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恭禄先生著作中影响较大的通史著作,曾被顾颉刚先生誉为“较近理想”的中国通史版本。全书共60篇,70余万字,由史前写至清代,是一部持论公允、史料丰富、详略得当的中国通史著作。本书前20篇从史前写至三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出版,为当时高校通用教材;后40篇系根据陈恭禄先生的遗稿整理而成。本书现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整理出版,使得陈恭禄先生的《中国通史》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首次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通史的写作,到今日为止,出版的书虽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周谷城《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陈恭禄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草创时期重要的先驱者之一,他不仅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史学者,还撰写了好几部颇有影响的教材,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学术遗产,理应给以珍惜并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治学经验,至少可以作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参考。──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陈恭禄先生学兼中西,这部《中国通史》提纲挈领、举重若轻,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疆域、人口、经济、民族、思想、宗教、艺术方方面面的繁复演变作了清晰梳理和深刻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陈著既不搞思想先行,以论代史,也不是史料堆砌,有学无识,而是既重史料,又兼分析,有叙有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郭世佑这是一部有见识,没有意识形态框子的中国通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我中年以后读书,主要不是看什么书,而是看书是谁写的。陈恭禄先生的书,我每见必读,因为我敬佩陈先生这个人。——厦门大学教授谢泳
代序 章开沅
自序
**篇 我国地理及其影响
地理之重要——疆域之逐渐开拓——谬误之实例——自然区域——河流——土壤与气候——矿产——治乱之一解释——耕地之估计——地理与职业——地理与政治——对外观念——经济情状——建设路径
第二篇 史前社会
史前之说明——老北京人——旧石器人——新石器人——新石器人之体质——推定年代之标准——新石器人之生活——苗人——蒙古人等
第三篇 商
商名之由来——先祖——汤之故事——大甲——祖乙——盘庚——武丁——商季诸王——纣之故事——王之威权——传位制——官制——疆域——邻国——生活情状之一斑——迷信之深痼——文字——年代
第四篇 西周
周之先祖——文王——周强之原因——武王伐商——周公东征——封建制度——诸王——西周之覆亡——王之地位——疆域——东方——东南夷——社会情状
第五篇 东周
王之地位——五国疆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楚之争——晋悼公——弭兵之会——小国担负之一斑
第六篇 东周(续前)
大夫专政——公孙侨——楚灵王——晋宋诸国——吴之兴亡——越之崛兴——文化区域之扩大——封建之破坏——享受之不平——战争情状之一斑——农民之苦——工商——社会之不安——家庭生活
第七篇 战国
战国——三国之疆域——变法之趋势——魏文侯——韩昭侯——吴起相楚——商鞅之变法——田氏篡齐——燕之形势——中央集权——称王——臣下之地位——土地之开拓
第八篇 战国(续前)
秦惠王——齐之强大——合从——连横——秦昭王——养客之风气——列国之情状——秦灭六国——文化区域——武备之进步——人民之生活——家庭生活
第九篇 先秦学艺
学艺之发达——孔子略传——孔子学说——子思——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法家——文学
第十篇 秦
始皇为人——皇帝之尊严——官制——疆域——关中之经营——驰道——法令制度——文字——思想——安宁人民——北筑长城——南征——兴土木——始皇死——秦之覆亡——覆亡之主因
第十一篇 汉高祖
第十二篇 惠帝至景帝
第十三篇 武帝
第十四篇 昭帝至平帝
第十五篇 王莽
第十六篇 光武帝
第十七篇 明帝至质帝
第十八篇 桓帝至献帝
第十九篇 两汉学艺
第二十篇 三国
第二十一篇 西晋
第二十二篇 东晋
第二十三篇 五胡之盛衰
第二十四篇 宋
第二十五篇 齐
第二十六篇 梁
第二十七篇 陈
第二十八篇 魏
第二十九篇 魏(续前)
第三十篇 北齐
第三十一篇 北周
第三十二篇 魏晋南北朝学艺
第三十三篇 隋
第三十四篇 唐高祖与太宗
第三十五篇 高宗至玄宗
第三十六篇 肃宗至宣宗
第三十七篇 唐之覆亡及其贡献
第三十八篇 五代
第三十九篇 隋唐五代之学艺
第四十篇 宋太祖
第四十一篇 太宗至英宗
第四十二篇 神宗与王安石
第四十三篇 北宋之衰亡
第四十四篇 宋高宗
第四十五篇 南宋之衰亡
第四十六篇 辽金夏
第四十七篇 辽金夏(续前)
第四十八篇 宋之学艺
第四十九篇 蒙古帝国
第五十篇 元世祖
第五十一篇 元之衰亡
第五十二篇 明太祖
第五十三篇 明之盛世
第五十四篇 明中世之情状
第五十五篇 明之衰亡
第五十六篇 元明学艺
第五十七篇 清之兴起
第五十八篇 清圣祖
第五十九篇 清之中世
第六十篇 清之学艺
