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探寻

心灵的探寻

作者:钱理群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4-10

评分:8.5

ISBN:978710804750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钱理群,一生裁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准备,1939年出生重庆,在南京读小学、中学,在北京大学亲历反右运动;中间十八年,在边远地区贵州安顺小城中等专业学校教书,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同代友人一起,风风雨雨二十四个春秋,并写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归中学和贵州,关注语文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运动,同时从事现代民间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两个空间——贵州与北大,一个群体——中国的年轻人,建立了血肉的联系,其主要连接纽带,则是鲁迅。

作品目录

引言
思维篇
第一章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
第二章 “于天上看见深渊”
第三章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第四章 “多疑”、“尖刻”中的现代智慧
心境篇
第五章 先觉者与群众之间
第六章 改革者与对手之间
第七章 叛逆的猛士与爱我者之间
第八章 生与死之间
第九章 先驱者的寂寞感
情感篇
第十章 冷与热
第十一章 爱与憎
第十二章 沉默与开口
艺术篇
第十三章 人·神·鬼
第十四章 人与兽
第十五章 梦
第十六章 变革时代的悲剧意识与喜剧意识
后记
附录:写在前面
再版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钱理群,一生裁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准备,1939年出生重庆,在南京读小学、中学,在北京大学亲历反右运动;中间十八年,在边远地区贵州安顺小城中等专业学校教书,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同代友人一起,风风雨雨二十四个春秋,并写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归中学和贵州,关注语文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运动,同时从事现代民间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两个空间——贵州与北大,一个群体——中国的年轻人,建立了血肉的联系,其主要连接纽带,则是鲁迅。

精彩摘录

敌人的‘无物之阵’,……使鲁迅始终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状态,时时警戒着不知将从何而来的迫害,这种对于迫害的预感、猜疑,刺激着鲁迅的想象力与情感,激起了他无休止的躁动不安与迎战冲动,他已经习惯于在想象与思考中,将来自敌手的最微小的各种征候,联串起来,形成严重的结论,作出强烈的反应。p126

——引自章节:钱理群《心灵的探寻》读书笔记


一次将一大堆著作归在一起,却意外地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的文学史研究、历史研究,关注、研究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心灵与精神,是大时代里的人的存在,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存在,感性的存在。我所要处理的,始终是人的生存世界本身,存在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追问背后的存在意义与人性的困惑。而且我的写作,也始终追求历史细节的感性呈现,具有生命体温的文字表达。这些关注与追求,其实都是文学观照世界的方式。我因此把自己的研究,概括为“用文学的方法研究、书写历史”。

——引自章节:引言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