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四部分选录郭沫若1949年以前代表作中的重要篇章:文学部分着重其由“自我表现”到“革命文学”,再到“人民本位”文艺观的转变;史学部分侧重其运用新兴科学观点,以“两重证据法”取得的重要成就;考古部分突出其甲骨文、金文研究的开拓性功绩和历史编纂思想;科学部分展示其“以大众化为其目标,以文学化为其手段”和 “政治的民主化以为前提”的思想内容。集中起来,反映其吞吐中西的文化观,“接受科学,走科学的中国化途径”的科学思想,追求艺术与社会双重价值的美学思想,即创造民族新文化、填补世界文化史白页的完整思想体系。
本书分四部分选录郭沫若1949年以前代表作中的重要篇章:文学部分着重其由“自我表现”到“革命文学”,再到“人民本位”文艺观的转变;史学部分侧重其运用新兴科学观点,以“两重证据法”取得的重要成就;考古部分突出其甲骨文、金文研究的开拓性功绩和历史编纂思想;科学部分展示其“以大众化为其目标,以文学化为其手段”和 “政治的民主化以为前提”的思想内容。集中起来,反映其吞吐中西的文化观,“接受科学,走科学的中国化途径”的科学思想,追求艺术与社会双重价值的美学思想,即创造民族新文化、填补世界文化史白页的完整思想体系。
郭沫若创作生活二十五年,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二十五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周恩来:《我要说的话》(1941年11月)
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1923年6月)
唯物史观派是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领导起来的……他把《诗》、《书》、《易》里面的纸上史料,把甲骨卜辞、周金文里面的地下材料,熔冶于一炉,制造出来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郭书所用的旧史料与新史料,材料都是极可信任的。
——董作宾:《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1951年12月)
人物简介郭沫若(1892—1978),号鼎堂,生于四川乐山沙湾。以新兴的、科学的观念创造民族新文化,成为20世纪中国享誉海内外的诗人、剧作家、史学家、考古家,被不同政见的学人评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编者简介谢保成,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顾问。著有《中国史学史》(三卷本)、《隋唐五代史学》、《民国史学述论稿》、《龙虎斗与马牛风——论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家》、《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贞观政要集校》。魏红珊,女,文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郭沫若学刊》副主编。著有《20世纪文学泰斗:郭沫若》、《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合著《全球化文化语境中的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潘素龙,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参加《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整理、《四库大辞典》撰写,发表《关于〈十批判书〉版本的一些问题》、《郭沫若学术年谱》等文章。
双边满意匹配方法研究 内容简介 双边匹配问题在现实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背景,如未婚男女的婚姻匹配、学生志愿与学校录取的匹配、员工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商品交易中买方...
《强化学习入门》内容简介:本书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强化学习的历史、基本概念、经典算法和一些前沿技术,共分
《日本经济转型与治理变革论》内容简介:在战后七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日本政府和企业一直在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企业创新之路
《菊与刀》内容简介:《译林人文精选:菊与刀》内容简介::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两种颇具象征意义
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本书特色 《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是姬中宪近年来的杂文随笔集。他以亲历者的身份,披露中国社工和公益界的新鲜事,也从切身体验...
大家西学-婚姻二十讲 本书特色 《婚姻二十讲》全面展示西方婚姻观念的流变,同时也是对人类历史的别样解读。大家西学-婚姻二十讲 内容简介 婚姻是人类永恒的向往,也...
版本杂谈 内容简介 在这本小书中,笔者尝试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虽然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
李绍先眼中的阿拉伯人 本书特色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民族。对阿拉伯人进行系统性研究,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即使是在阿拉伯世界,从人的角度透视阿拉伯社会...
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秦汉学术的背景和特色;秦王朝建立前后的学术探索;汉初的黄老之学与诸子学;汉武帝时期儒家经学的独尊;西汉中后期儒家经学...
滨下武志,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汉学家,曾任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龙谷大学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山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主要...
江涌,1969年生,男,安徽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理论、经济安全与文化安全问题研究,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在境内...
小威廉·克尔·缪尔(William Ker Muir, Jr.)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教授,对社会和行为科学做出重大贡献,于1979年荣获“哈德利?坎特...
资中筠,1930年生,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资深学者、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主编、研究员。退休后仍...
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 内容简介 陈启云:荀悦与后汉思潮龚隽:禅门中的顿沟口雄三:论天理观的形成周昌龙:良知与经世王凡森:清初思想趋向与《刘子节要》黄进兴...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人们随时能够感受到青年群体的力量。这种力量至少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像1968年全球反文化运动一样,青年群体能够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展现出即时强大的...
2006-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二辑) 本书特色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是《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的第二辑。本辑的出版恰逢沈阳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因...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主题“这个世界还会好吗”,让国内知名的哲学家、评论家、文学家、翻译家等畅谈生活感悟,品评社会变迁,其内容既有对往昔纯真年代...
王子今学术经典文集 本书特色 《王子今学术经典文集》收录了王子今先生十余 篇学术经典论文,涵盖了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 朝史、考古学等方面。诸如,“息壤”史料...
平民话筒-2000-2010工人日报新闻评论精选 内容简介 2000年11月6日,作为中央综合性大报的《工人日报》创办新闻评论版,以先行者的角色为公民言...
通往奴役之路 本书特色 《通往奴役之路》被翻译成超过20种语言出版,哈耶克称要将这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该书的第50周年纪念版本则由米尔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