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乔纳森·弗里德曼15年的研究结晶,系统地阐述了全球人类学的基本思想。作者用全球体系的视角探讨了古地中海地区的变化,指出了历史惊人的相似性;比较了刚果人、日本阿伊努人和夏威夷人在与外部世界接触中如何塑造他们民族的认同或他们自己的认同,分析了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特别是人类学在当代的研究成果转向。弗里德曼的论述独到深刻,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当代社会和文化变化的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视角。
现代性研究译丛总序中国古代思想中历来有“变”的智慧。《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斗转星移,王朝更迭,上下几千年,“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梁启超)照史家说法,“变”有三个级度:一日十年期的时尚之变;二曰百年期的缓慢渐变;第三种变化并不基于时间维度,通称“激变”或“剧烈脱节”。这种变化实为根本性的摇撼和震动,它动摇乃至颠覆了我们*坚实、*核心的信念和规范,怀疑或告别过去,以无可遏止的创新冲动奔向未来。倘使以此来透视中国历史之变,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变革也许正是这第三种。鸦片战争以降,随着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叩开国门,现代性始遭遇中国。外患和内忧相交织,启蒙与救亡相纠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朝向现代的道路上艰难探索,现代化既是一种激励人建构的想象,又是一个迂回反复漫长的过程。无疑,在中国,现代性仍是一个问题。其实,现代性不只是现代中国的一个问题,在率先遭遇它的西方世界,它同样是一个难题。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以预言家的口吻对现代性做了一个天才的描述:“现代性就是短暂、瞬间即逝、偶然”,是“从短暂中抽取出永恒”。同时代的另一位法国诗人韩波,则铿锵有力地呼吁:“必须绝对地现代!”如果说波德莱尔是对现代性变动不居特性的说明的话,那么,韩波的吁请显然是一种立场和态度。成为现代的,就是指进入现代,不但是形形色色的民族国家和社会,而且是千千万万男女个体。于是,现代性便成为现代这个历史概念和现代化这个社会历史过程的总体性特征。现代性问题虽然发轫于西方,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步履加快,它已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而成为一种世界现象。在中国思考现代性问题,有必要强调两点:一方面是保持清醒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又必须确立一个广阔的跨文化视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着这种精神,我们从汗牛充栋的西方现代性研究的著述中,遴选一些重要篇什,编辑成系列丛书,意在为当前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思考提供更为广阔的参照系,提供一个言说现代性问题更加深厚的语境。所选书目,大多涉及现代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层面,尤以8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学者和论著为主,同时兼顾到西方学术界传统的欧陆和英美的地域性划分。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现代性标志了一种断裂或一个时期的当前性或现在性。它既是一个量的时间范畴,一个可以界划的时段,又是一个质的概念,亦即根据某种变化的特质来标识这一时段。由于时间总是延绵不断的,激变总是与渐变错综纠结,因而关于现代性起于何时或终于(如果有的话)何时,以及现代性的特质究竟是什么,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更由于后现代问题的出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便不可避免地缠结在一起,显得尤为复杂。有人力主后现代是现代的初期阶段,有人坚信现代性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规划,还有人凸显现代与后现代的历史分期差异。然而,无论是主张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终结,还是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另一种形态,它都无法摆脱现代性这个关节点。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现代性总是和现代化过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城市化、科层化、世俗化、市民社会、殖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历史进程,就是现代化的种种指标。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性涉及到以下四种历史进程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和文化的过程。世俗政治权力的确立和合法化,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工业化过程,传统社会秩序的衰落和社会的分化与分工,以及宗教的衰微与世俗文化的兴起,这些进程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形成。诚然,现代性并非一个单一的过程和结果,毋宁说,它自身充满了矛盾和对抗。社会存在与其文化的冲突非常尖锐。作为一个文化或美学概念的现代性,似乎总是与作为社会范畴的现代性处于对立之中,这也就是许多西方思想家所指出的现代性的矛盾及其危机。启蒙运动以来,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种种文化运动似乎一直在扮演某种“反叛角色”。个中三昧,很是值得玩味。作为一个心理学范畴,现代性不仅是再现了一个客观的历史巨变,而且也是无数“必须绝对地现代”的男男女女对这一巨变的特定体验。这是一种对时间与空间、自我与他者、生活的可能性与危难的体验。恰如波曼所言:成为现代的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这样的境况中,它允诺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去经历冒险、强大、欢乐、成长和变化,但同时又可能摧毁我们所拥有、所知道和所是的一切。它把我们卷入这样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那儿有永恒的分4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裂和革新,抗争和矛盾,含混和痛楚。“成为现代就是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如马克思所说,在那里,‘一切坚实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化把人变成为现代化的主体的同时,也在把他们变成现代化的对象。换言之,现代性赋予人们改变世界的力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中国近代以来,我们多次遭遇现代性,反反复复地有过这样的深切体验:惶恐和向往、进步与倒退、激进与保守、激情与失望、理想与现实,种种矛盾体验塑造了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和判断。现代性从西方到东方,从近代到当代,它是一个“家族相似的”开放概念,它是现代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层面的矛盾和冲突的焦点。在世纪之交,面对沧桑的历史和未定的将来,思考现代性,不仅是思考现在,也是思考历史,思考未来。 是为序。 周宪许钧 1999年9月26日于南京
乔纳森·弗里德曼是瑞典隆德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的教授,他与斯考特·拉什合编了《现代性和认同》一书(1990)。
犹太教信仰的开端希伯来文明-图知天下 本书特色 《图知天下?犹太教信仰的开端:希伯来文明》能成为一把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引领读者去欣赏地球上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
长江流域的楼台亭阁-长江文明之旅 内容简介 《长江文明之旅》丛书分为《长江流域的名山奇峡》《长江流域的楼台亭榭》《长江流域的岁时节庆》《长江流域的饮食生活》《长...
