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生命整体意识和“天、地、人”观念》、《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等文, 书后附作者学术年表。
“文库”拟分为四个系列:自选集系列、编选集系列、优秀专著系列,博士论文系列。分辑出版,每辑推出8至10种。其中包括:自选集——当代著名学者选集,入选学者的代表作;编选集——已故学人的精选集,由编委会整理集纳其主要研究成果辑录成册;优秀专著——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新学术专著,由编委会评选推出;博士论文——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博士论文,由编委会遴选胜出。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第2辑)·越界与整合:黄万华选集》:如果将龙应台讲话中“安身立命”四字换成“安心立命”,也许更能表达出“灵魂的语言”和“工具的语言”的区别,但她对这两种语言的区分的确切中全球化环境中母语写作之肯綮。海外华人所处环境已使母语的“工具”功能丧失殆尽,即便是在汉语被列为四种官方语言的新加坡,谋生的工具也主要是英语。在这种境遇中,华文写作更成为华人把自己的根深扎进“灵魂的语言”土壤中的选择,它表达着民族*深刻的记忆。然而,当“灵魂的语言”和“工具的语言”被分离,“灵魂的语言”生存空间在缩小,而“工具的语言”依恃其强势语境,是否会强大到足以侵犯、伤害“灵魂的语言”,也的确是“灵魂的语言”面临的严峻现实。正如海德格尔那句*著名的论断“语言是存在之家”所揭示的,当把人的*高本质归结为语言的存在,“任何存在者的存在居住于词语之中。”②伽达默尔更强调了人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拥有、把握世界:“语言根本不是一种器械或一种工具。因为工具的本性就在于我们能掌握对它的使用,这就是说,当我们要用它时可以把它拿出来,一旦完成它的使命又可以把它放在一边。”语言不是这样,“我们永远不可能发现自己是与世界相对的意识,并在一种仿佛是没有语言的状况中拿起理解的工具,毋宁说,在所有关于自我的知识和关于外界的知识中我们总是早已被我们自己的语言包围”,所以,“我们只能在语言中进行思维,我们的思维只能寓于语言之中”。③语言使存在者“源于其存在而达于其存在”,从而使人作为语言的存在者而存在,人的本质植根于语言的力量之中,也就是说,语言的力量在于它使人成为一种存在,能去把握存在者的存在。因此,并不存在着纯然的“工具的语言”,甚至很难截然区分“工具的语言”和“灵魂的语言”,“工具的语言”和“灵魂的语言”的分离*终必然造成互相的伤害。新生代、新移民作家正是在这种语言困境中表现出了生命呵护和责任承担的统一。“语言与文化有一种‘互塑互动’的作用”①,语言的“迁徙”、“变异”,会反映出一种文化及相应思维方式的变迁,尤其是语言形象的呈现,更能反映出文化和相关思维方式的变迁。例如,如果说,黄河、长江构成了语言的中国,那么,对于新生代而言,其笔下的语言形象既走出中国的文化乡愁,又不失民族血脉的源头。陈大为的诗集《治洪前书》、《再鸿门》就可以视作书写新的语言形象的再出发。鲧、庄周、屈氏、曹操、项羽……这些几乎成为中国历史同名词的形象,在陈大为独异的叙事策略中一一被重新“定位”:或颠覆,或翻案,或重构,或折射,从而转化为新的语言的形象。当这些存在久远的民族历史形象在陈大为笔下有可能获得新的文化内涵时,也表明新生代的语言已在南洋环境中发生了“迁徙”、“变异”。而跟“五四”后语言转换往往只是群体言说方式的变革不同,新生代、新移民更多地将语言看作个体生存的内容(这跟祖国大陆、台湾地区的新生代创作很相近),所以他们的语言追求几乎成为他们个体生存方式的一种写照。例如,黄锦树曾在他的小说《胶林深处》中借一位“为人民,为文学史而写”的作家林材*终陷入无法驾驭那“每一个都是活的,有生命的”文字的痛苦表述过其扩展言说自由的心愿,而黄锦树的小说几乎一直在一种“引而未发”的语言饱满状态中扩展言说自由,他的小说《大卷宗》、《鱼骸》、《郑增寿》、《猴屁股,火及危险事物》等都涉及马共武装斗争的题材,其语言的戏谑性、寓言性,乃至“后设”性都使得他能在质疑中融入反省,大大扩展了言说自由。……
黄万华,浙江上虞人。现为山东大学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1982年以来多次评为省、市、校优秀教师、劳动模范,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一、二等奖,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教学之余,主持承担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七项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20佘篇发表于《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哲》《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53种中文核心期刊、31种CSSCI刊物,30余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出版有《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文化转换中的世界华文文学》《中国和海外:20泄纪汉语文学史论》《史述与史论:战时中国文学研究》《传统在海外:海外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五四-1960年代)》等专著8种,主编《美国华文文学论》等5种,参与主编《中国文艺社团流派辞典》等4种,参与撰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华文学通史》等11种,著述560余万字。所著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五项。曾赴美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短期讲学。兼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全彩色本) 内容简介 本套“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功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
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他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个夫人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
吴宓的情感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吴宓的情感世界也异常丰富多彩、美丽奇异而又矛盾错综、凄恻郁苦。他的爱情故事像一块块深藏在山岩皱褶间的珍宝,一经发掘开采、精雕...
