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

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

作者:(美)柯必德著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年:2014-12-01

评分:5分

ISBN:9787532642540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 内容简介

《海外中国城市史研究译丛》主要介绍海外学者在中国城市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已出版《西方音乐家的上海梦--工部局乐队传奇》、《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中国城市抗争的研究》两种。本书是在柯必德教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探究苏州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群体的经历以及相互间的互动关系,包括缺地贫民与商界翘楚、中国人与外国人、本地人与外来客,并使这种经历和关系与苏州的空间、时间的转型产生联系。更多地揭示出更多苏州都市空间的结构、这一结构的经济角色与象征意义,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本书的出版可为研究晚晴民国时对于国家权力、公共意识、资本及社会环境再造,提供一个十分翔实的个案研究。

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 本书特色

《海外中国城市史研究译丛》主要介绍海外学者在中国城市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已出版《西方音乐家的上海梦--工部局乐队传奇》、《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中国城市抗争的研究》两种。本书是在柯必德教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探究苏州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群体的经历以及相互间的互动关系,包括缺地贫民与商界翘楚、中国人与外国人、本地人与外来客,并使这种经历和关系与苏州的空间、时间的转型产生联系。更多地揭示出更多苏州都市空间的结构、这一结构的经济角色与象征意义,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本书的出版可为研究晚晴民国时对于国家权力、公共意识、资本及社会环境再造,提供一个十分翔实的个案研究。

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 目录

导言苏州城及其方位的象征意义苏州和社会变革空间变化与社会转型城市空间与地方思想观念的转变国家范畴内的地方国有化及其定位本书框架**部分从道路到现代性**章马路:工业与恶习的诞生地苏州的城市道路及其国际/国家意义马路:外国技术的本土化商务局:防御性发展与官僚资本主义张之洞的设想:作为工业防疫线的马路资助商务局之争民众的马路观文明的代价:迁坟休闲、经济与街道西洋建筑对于马路的道德挑战妇女上街新式茶馆:消费空间的变迁搭乘马车成为大众娱乐马路房地产:拓展投机生意伤风败俗的事业:或利或弊第二章马路:滋养城市的脉络修建城内马路地方自治作为政治与社会话语主体的道路流通与城市主干道城市动脉与社会政策下的道路流通开放苏州城墙民众对于道路的看法第二部分“传统”之中的府学文庙第三章礼仪结构与学术体系的革新守护神龙与科举考试历史探究中的文庙文庙在苏州外国教会与府学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文庙与中国文明新时代的孔子与孔庙孔子诞辰的公共纪念祭孔典礼的提升第四章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民初孔子与国家定义的民族主义文庙与旅游业文庙与中国文明:一名日本记者的视角文庙与国民党都市规划与被废弃的文庙孔子诞辰与新生活运动文庙与中国建筑史第三部分保存国粹第五章寒山钟声苏州古迹与过去的用途作为社会政治议题的历史保护古迹与国粹寒山寺:古意与民族气节程德全笔下的寒山寺与国家改革第六章重估都市景观中的国家财产民国的古物保护:国家立场南京十年苏州的古物保护苏州保墓运动:都市秩序变动中的道德观坟墓与征地玄妙观:国家财富与经济民族主义结束语“中国文化后院”中的古迹保护与工业发展参考书目

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 作者简介

柯必德(PeterJ.Carroll),美国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College)学士,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专攻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史。现为美国西北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同时负责亚洲研究项目。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史、中国的现代主义、物质文化、性别史和民族主义。2006年,专著《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荣获美国城市史学会2007年最佳图书奖(非北美类图书)。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