图说中国七十七万年饮食文化史 本书特色 作为一本图文并茂的书,其中的1500多幅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说明深入浅出地再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简明过程。以炊具的更新和演...
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2008年卷 本书特色 《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2008年卷)》是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2008年卷 内容简介 本...
《设计学概论(修订版)》内容简介:本次《设计学概论(全新版)》是第四次修订,全书在基本不改变原修订版全貌的前提下,对几乎全
茗茶品韵-中华茶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李丹编著的《茗茶品韵--中华茶文化大观》是记述茶文化的专著,在介绍茶史、茶道、茶文、茶俗、茶具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介绍了制茶...
北京名人故居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全书中英文对照,内容详实。著名学者罗哲文教授欣然为该书作序★ 编著者是热爱北京传统文化的一群人,缘...
永远的三峡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经凤凰卫视中文台和五洲传播中心联合制作的大型记录片《永远的三峡》改编而来。《永远的三峡》电视记录片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巨大的人文关怀...
北大教授(政学两界人和事)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而细致地再现了一所大学、一份刊物和一个群体的历史,他们如何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以及这些北大教授游走于政学两界、沉...
《语文课超有趣: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五年级·上册)》内容简介:《语文课超有趣(5年级上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与新版语文教
布依民歌荟萃(全三册) 本书特色 ★ 布依民歌,既是布依同胞千百年来在爱情与婚姻等生活事象中自然生发的天籁,亦是感受世界时的点滴思考,更是他们面对易逝人生与洪荒...
品中国侠客 本书特色 他们是他数群体,更是传奇人物。蔑视权贵,不屑秩序,对丑恶总是抽剑相向,除暴安良,抑强扶弱。冷兵器时代,男性剑气如虹。有了火器后,女性也有了...
写作技法研究 本书特色 吴素娥、金鹏善编著的《写作技法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编“写作技法示例举要篇”;第二编“写作技法综合艺术篇”;第三编“写作理论探讨及文艺...
《《淮南子》科技思想(增订本)》内容简介:《淮南子》是西汉初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至今已两千多年。本书30
走出写作障碍 本书特色这本书是作者坚持二十余年研究成就的成果,在研究创造性思维写作与实用写作之间的共性规律中,侧重于障碍的理论分析和克服的途径,特别是把写作者的...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本书特色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汉字进行全方位解读,在讲解说明汉字的性质、起源、形义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释寓含在汉字形体...
锡都文化看点 内容简介 吉祖成编著的《锡都文化看点》旨在弘扬锡都文化和云南文化,宣传和颂扬锡都精神,使较多的人能了解锡都和关爱锡都。内容涉及:个旧名称,...
★史丹佛大学“孵梦”权威 赖博格博士 奠定地位之作★经过科学实验证实,第一本梦境设计方法书★书中42个清明梦练习,让你第一次操控梦境就上手每天不用白不用的梦,到...
《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他只是不开心》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帮助家长了解抑郁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并对其进行科学引导的实用手册。
资中筠作品:老生常谈(精装) 本书特色 1. 本书一以贯之的,是作者对现实的忧思和焦虑,拳拳之心,感人肺腑。2. 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问题的反思,常常是深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