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文集

郑板桥文集

作者:郑燮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年:2003-06-01

评分:4.5分

ISBN:7805238480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郑板桥文集 内容简介

代序
一位艺术怪杰对传统的讣告
对违逆龙心者,哪怕早已逝去,皇帝老子还是不会放过的,因为他喜欢干戮尸的勾当,尽管这并不妨碍他向臣民宣讲正心诚意,克已复礼。但民众哪怕没有榜布讣告的级别,还是讲究入土为安的,故尔倾其所有为死者尽一点哀悼之忱,请谀墓高手为死者美言几句,以达光前裕后的目的,亦是人情之常,“慎终追远”便成了中国人在农业社会里世俗礼法的教规。所以就连“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送穷”和树性灵文学之旗的袁枚置随园别业也是靠写谀墓文而获得的,我们便不难想象“光前裕后”的愿望浸淫我们世俗生活之一斑。
班固于《白虎通·崩薨》里说:“天子崩,讣告诸侯。”由此亦可证明,讣告在早期是有地位和身份的人专用的报丧文书,及至后来演变为叙述死者生卒、履历、祭葬时地,以告亲友的文字。此等文字发展至今天,已变成对死者道德情操的赞美,多是言不及义、大而无当的空话、套话,为死者讳成了惟一的目的。一种文体被其彻底的实用主义占据和消解,那么它的背运和萎缩便已然降临。事实上,讣告已进入为自己作“讣告”、自掘坟墓的时代。
诚然,我们在这里所运用的“讣告”只是一个比喻,而德国谚语则说,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按语言哲学的说法便是,所指与能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可以容纳歧义的缝隙,在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以难以丈量的“黑洞”。所以我认为郑板桥在为传统艺术张贴“讣告”的时候,这种巨大的“黑洞”所带来的危险,人们不是没有预料和准备的。或许这类空前的比喻不当,会带来立论上的错位与麻烦,但这个冒险的比喻会带给我燃烧的美感和颠覆的快乐。何况郑板桥正是在对传统艺术的双重倾向上——亲和与疏离——来实现我们所规定“讣告”的特殊意义的呢?一方面,他对传统的理想精神的沦丧深感痛心,因而对传统艺术里所表现的独立人格和悲悯情怀大加赞赏;另一方面他又痛感传统艺术中的陈规陋矩对人心灵的束缚,妨碍了作为一个艺本家更加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故尔他对传统艺术既哀悼伤逝,又大胆地张贴其“讣告”、宣布其已死的矛盾之情,正是解读郑板桥的艺术创造为何如此怪异的关键。
1 把郑板桥孤悬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人文背景之外,仅仅对他作艺术文本的分析,无疑是个先锋的举措和姿态,但放在郑板桥的身上却并不那么一劳永逸。因为板桥所处的时代实在是不允许他背离环境对他的特殊照顾,这不仅与清朝武力入主中原、屠戮民众,因而江南的知识分子颇有反骨有关,而且与惯有的独断专行的政体有涉。我们都知道,一个言论不自由、思想不独立的时代,要想将他的艺术创造完全只做艺术文本的分析,不仅无助于认清一个人活动的历史真相和艺术面貌,而且只会得出一个盲人摸象的可笑结果。
板桥诞生的时候,清朝的武力征伐业已结束。虽然,或许再健忘的江南人对“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惨剧也不会无动于衷,但作为斗筲小民,即便心所有恨,端的也是无可如何,何况活命奔走之劳就足够让他们对付的了。因此在政治高压和思想钳制的双重作用下,知识分子由清初的实证主义、抨击君权,蜕变为烦琐的考据,试图使自己成为一个远离现实生活的“洞穴人”;而普通民众则由于现实生活无穷无尽的挤压,*终只好信奉毫无理想可言的、甚至暗藏着不少鄙俗味道的实用主义。统治者采取的是诱惑利用和文网高织等软硬兼施的办法,作为知识分子,要么接受统治者的笼络,要么只好等待无孔不入的文字高压的迫害。而从更大的环境范围来看,板桥所生活的“康乾盛世”实则是一幅由各色人等组成的众生图,即奴才走狗、市刽、战士、狂生、考据迷、理学家等混迹一堂,正是表面繁荣背后的真实景象。我们从这个白云苍狗的时代,不难体会思想贫乏以及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社会时普遍的失语症。
……

