测,大约是门槛或堂窗的遗骸。他髫龄的时候,曾同它们共数晨夕。如今他收拾它们的残骸,藏在火柴匣里,带它们到北平去,也算是不忘旧交,对得起故人了。这一晚我们到一个同族人家去投宿。他们买了无量的酒来慰劳我,我痛饮数十盅,酣然入睡,梦也不做一个。次日就离开这销魂的地方,到杭州去觅我的新巢了。
访客之中,有的也很枯燥无味。他们是为公事或私事或礼貌而来的,谈话有的规矩严肃,有的啰苏疙瘩,有的虚空无聊,谈完了天气之后只得默守冷场。然而自从来了阿咪,我们的谈话有了插曲,有了调节,主客都舒畅了。有一个为正经而来的客人,正在侃侃而谈之时,看见阿咪姗姗而来,注意力便被吸引,不能再谈下去,甚至我问他也不回答了。又有一个客人向我叙述一件颇伤脑筋之事,谈话冗长曲折,连听者也很吃力。谈至中途,阿咪蹦跳而来,无端地仰卧在我面前了。这客人正在愤慨之际,忽然转怒为喜,停止发言,赞道:“这猫很有趣!”便欣赏它,抚弄它,获得了片时的休息与调节。有一个客人带了个孩子来。我们谈话,孩子不感兴味,在旁枯坐。我家此时没有小主人可陪小客人,我正抱歉,忽然阿咪从沙发下钻出,抱住了我的脚。于是大小客人共同欣赏阿咪,三人就团结一气了。后来我应酬大客人,阿咪替我招待小客人,我这主人就放心了。原来小朋友*爱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倦;甚至被它抓出了血也情愿。因为他们有一共通性:活泼好动。女孩子更喜欢猫,逗它玩它,抱它喂它,劳而不怨。因为他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
……

缘缘堂随笔 目录

给我的孩子们
忆儿时
闲居
吃瓜子
杨柳
还我缘缘堂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胜利还乡记
我的漫画
先器识而后文艺-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
黄山松
阿咪
我译《源氏物语》
天童寺忆雪舟
清明
三娘娘

缘缘堂随笔 相关资料

后记
丰子恺1922年24岁时去上虞白马湖畔春晖中学任教,开始为校刊写散文随笔。1925年,成
为《文学周报》的特约执笔者,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的散文随笔渐渐多起来。1931年由开明书店
出版《缘缘堂随笔》,收文章20篇。1937年,又由开明书店出版《缘缘堂再笔》。1957年,人
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丰子恺的随笔集,仍以《缘缘堂随笔》为书名,收入开明版中的12篇以外,
新增47篇,包括各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丰子恺逝世后,香港出版了《缘缘堂集外遗文》
(1979年);丰子恺女儿丰一吟编辑出版了《缘缘堂随笔集》(198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收随笔104篇,其中包括从未发表的作者遗作18篇。“缘缘堂随笔”,几乎已成为丰子恺散文
随笔的通称。我们这次为他的部分随笔配图,也沿用了这一书名。
丰子恺的散文随笔清朴恬静,自然率真,写的虽然大多是身边琐事,但他重视作品“小中
见大”、“弦外余音”,所以字里行间往往流露出诗情画意,或者包含着人生哲理,历来为读
者喜爱。这里所收的作品大多作于半个世纪以前,其中有几篇反映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风貌
和乡情民俗,为帮助读者阅读,我们都选配了一些照片和有关漫画。本书由汤闻飞、李渭钫、
王利勇等先生摄影。本书的出版得到丰子恺之女丰一吟的大力支持,并承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
以及陈星先生大力协助,提供照片、资料,在此深表谢意。编者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