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先生指出5000年历史中曾经历过四个寒冷期。其中后三个寒冷期,灾害频发、社会危机严重、民不聊生,农家也相应出现了三个活动高峰。就个体来看,大多数可考的农家都有过艰苦的生活经历,且都具丰厚的儒学背景,环境和个人因素的综合作用激发了农家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古代农家在农学著作和相关文集中以文、论、诗、画等不同方式记录着当时民生疾苦的状况,涉及对百姓生命的关注,对百姓负担沉重的慨叹和对百姓苦累的悲悯。实践上,为官的农家注重解决百姓生产和生活难题,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为官施政,并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有序进行;在野的农家囿于地位,只能著书传道,为民生艰难而呼号,并提出丰富的改善民生的措施和建议。古代农家的民生关怀精神和实践有的在当时就受到人民的肯定,有的则为后世学者所认可。在关注民生的过程中,农家逐渐形成了民生思想,关注焦点集中于民食、民利、民命、民财等方面。 随着历史的变迁,古代学者对农家的评价经历了“完全否定→逐渐认可→完全肯定”的过程,“农家”类在古籍中的排序也呈逐步上升趋势,这都反映出古代农家历史地位的上升。而近代学者对农家的认识却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给予客观评价。事实上,农家文化源远流长,农家与儒家、道家、医家等各种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而重农务本,器道并重,关注民生则是农家文化的显著特色。农家文化中的用养结合、灾害防治、循环经营等技术经验对当前发展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农家文化中的农学思想、集约经营思想以及重农思想对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农家的治学目的、治学方法以及民生关怀精神对当前学术研究和学风建设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农家以农名派,战国时曾因与儒家论战而引人注目,在百家争鸣中形成了独特的主张和观点,并跻身于“九流十家”。秦以后有志于农者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农家的学术研究传统,逐步充实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使农家的学术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终形成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群体,其研究内容涉及农学思想、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方法、防灾救灾措施等诸多方面;整个群体还表现出重农务本、关注民生的学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农家文化,其中精华部分在新时期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古代文献中,《汉书·艺文志》首述农家,并设“农家”类收录先秦及汉代农家著作。此后的史志、公私书目和大型丛书都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分类方式,直至《四库全书》。历代学者对农家多有定义,一致肯定农家与农业技术研究有密切关系。有学者直接指称汉代以后的有志于农者为农家,也有学者自称农家,可见,农家发展的历史跨度不仅仅局限于先秦,而是一直延续至清中期。农家正式形成于战国,以许行为标志,形成了自己的学派,并参与了“儒农论战”。农家在先秦获得较大发展,其游学范围经历了由楚→宋→鲁→齐→秦的变化。两汉相对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出现了较多农家,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农家文化,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魏晋至唐末,农家虽然不多,但出现了划时代人物贾思勰,其在农家文化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隐士开始融入到农家群体之中。宋元时期,农家又一次集中出现于较短的历史时期,南方农业技术得到系统总结,而且出现了南北技术融合的趋势。史至明清,农家学者身份多样、研究成果卓著、研究内容广泛而深入,使古代农家文化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农家在研究农业生产的同时留下了丰富的著作。因农家学者身份复杂,有在朝的地方官员和朝廷要员,也有在野的隐士和平民,不同的身份使得他们研究农业技术的条件不同,撰写农书的方法、目的和农书的指导范围也有区别,因此,根据农家的身份把农书归为平民所撰农书、地方官员所撰农书和“高官”所撰农书三类具有一定意义。尽管农家身份背景各异,但他们撰著农书的主要动机大体相同:资政重本、总结农业技术和指导农业生产,只是所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而已。不同农家学者撰写农书时的资料来源也有共同之处,主要来自文献搜集、亲身实践和调查采访,但各有侧重,在朝为官的农家长于文献搜集;隐士和平民农家则更注重对自己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调查采访则是所有农家共同使用的方法。随着农家的发展,农家著作的内容逐步由单一趋向丰富,*终涵盖大农业的各个领域;农家著作的结构也由简单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众多农家著作主要以手抄和官颁的方式流传至近代,甚至流传至国外。近代以后,主要农家著作均得以整理和出版。 中国古代农家在研究农业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思想性。“三才”理论是农家的重要指导思想,“三才”思想中的“人地”关系和“人天”关系的地位随着农家的发展不断变化,其中的“人天”关系逐步得到强化,经历了“时至而作,渴时而止→趣时→顺天→盗天→合天→胜天”的变化过程。农时方面,农家在沿用常规指时方式的基础上,还以作物生长过程、土壤特征指时,并把多种指时方式综合运用,以更准确把握生产时机。农家所谓农时既包括农忙之时,也包括农闲之时,从总体上分为春耕、播种、中耕、秋收、冬藏“五时”,“五时”之下又细分上、中、下三时,形成了系统的农时内涵。农家还揭示出农时与农业收成、产品质量、灾害以及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土地用养结合思想和农业生产“三宜”原则也随着农家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在系统的农学思想指导下,农家更注重农业技术问题的研究,农业技术也是农家著作的主体内容;农家主要集中于总结土地利用、土壤耕作、作物栽培、林业园艺、蚕桑、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以及农具的改进与制造等诸多技术,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贡献受到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在农业经营管理方面,农家强调重农务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财富之源,关系国家兴衰和社会稳定,对社会道德风尚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农家建议国家应注重农业政策性和导向性的宏观管理,地方政府保障和督促农业生产。农家特别强微观层面的农业家庭经营管理,主张在有限的规模上合理安排农事和劳动力从事多种集约经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效益,并总结了细致的家庭经济核算方法。各种农业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过程,农家长期把农业生产实践与研究相结合,能够从自然规律的本身认识农业灾害的概念、种类,相对准确地揭示出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基于对农业灾害的科学认识,古代农家总结出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突出了水利防灾优势,在水利工程、用水技术和提水工具的运用方面多有总结。农家更强调以技术抗灾,总结出了一系列抗水旱灾害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倡以物理、生物或化学等手段防治农业生物灾害;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趋利避害以预防低温、风灾等。针对灾害频发的现实,农家还强调多种经营、储备节用,积极发掘备荒食物以减少灾年饿殍遍野之患。 古代农家在农业研究中始终秉承着民生关怀的传统和精神。
读库-1403 本书特色 《读库(1403)》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本。《读库...