郑板桥文集 本书特色

郑板桥是中国文人的一个缩影,他的家信可谓无所不包,上至皇族贵胄,中至墨人骚客,下至平民布衣。谈古论今,皆不肯做熟语。可以终岁不作,不可以一字苟吟。读郑板桥能知道中国文人的一些坏习气,亦能知道一些好习气。古来文人相轻,教训别人是常事,不过这在板桥家书中要淡漠许多,大都化为理论了。通览之后,文人之悲凉可见,傲骨可见,更多的还是恬澹适然。本书是使文学爱好者大饱眼福的佳作。

郑板桥文集 目录

一位艺术怪杰对传统的讣告(代序) 冉云飞
书 札
十六通家书小引
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
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
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书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书后又一纸
书后又一纸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五书
焦山读书复墨弟
焦山别峰庵复四弟墨
寄墨弟自焦山发
仪真客邸复文弟
再复文弟
仪真客舍寄内子
范县署中寄郝表弟
范县署中寄郝表弟
范县署中复郝表弟
范县署中寄四弟墨
范县署中复四弟墨
再复四弟墨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
潍县署中寄四弟墨
答同年蔡希孟
复同寅朱湘波
与同学徐宗于
复同年孙幼竹
潍县署中复四弟墨
潍县署中寄四弟墨
尺牍
序跋碑记文
板桥题画
诗钞
词钞
道情十首
……

郑板桥文集 节选

接展来函,谦抑之怀,溢于纸背,相较狂兄以骂人为胜者,大柑径庭也。所云:“传神为俗笔,俗人赖以谋温饱者”,此语失之自轻。夫技艺只分高下,不别雅俗,圣门六艺,各有专执,御车之役,更俗于传神万万,未闻七十子之徒鄙视之而不屑为。况吾宗都系寒素,技艺即为生活之资本,宜郑重视之,精益求精,庶足赖以谋温饱。我弟虚心若谷,谅不以斯言为河汉也。又云“画竹雅事,雅人所赖以抒性情”者,洵哉是言。老弟既然道得破画竹主旨,愚兄敢不竭诚相告。惟余不喜钩勒着色,所以只论写墨。
凡画墨竹,分立竿、添节、画枝、画叶四法,循序而行。起笔先留竿留节,梢与根须短,中竿须长,又贵长短各殊,*忌一律,便落呆板。竿宜两边如界。节贵上下相承,其形若半环。若画一二竿,墨色可随意;画三竿以上者,前者墨宜浓,后者墨宜淡,始有前后之别。梢至根,虽一节节画出,而笔意须贯穿。立竿既定,随手画节,上节须覆盖下节,下节须承接上节,中虽断,笔意须连属。落笔不可太弯,不可太远,不可齐大,不可齐小,宜两头粗,中间细,宜两头放起,中间落下,始见全竿圆浑而得势矣。画枝须枝枝著节,行笔须迅速,迟缓则无生气。用笔须遒健圆劲,始有生意。嫩枝须和柔而顺,其节小;老枝须挺拔而起,其节大。枝覆者叶多,枝昂者叶少。风枝欹斜,雨枝下垂,贵在描摹得神也。画叶须一抹而成,行笔愈速愈妙,少迟留便呆笨失势。写墨竹惟画叶为*难,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须有破法搭法;墨色须有浓淡,则老嫩反正分明矣。更有七忌:
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六忌粗如桃叶,七忌细如柳叶。避免七忌,又须参以四宜:雨叶宜垂,露叶宜润,风叶宜翻,雪叶宜压。更有八法须知:老嫩须别,阴阳须分,春叶须嫩而上承,夏叶须浓而下俯,秋叶须带萧疏之态,冬叶须具苍老之形,风叶无一字之排,雨叶无人字之列。画竹之法虽不仅此数端,而我弟天资聪颖,得此数语,定能举一反三,将来成一画竹能手,愚兄亦与有荣也。兄板桥手草。

郑板桥文集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属兴化县人,生于清康熙年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元年晋士,官至山东潍县知县,有政声……所著有《家书》、《板桥诗钞》、手书刊行于世。其家书数篇,情真语挚,最为悱恻动人云。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