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作家萧红,被鲁迅称之为“当今中国*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暂而漂泊的一生留下近百万字经典作品,终成大器未曾有负鲁迅的期许。他们之间有师生之谊也有传承之道;鲁迅的欣赏、奖掖与扶持,萧红的早慧、勤勉与感恩,构筑成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话。本书作者潜心研读大量翔实资料,并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梳理和考订现代文学史上“父”与“女”两代人之间的交往始末及后续影响,还原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既是对萧红创作成熟期精神源头的探寻,又从别一视角观照晚年鲁迅的情感世界。对坊间一些纷纭的说法,也有厘清或思考。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鲁迅称为中国*有前途的女作家。★萧红与鲁迅相遇,是人间*美的相逢。周令飞说:我确信她(萧红)的文章就像一只生命之手,一百年后,五百年后,仍然可以触摸到鲁迅先生的体温。林贤治说:反对把萧红和鲁迅的情感关系庸俗化,但是,应当承认鲁迅是萧红内心里*信赖、*依赖、感觉*亲近的男人。钱理群说:他们两人“历史性地”相见了,有人说,这是“左翼文化界一方面的主帅”和“游击战士的会师”,毋宁说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父”与“女”两代人的会合。——他们之间整整相距了三十年;但却有着*亲密的文学的血缘关系。萧红有幸,在短暂而饱经忧患的一生中,在她醉心的文学创作事业中,在永久“憧憬和追求”着“温暖”和“爱”的旅途中,曾那样近距离地接触过“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得遇鲁迅,是她生命中*大的幸运与福祉,这一份幸运与福祉,使她年轻的生命得以焕发炫目的光芒,成为现代文坛天空中一道亮丽的虹彩。鲁迅亦当含笑,他对当时尚处于浑金璞玉状态的萧红有发现之功,这随后也给他带来了“发现的欣喜”,这样的认同和预期告诉人们,他的法眼甚是了得!那个*初就被他看好的“满洲姑娘”,在文学之路上一路狂奔,才气沛然又勤勉不懈,虽伤痕累累却终成大器,未曾有负他的期许和厚爱!于今看来,萧红无疑是20世纪中国*优秀的中国作家之一,而这一切,自然又和鲁迅断不可分。
序 肖凤
引 言
**章 从荒岛书店到内山书店
**节 青岛:两个流浪文青投书鲁迅
第二节 上海:鲁迅“即复”
第三节 到上海去!到上海去!8
第二章 初到上海的土拨鼠
**节 窘迫与不适
第二节 对“先生”和“太太”称呼的“抗议”
第三节 向鲁迅求援
第三章 初 会
**节 终于收到鲁迅的约见信
第二节 初见:从内山书店到吃茶店
第三节 这些小事,万不可放在心上
第四章 **次出席鲁迅邀请的宴会
**节 一封“豫广同具”的邀请信
第二节 一件山寨版新 “礼服”
第三节 一桌新师友
第四节 一张永久的纪念照
第五章 作品初步得到鲁迅认可
**节 《生死场》送给官僚检查去了
第二节 广也说问问您们俩的好
第三节 鲁迅安抚萧红的焦虑
第四节 两萧的文字带来一股清新的风
第五节 三个年轻人写信让鲁迅请客
第六章 上海文坛初试啼声
**节 《小六》发表于《太白》
第二节 我大约是“姑息”的一方面
第三节 单独复信“悄吟太太”
第四节 吟太太怎么样,仍要困早觉么?
第五节 鲁迅手稿的境遇……
第七章 鲁迅继续助推
**节 为印制《八月的乡村》努力筹款
第二节 鲁迅全家突然光临
第三节 那稿是我寄去的
第四节 文学社寄来了两篇稿费的单子
第五节 她很坦率真诚,还未脱女学生气
第六节 贺贺你们的同居三年纪念
第八章 与《生死场》有关
**节 悄吟太太的稿子退回来了
第二节 久未得悄吟太太消息
第三节 《生死场》的名目很好
第九章 《生死场》出版前后
**节 您们俩先去逛公园之后……
第二节 夜里写了一点序文
第三节 索要鲁迅亲笔签名
第四节 鲁迅和胡风高度评价《生死场》
第五节 《生死场》带来不少的新奇与惊动
第六节 萧红:新的名字,新的里程
第十章 一九三六年年初
**节 我们想在旧历年内,邀些人吃一回饭
第二节 小说写得不坏
第三节 折翅的“海燕”
第十一章 搬至鲁宅附近
**节 只为方便往来和不劳鲁迅过多写信
第二节 和鲁迅一家如亲人般相处
第三节 在鲁迅家结识史沫特莱
第四节 制葱油饼为夜餐
第五节 对萧红进行服饰搭配常识的启蒙
第十二章 沐浴师恩
**节 被喻为当今中国*有前途的女作家
第二节 签约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三节 联署《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第十三章 情 殇
**节 感情之路亮起“黄灯”
第二节 在痛苦中寻求出路
第三节 病中鲁迅设家宴为萧红饯行
第四节 远托异国
第十四章 这是异国了!