禅宗语录词语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国禅宗语录(侧重于唐宋禅宗语录)里的词语作为研究对象,以词义考释为主体,以词语理论的阐述、探讨为骨架;用词语理论来统领相关词...
食之五味:随园食单+食疗本草+食宪鸿秘+山家清供(全4册)(函套平装) 本书特色 1.《食之五味》收录的四种图书皆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经典之作,看《食疗本草》,...
北京老门联 本书特色 胡同文化是京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集社会学、伦理学、文学、书法艺术、装饰艺术于一身的门联,则又属胡同文化的精华。北京老门联 内容简介 本...
胡适评传 本书特色 这部《胡适评传》不该单是胡适这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所以,很可能,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会惊讶骇异,从正...
现行汉字规范问题 本书特色本书论述了汉字的基本理论,研究了汉字规范化的性质、范围、意义、原则,并具体研究和讨论了新中国成立后所发布的简体字、异体字、新字形、异读...
最新增广贤文声律启蒙格言联璧 本书特色 《增广贤文》、《声律启蒙》、《格言联璧》是传承千古的经典作品.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增广贤文》是一种训示启蒙读...
世界民俗衣装-探寻人类着装方法的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亲自到全球各地采风,从所收集的3000余件民俗衣装中精选*具代表性的各地民俗衣装汇成本书,以着装方法为中...
师门问学录 本书特色 《师门问学录》(作者周勋初等著)为南京大学周勋初教授讲述,马来西亚籍博士生余历雄记录整理的问学录,附有余历雄博士学位论文提要等。全书以唐宋...
余志民,1974年生,1987-1993年就读于福建省莆田一中,1993-199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2004-2007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哲学系。
北京老规矩 本书特色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北京人的礼儿多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满族在旗人家,特别有讲究。只要是这北京城圈子里的人就一定得讲规矩, 这规矩就是北...
《孝经》与孝文化 本书特色 《孝经》是儒学的重要典籍之一,是儒家学派论述“孝道”和“孝治观”的集大成者,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国人学者一直都对它给予充分的关注。《...
哈耶克文选 本书特色本书收录了哈耶克写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论文和他在各地的演说,共计40篇,其中包括名篇《作为一个发现过程的竞争》、《知识的僭妄》、《曼德...
中国古代棋艺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共有100个专题,每个专题为八万字左右,内容丰富,叙述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
百孝图记 本书特色 《百孝图记》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百孝图记 内容简介 《百孝图记》描绘了近百个脍炙人口、令人敬佩的行孝故事,书中所收的人物,上自五帝之一的舜...
彩色图解老北京的传说—超值全彩白金版 内容简介 “西四附近真有游荡的忠魂吗?夜半故宫真的是鬼乐园吗?正阳门究竟怎么个“正阳”法?连慈禧都害怕的人会是谁?为啥故宫...
经典常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孟子》读法指导大概;《史记菁华录》读法指导大概;《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胡适文选》读法指导大概等。经典常谈 目录 ...
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皇帝内经(精装版) 本书特色 佚名*张春强编*孙建军主编的《黄帝内经 (精)/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成...
上海姻缘 本书特色 《上海姻缘》:婚姻,可以看做映照城市生活和城市人的一面再好不过的镜子。“上海姻缘”之所以吸引人们的眼球,自然是与上海这座中国*大的城市有关。...
《史记》语法特点研究 本书特色 《史记》给我们留下了两千年前祖先们运用的活生生的语言,我们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一个时代的语言为那个时代的作家 、学者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