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农夫,是大多数摩登的城市人向往而没有勇气做的事情。但《讨山记》的作者阿宝,却真正地把与山林和平共存的理想付诸了实践,以愚公“还”山的勇气,承包了一块山地,从举债、套袋,到杀虫、采果,从山上造房,到山下摆摊,从台风里压塌的帐篷,到大雨中狂奔的货车,每一步走来,都伴随着艰辛,孤独,迷惑,挣扎,有时甚至是生死关头的搏斗。而劳作之余,那些星光下的虫鸣清唱,朝霞里的鸟曲交响,梨花丛里朋友的歌声,雪山腰中情人的号角,充分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阿宝是一个奇女子。35岁之前她放怀天下,曾徒步、骑驴、骑单车游走于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18个月;35岁之后,她放下背包,开始了讨山的新生活。她举债租下梨山几处山坡,将自己对于土地的关怀与惜护付诸实践。建房、设计果园、剪枝、上肥、杀虫、套袋、摆摊,乃至打官司,和梭罗一样入山居住,她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选择靠天吃饭后的种种牵绊与阻塞。所以,这本书不是那么文艺或浪漫,但它会让你在阅读的磨砺后,剥去自身的浮华,露出内心的晶莹通透。或许,这场阅读将是一次救赎。
●被誉为“中国从事美国自然文学研究**人”的总理夫人程虹,曾把自己的译作“美国自然文学经典文丛”作为国礼赠给了外国元首,正是她身体力行地推动,也激发了自然文学的出版升温和阅读热情。她认为:“自然文学强调人与自然进行亲身接触与沟通的重要性,并试图从中寻求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出路。”
●作为记录人与土地紧密互动、转诉人与自然交缠纠结的《讨山记》,无疑是一部纯正的自然文学,但似乎又像一本文学、科学、心理、人文哲学的书。这从它荣获的奖项上,就可以看出其超越体裁和学科的独特魅力:2004年,在台湾地区一出版,就立即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坎,获得了当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版“美好生活推荐书”、台湾卫生署“心理健康类首奖”、台湾博客来网络书店年度十本必读好书、台湾*佳文学语文类图书奖、台湾出版界*高奖“金鼎奖”等殊荣。
●《讨山记》不只是一个记录人和土地紧密互动的故事,不只是转诉了人与自然的交缠纠结,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人们:当人生遭遇困境窘迫时,寻找生活的方式,确定生活的态度,可以平衡与外界的矛盾。
大陆版《讨山记》是一本朴素而有大美的书。出版者请来“世界*美的书”得奖者朱赢椿先生。朱先生一直强调“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这一回他希望将这本自己喜爱的图书设计得“自然”。于是,从封面到内文、从用纸到装订,都围绕着“自然”这一宗旨。读者在阅读文字之余,可以感受到设计的熨帖与恰到好处。
●《讨山记》是由世界上*美的书设计者朱赢椿装帧设计!
目录
自序
山盟
讨山缘起
贵人
精神伙伴
追梦
举债
从耕地走回荒野
吾亦有庐
汗水
剪枝
除草
套袋三昧
歼虫记
生命的沉思
有机的迷思
收获
摆摊记
靠天吃饭
官司记
天 地 人
天籁
人籁
血肉之躯
韩少功推荐:求知之道在于言词更在于行动,在于说法更在于活法,常常只取决于求知者能否收拾行囊走向实践,能否走向充满着尘土、汗水以及伤痛的长途———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更为严峻的一项使命。
王跃文推荐:阿宝的《讨山记》是一本禅书。我理解的禅,是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领悟生命的真谛。阿宝以一个女子的骨肉之躯,以七分果园里的耕耘劳作,流血流汗,向土地索食,在劳力中劳心,于练身里炼神,向谋食处谋道,最终达到桶底脱落,无挂无碍的禅境。这是真正的生活禅,生命禅。
孟东篱(台湾著名翻译家、作家)推荐:听说她会一个人骑单车住帐篷在欧洲漫游好几个月,以卖自己沿途写生的画作维生;听说她会冬天在北极圈内的小木屋里独居好几个星期;听说她会独自一人,从四川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再到印度,不搭飞机,却搭长途公车,又舍公车,步行,买驴,骑驴,失驴,又买二手单车,骑车,推车,夜间睡人廊下,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到拉萨,再从拉萨以此方式翻山越岭到尼泊尔,转往印度……于今,住在横贯公路支线外的竹村工寮。这些事情,听听好像不似真的,好像只看到了一个雾中的身影,只是惊叹: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徐仁修(台湾荒野保护创始人):一本真正的好书,一本有思想、由生活结晶出的著作是很不容易一口气读完的,因为你不知不觉会停下来咀嚼其中掷地有声的精髓,沉思那不同的见地。《讨山记》就一再让我因为内心激动而中断,因为感动而模糊了眼睛,每一篇章都让人沉吟不已,我以台湾有一位这样真实的女性而骄傲,我可以誉她为廿一世纪的亨利戴维、梭罗,这本书也堪称为“《瓦尔登湖》(二)”。
王岳川(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在新世纪,人类文化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清明的理性化,走向与自己心灵对话的独立精神个体追求,重视个体心灵的独处。
谢泳(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作为一个学术个体户,我很欣赏《讨山记》作者阿宝个人奋斗的精神。