**节 *初的东京
第二节 彼此牵挂 心有灵犀
第三节 噩耗确认——我想一步踏了回来
第十五章 归国之后
**节 拜 墓
第二节 撤离上海 惜别许广平
第十六章 逃亡路上忆和念
**节 晴川历历 芳草萋萋
第二节 《万年青》和《逝者已矣!》
第三节 和聂绀弩讨论小说学
第四节 师从鲁迅的文学观
第十七章 山城重庆
**节 要筹办名为《鲁迅》的刊物
第二节 系列回忆美文的诞生
第三节 枇杷山与塔斯社记者谈鲁迅
第十八章 香港的蓝天碧水
**节 鲁迅六十诞辰的纪念活动
第二节 临终之托
第十九章 袅袅余音
**节 许广平的萧红之忆
第二节 周家子孙话萧红
第二十章 篇外缀语:他们是人世间美好的相逢
附 录
后 记
袁权,自由撰稿人。长年研读现代文史资料,2011年出版《萧红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相关论文在《新文学史料》、《鲁迅研究月刊》、《现代中文学刊》和《文汇报》等刊物发表。《解读新近发现的萧红佚文》是萧红研究领域70余年最重大的发现。孙郁评价她“谙熟掌故……文章如泉水般流泻”“一切靠材料说话”。
名人传-(全译本)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名人传(全译本)》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
遥远的乐声: 斯大林女儿旅美回忆录 本书特色 书中对美国社会作了独特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细腻地描述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她从一个共产主义大国来到了一个资本主...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内容简介:《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首次出版于1923年,已经成为证券发展史乃至金融发展史上的经典名著,至今本书
世界政要御人方略 竹下登卷 本书特色 竹丁登是一位人际学大师,他以自己赤手空拳从人生中体验到的实学为武器,通过控制跟对方之间虚虚实实的心理战争,得以在政界发挥压...
蒋介石文墨密档 本书特色 六十余年来大陆首次出版蒋氏文墨原件,极具观赏收藏及史料研究价值蒋介石文墨密档 内容简介 这是大陆六十余年来**次出版蒋介石的文墨原件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口袋书)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
《网络攻防原理与技术(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着重阐述网络攻防技术原理及应用,内容包括:网络攻防概论、密码学基础知识、网络侦
《律师想要的东西》内容简介:谈律师,说司法,聊世相。52篇短文,分为“舶来的律师”“也曾苟且”“律师想要的东西”“司法如何独
陈存仁(1908-1990):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原名陈承沅,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师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王树生传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
真实的毛泽东: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内容简介 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充满智慧的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毛泽东。走近毛泽东,学习毛泽东。毛泽东,似乎已成为永远也谈不完的...
精装帝王传明太祖朱元璋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主要讲述朱元璋出身穷佃户,作过游方和尚,到处叫化。从军以后和儒生文人接近,沾上书卷气,会谈古证今。又以出身...
《悲也好,喜也好》内容简介:本书是李叔同人生体悟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李叔同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修养向常人揭
对于中国的读者,圣法兰西斯(圣方济各)的名字不算陌生,然而多数人对他的生平事迹却知之甚少。本书作者以生动的文笔再现了圣法
失望是成熟的开始:张幼仪传 本书特色 有一种女人,她不漂亮,却活得坚毅而美丽。有一种女人,她没有灯红酒绿的社交生活,却本本分分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她是传统的,用...
姚雪垠回忆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姚雪垠的回忆录。它由三篇文章组成,其中有当时文学界广为人知的《学习追求五十年》,连载于1980年至1982年《新文学史...
30年的周旋与斗法:蒋介石与阎锡山 本书特色 《蒋介石与阎锡山:30年的周旋与斗法》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避避避,断断断,化化化,是三步功夫(上联)勉勉勉,续续续,...
丰子恺评传 本书特色 如果要想在现代找寻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该是丰子恺了吧。他被人认为现代中国*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
呐喊——大屠杀回忆录是一部非常感人的自传。Mendel(Manny)Steinberg在德国和波兰的纳粹集中营中渡过了他的少年时期,数以百万计
重读李鸿章 本书特色 本书以全新的历史视角、不偏不倚的中肯态度、清晰的历史脉络,全方位解读晚清历史风云人物李鸿章,梳理了其诸多人生的心得智慧,生动还原了作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