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词学范畴为主题, 共收录论文20篇, 从唐宋至清末, 讨论了传统词学史上词体婉丽、词之善感、词之雅化、词的正变、词之比兴、词心、词品、词境、词史、俗与雅、清空雅正、词学门径、有厚入无间、厚而清、折中柔厚、沉郁、重拙大、境界20多个著名词学范畴的内涵、历史演变
由杨柏岭著的《词学范畴研究论集》以词学范畴为主题,共收录论文20篇,从唐宋至清末,讨论了传统词学史上词体婉丽、词之善感、词之雅化、词的正变、词之比兴、词心、词品、词境、词史、俗与雅、清空雅正、词学门径、有厚入无间、厚而清、折中柔厚、沉郁、重拙大、境界20多个著名词学范畴的内涵、历史演变及词学建构价值。各个范畴研究相对独立,同时,贯穿起来,又构筑成一部相对完整的词学理论发展史。
二、言志、缘情到文娱:娱情观的文学空间在近些年关于中国古代娱情文学观讨论的文章中,学者们大多把娱情看作与言志、缘情对立的现象。他们认为,在以儒家道德建设为重的时代,人们习惯从“发乎情,止乎礼义”角度解读文艺的价值,指出为文习艺要顺乎启迪道德理性的要求,成为修身进德的途径。而娱情毕竟以人的心情愉悦为目的,要求“发乎情,止乎快乐”,自由地对待情感本身。因此,娱情观难以成为儒者的现实创作主张,而像诗言志、乐者所以象德也、赋要卒章显志、绘画要晓之鉴戒等文艺教化观,才能占据中国文学批评的主流位置。同时,老庄的“忘情之适”虽有反对伦理之情的意思,但毕竟以精神的绝对自由为目的为过程,否定了五色、五音以及人类感知觉的意义,因此,也很难直接生发出尊重世俗情感的文学娱情观。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我们从中国情感哲学追求超越性娱情观念的特点出发,便可以看出言志、缘情等在文学娱情观的形成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个“情动为志”的阶段正是儒家对情感予以教化的过程,但正如作文习艺只是修身进德的方式一样,“言志”也不是儒家教化的*终归宿,而只是走向超越性娱情的一个路径。“缘情”说因为可以生发出“志”的襟抱,故而能以“言志”说修补的姿态存在。更何况,这个渊源于屈原“发愤以抒情”、司马迁“《离骚》,盖自怨生”,在六朝时期成熟的“诗缘情”观念,不仅省略了“情动为志”的教化过程,而且内蕴着一定程度的任情因素,与六朝时期的娱情观原本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那种视“娱情”与言志、缘情等文学观为完全对立的观点,忽视了中国情感哲学追求“至乐”的特点。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承认这样的事实:儒家的教化文艺观在净化娱情表层心理的同时,并没有彻底清除文艺的娱情功能,而是要求在娱心自乐中磨砺情性。这与贺拉斯说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一样,娱乐(趣味)乃是实施教化(益处)的有效形式。更何况享乐是人类的一种趋同化心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生活的驱动或是思想的解放,总会在某个时期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享乐风气,以及以情性的自由释放为特征的社会心理。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娱观与文学艺术活动是同步的。不过,像《诗三百》中部分作品的娱情功能在后代的接受中已逐渐被抹杀,而沾染了教化的色彩。其实,孔子所指责的以淫乱雅的郑卫之音,正是以强烈的娱情性而被时人所喜爱。同时,郑卫之音能人选《诗三百》中,说明娱乐功能已是编者的标准之一。汉代一度出现的国富民强的享乐心理,便直接体现在汉赋的艺术特征上:题材上以狩猎、冶游、宫殿、都城等为主,笔法上以构筑立体感的铺陈为主,思想上以渲染国家强盛且“卒章显志”等为主。然正如《汉书.王褒传》载汉宣帝刘询的话有:“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譬如女工有绮毅,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犹皆以此虞说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尽管如此,写赋、献赋仍有“以娱宾客”之要求,赏赋者也以娱悦耳目的消遣为目的,如此我们便理解了汉赋题材上的娱乐特点、语言上的密丽风格以及接受上的享乐心态。……
杨柏岭,1968年9月出生,安徽定远人。199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词学研究学会理事。专著有《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合著有《梁启超传》等。在《文艺理论研究》、《文献》、《文化中国》、《词学》、《民族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隐者 本书特色 1967年春,纽约:二十一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诗人亚当·沃克结识神秘的法国学者鲁道夫·波恩和他沉默、迷人的女友玛戈。亚当迅速爱上玛戈,却发现自...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本书特色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走到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首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走到...
公馆魅影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系列(5)·惊悚恐怖系列26:公馆魅影》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五,不仅收入了当今...
饮食档案6:牡丹蜘蛛面 内容简介 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多少文人墨客吟出多少千古佳作。香港作家李碧华亦是此道中人,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水果甜品,抑或是中餐西菜,...
明代青楼文化与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从古代女妓的历史与文化入手,结合元明两季的独特乐籍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探赜明代青楼文化的历史渊源、存在状态与兴亡替嬗等事实。通...
《体验与诗》是德意志哲学家威廉·狄尔泰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整体心理学文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狄尔泰先后在海德堡大学和柏
中国最佳 随笔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泥沙...
记忆 本书特色 当我陷入某种无端的无聊无端的孤独的时候,眼前忽然会掠过作者笔下白鸽的倩影,淤积着历史尘埃的胸脯里便透出一股活风。作者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了两年。自...
花月令 本书特色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榴花照眼、菡萏为莲,槐花黄、桂飘香,芙蓉冷…四季轮回,春夏更替。这些本应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只因年深月长,...
中国分体文学史—散文卷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以来,文学史著作的编写,随着古典文学研究现代化的进程而发展,它的演变,与古典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理论和方法的变化紧密联...
寸草丹心万里程 本书特色《寸草丹心万里程》是作者以一颗赤子之心,体察天地山川、人文世情所作的山水游记与人文访记。本书**部分是随心而发、随性而作的寄情山水的游记...
艺苑交游 本书特色 倪贻德有三部艺术随笔式的文集,分别是光华书局的《艺术漫谈》(1928),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画人行脚》(1934)和《艺苑交游记》(19...
《西方法律思想:传说与学说(增订版)》内容简介:西方有哪些代表性法律思想?西方法律思想有何魅力?本书系统梳理了西方法律思想
陶渊明集 内容简介 陶渊明诗文在其生活的年代默默无闻, 逮南朝萧统《文选》收录以后, 方渐渐为文人士子所仰慕效仿, 版本亦多, 宋以后有十卷本广为流传。其诗文兼...
林贤治,1948年生,广东阳江人。诗人、学者。在他的写作中,文学和思想批评类的文章最有影响。他的《五四之魂》与《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曾传诵一时。他早年...
春明叙旧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到北京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灿烂的文化、多彩的民俗、独特的古老风貌,等等,对读者有巨大的吸引力,文章短小精练,集趣味性、...
《明诗选(修订版)》内容简介:明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明代诗歌经历多次变化,其中学习唐诗的理
钱谦益诗选-明清十大家诗选 本书特色 《钱谦益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明清十大家诗选丛书中的诗作既有文坛宗匠的高歌,也有寒士布衣的苦吟;既有易代之际的故国之...
陈三立 本书特色 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义宁镇桃里竹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与谭嗣...
徐志摩诗全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全集,内容囊括了徐志摩的所有诗歌作品,包括《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和“集外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