陈恭禄(1900-1966),著名历史学家。1900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16年考入美国教会办的扬州美汉中学,1921年考入金陵大学,先习化学,再转农科,后入历史系学习,大学期间撰写《日本全史》《印度通史大纲》,深受欢迎。1933年到武汉大学任教,1934年完成巨著《中国近代史》,数月内售至四版,被列为当时大学丛书之一,其后又重印再版多次,在当时的学界影响极大。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66年10月8日病逝。与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并称为“史坛二陈”。 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中国上古史史料之评论》《甲午战后庚子乱前中国变法运动之研究》《近代中国史料评论》《曾国藩与海军》《日本全史》《中国近百年史》《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等。
史学要论-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史学要论-大家小书 内容简介 作品源于作者在北京大学的...
希腊志(精装)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思想*成熟时期的著作之一。全书共分为七卷,详细记载了公元前411年至前362年斯巴达、雅典以及希腊诸城邦之间...
《现代世界中的伦理规范》内容简介:本书在现代世界的时代特征和思想观念之背景下,以伦理规范的“规范性”特征和要求为主线,以作
《顶级悬案》内容简介:恶魔是否一直逍遥法外? 正义是否永无实现之日? 有人会毫无动机地犯罪吗? ★FBI心理画像师约翰·道格拉斯
史记精言妙语评注 内容简介 在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长河中,司马迁以为天地立德、为人生立言和为万世太平立功的思想,以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想追求和人格修养,著成千古...
国宝回归之谜 本书特色 著名古建筑保护专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名誉会长郑孝燮?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
1750-1950的中国(以细节的眼光审视历史.以哲学的高度评说得失) 本书特色 以细节的眼光审视历史,以哲学的高度评说得失,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3...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内容简介: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
《Flink原理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围绕大数据流处理领域,介绍Flink DataStream API、时间和窗口、状态和检查点、Table API和SQL等
喋血南国-辛亥革命在广东 本书特色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非常大的贡献:它结束了封建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因此,我们应该弄清楚它的整个历史过程,牢记这段意...
老地图:南京旧影 本书特色 由朱炳贵编著的《老地图南京旧影(高清典藏本)》汇集了200余幅南京古代地图,并作了简要的解读和说明。这些地图从个收藏单位、私人及历史...
女人们的历史脱口秀 本书特色 这不是野史,也不是正史,而是带着体温的“历史脱口秀”。36个名女人,发生过2件事:一是讨皇帝的欢心,二是给皇帝戴绿帽子。本书采用“...
国家宝藏-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全新推出的大型纪录片,以1949年至2009年新中国文物保护60年的发展历程为时间坐标,涵盖了...
爱尔兰史 本书特色 爱尔兰是欧洲西北角海上的蕞尔岛国,国土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余万。但是,爱尔兰在历史和现实中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和受关注度却远远超过...
三国大墓 本书特色 2009年“曹操墓”惊现河南安阳。 曹操高陵、刘备惠陵、孙权蒋陵,疑云重重,昔日英雄今何在?从幕前到墓后,从质疑到悬疑,现实的表象≠历史的真...
左宗棠与近代甘肃社会 本书特色 左宗棠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目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
中国宦祸实录 内容简介 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曾言:“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谓之实录”丛书即以达一传统史学的*高标准为指归,选取历朝朋党之争、政变叛乱、宦...
战国策 本书特色 《战国策》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战国策 内容简介 ...
《陈铨评传》内容简介:陈铨,具有强烈民族情怀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深具浪漫气质的小说家、戏剧家,同时又是一个卓有成绩的学者和
三国志:中华经典藏书 内容简介 《三国志》是记述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期间这段历史的一部史学名著,它记述的主要是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称《三国志》。《三国志》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