纪连海伴你读名著之西游记 内容简介 吸收名著精华,古为今用,以读悟写;传递名著智慧,感悟经典,收获成功。走进名著:用通俗的语言,对每个章回的内容进行概括。对章回...
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吉登斯的思想地形图 本书特色 《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吉登斯思想地形图》:政治与公共事务论丛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
当代中国城市雕塑.建筑壁画 本书特色 本书论述了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建筑壁画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回顾了城市雕塑、建筑壁画发展的新的历史背景;考察了新时期...
這樣懾人心魂的眼瞳,是伊藤泉一郎生平僅見。於是他決定,從它為起點,來場危險而致命的馴服。魁七的命運便陷入無垠的屈辱和血腥
名家品水浒 内容简介 人们常常以为,科技是需要普及的,于是有了科普读物,而文化其实也需要普及。因为中华文化中有许多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经典,经典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深...
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的这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作者在旅程中的全部感受,为一部考察西方
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 1970-1998全七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张炜曾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
劳伦斯论美国名著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本杰明·富兰克林树立了这个标准的美国公民模式?当然就他自己而言,他自以为自己表现十分真诚。他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真正的理想。可是,...
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形象地描写人物主观想法与现实之间的对立,叙述语气庄重而又幽默,内容貌似荒诞,主题严肃而深刻。故事多是嘲笑人缺乏自...
张贤亮(1936-2014),江苏盱眙人。五十年代初在北京读中学,高中毕业后自愿去甘肃支边。1957年因诗作《大风歌》被错划为右派,
唐诗杂论诗与批评 本书特色 《唐诗杂论诗与批评》包括《唐诗杂论》、《诗与批评》两部分。《唐诗杂论》涉及宫体诗、初唐四杰、杜甫、贾岛、孟浩然、李白诗英译等唐诗研究...
巴金名作欣赏 本书特色 《名家析名著丛书:巴金名作欣赏》:经典的美文,名家的点评。季羡柿、周汝昌、启功、王安忆……领衔解读大师名作。中学教师参考,高中学生高考必...
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对以游牧文明为背景、为主体的文明范畴,从西部独特的文明形态入手,展示其现代以来发生的文学事件、文学演进历程与美学风格等。中国西...
追踪石头:蔡义江论红楼梦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学术著作的上乘境界》、《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一个字》、《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鸳鸯没有死》等红学文章。追踪石...
追梦 本书特色 邵彬、孙本立与丁芸是乡下小学及中学的同学。中学毕业后,邵彬被父亲接到上海定居了,丁芸到外地念了大学。孙本立则在乡下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学业。数年后...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发生在香港,三毛的倾城之恋在东柏林---“那时的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我知道,我笑,便如春花,必能感动人的-
《談藝錄》取自明代前七子之一徐禎卿的同名詩話,內容談論古典詩歌及文藝創作,辨析精微,見解卓著。作者承襲歷代詩注、學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