江晓原、马家辉、陈子善、梁文道、陈晓明、张颐武、刘华杰等权威评论家的推荐语陆续在进行和整理当中。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文汇读书周报、深圳晚报、晶报、南方都市报等近百家媒体记者推荐陆续在进行和整理中。
1965年生于台湾宜兰,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自然中获得最深的感动,因之,人与自然的冲突也成为她最大的关怀。她生命的主轴,一直萦绕在生活内涵的取舍上。曾经为学摄影而谋职于照相馆,每天冲印照片、接触化学药剂而对此爱好心生动摇,渐渐无师自通拿起画笔取代相机。大学时代首次攀登高山,对原始山林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后任台湾省“太鲁阁国家公园”解说员。1994年起自由旅行、写生,曾以骑单车、徒步、赶驴等方式游走西藏、尼泊尔、印度十八个月,及单车环游定性一北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七个月。结束云游后蛰居花莲竹村,不定期在梨山打工。1999年,她作为与山林和平共存理想的实践者,将对山林土地的关怀付诸实行,正式成为梨山女农。
爱的道路 本书特色 作者在本书中以短文及短语形式,抒发感悟。精湛灵妙,直指人心,直彻根源,既有冷静俯视这个世间的距离感,也有彻底融入人心、体认苦乐的悲悯情怀。篇...
W-C3-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冯至·代表作-十四行集 本书特色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离合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W-C3-...
在万千“汪迷”期盼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倾力打造的《汪曾祺全集》于2019年1月出版。该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
午夜之门 本书特色 《午夜之门》是徐则臣的长篇力作,以个体的视角切入历史,通过一个少年的成长,对一个大时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于家庭伦理、旧式家族、战争、爱等...
伦敦的书店(笔记本) 本书特色 笔记书《伦敦的书店》为同名图书配套笔记书,同款设计,同样精美,小巧称手。"从法兰克福书展开始,经伦敦、巴黎返回北京,隔数日,再往...
蓝色笔记本 本书特色 苏联著名作家哈尔姆斯短篇小说集。小说多为结构简单、文字简练的短篇。作者极尽想象,将世态百相隐藏于文中荒诞的表象之下,那些生活中离奇乖戾的情...
费孝通九十新语 内容简介 “九十新语”,是费孝通先生90岁以后给自己定下的。努力攀登一个新高度写出有新意的、在学术上有分量和总结性的东西是先生的意愿。本书汇集了...
浮生六记-(沙画彩插版) 本书特色 沈复浮生一世,从生于大富之家,年少顺遂,到家道中落,生活清贫,历尽铅华。幸有妻陈芸为伴,二人有对月饮酒的豪爽,也有荷花煮茶的...
假如听到喵喵叫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猫的散文集,收录了文珍、朱天心、廖伟棠、陈子善、苏枕书、包慧怡等十八位当代写作者们与猫朝夕相处的故事,在这些作品里,作家们...
作者简介杨绛: 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
唐宋词审美谈 内容简介 中国的诗歌发展至唐代而达一以高峰。但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却正在悄悄兴起,以一对到了宋代,它能够取代诗的崇高地位,成为有宋一代*有特...
一生两世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群文化人,他们或为诗人、文人、报人、小说家、政论家、翻译家、编辑家,在各自的领域本该卓有成就,却因变节附逆而为后人所不齿,...
内容简介本诗集共收录了著名翻译家李文俊先生历年来的译诗126首,涉及65位诗人,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几个英语
庚寅草-钱文忠-钱文忠集 本书特色 作为2010年钱文忠先生各种访谈、演讲、随笔及序跋文章合集,《钱文忠集:庚寅草》可以了解作者钱文忠先生的很多观点。庚寅草-钱...
我为书狂(爱书人的痴言梦语) 本书特色 书籍就是飞机,就是火车,就是大道。书籍中有着无尽的目地地和无数次的旅行。书籍就是你的家园。我为书狂(爱书人的痴言梦语) ...
读库-1702 本书特色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
鲁迅作品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一九三六年、《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我要骗人、《译文》复刊词、白莽作《孩儿塔》序、续记...
子在川上:柳鸣九散文随笔精选 本书特色 柳鸣九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子在川上》精选...
边城-沈从文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一首哀婉凄美的田园牧歌,美得让人神往,脆弱得令人心疼……现代版《桃花源记》,重寻湘西的自由朴野之美。琉璃般透明的世界,守护着人性中...
大家小辑: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精装插图版) 本书特色 《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一九○三至一九○八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