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作者:中华书局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4-11-06

评分:4.7分

ISBN:9787101104202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内容简介

经历18世纪的康乾盛世后,数十年间清王朝就跌入了忧患丛生的衰世之中。在西力东侵和西潮激荡的历史背景下,外来的器物与制度长驱直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力度改变着中国的世道人心。然而就在中国社会身不由己一变再变之时,背负着厚重传统的晚清士人,仍祈望循着历史的旧径为家国找寻出路。新旧事物的纠结缠绕中,泊来品不断转化为中国的内在之物,却难以被中国社会完全消化,之前的陌生也就变成了后来的夹生。急剧的新陈代谢,促使中国旧的社会结构由脱榫走向解体,但旧邦新造的道路却依旧曲折而漫长。《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的文字是作者近年读史留下的一些思想痕迹,汇聚了作者对晚清中国新的思考、理解和解释。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本书特色

晚清之世,西人凭借坚船利炮打碎了国人的天朝迷梦,坠入衰世之中的中国士人为何前倨后恭,*终自觉自愿地走上了移植西法重造旧邦的道路?发端于回应西人冲击的国人自强之路,为何不可避免的引发了除旧布新的变法,甚至革故鼎新的革命?急剧的社会变革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改变了国体和政体,为何不能有效重建中国新的文化本位,以致新与旧的不断消长*终导致了中国社会长久的冲突与动荡?本书以扎实的史料,精详的分析与细腻的笔触,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近代中国新旧交替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颠沛往复与曲折多难,读来发人深省,引人沉思。杨先生的历史写作是一种创造。他坐下来就着苦茶用心思量,小心谨慎地将从史料中梳爬出来的脉络、特征和他的思想洞见转化为一条条风骨棱棱的句子。他炼词讲究,常常为寻一枚精到字词翻查古书,斟酌良久,所以常有追读其文的后生大呼“生僻字好多”。我曾用一个小本子将这些已被今人疏远、却让人觉得从形到义都格外漂亮的字词略作归拢:互为表里、新旧嬗递、世路盘陀、惝恍阢陧;理路、砥砺、丕变、漫漶、猖狓、鸱张、漏卮、訾议、峭刻、卞急、汩没、忮忌、扞格、摧锄、跌扑、蹈厉、枯窘、否塞、蜩螗;霦霦乎、骎骎乎、硁硁然、蓬蓬然、矜矜然、愦愦然……这些古旧词语带着岁月的仆仆风尘,排布于作者特有的三步曲式(偶尔四五步)层层递进或回旋上升的论述里,生成一种独特的旋律,以永不衰竭的气度压倒我们。而我们,总能读到杨先生深埋其间的叹息。 ——《读书》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目录

自序
经世之学的延伸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起点
中国人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经验之外的世界
19世纪后期中国的绅士和绅权
捐纳、保举与晚清的吏治失范
“丁戊奇荒”:衰世里的天灾与赈济
借法自强和进入了中国历史的外国人
条约制度:西方世界与近代中国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
中西交冲:晚清中国的传教与教案
19世纪后期中国兵工业的起始与困境
甲午乙未之际:清流的重起和剧变
西潮与回澜: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历史
近代中国的两个观念及其通贯百年的历史因果
历史中的儒学
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
附: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与政治——《东方早报》访谈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作者简介

杨国强,1948年生于浙江,1953年迁居上海。1982年春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88年夏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