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是英国女小说家。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在英国小说的发展目前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詹姆斯·爱德华·奥斯汀-利所著的《简·奥斯汀传(嫁给文字的女人)》是了如指掌百科人物传记系列中的一本。本书从家人的角度讲述了他们眼中的奥斯汀,是迄今*权威、*详细的关于奥斯汀生平的著作。
简·奥斯汀,英国著名小说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自己的“小世界”。今天,简·奥斯汀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她被视为理想的女人,成为众多女性效仿的楷模和“小女人”的典范。不过,她生前并没有名气,几乎与文学世界完全隔绝,生平资料极少,且大都出于猜测推断。詹姆斯·爱德华·奥斯汀-利所著的《简?奥斯汀传(嫁给文字的女人)》系牛津经典中的一部,由与奥斯汀一起生活过的侄子所著,从家人的角度讲述了他们眼中的奥斯汀,是迄今*权威、*详细的关于奥斯汀生平的著作。
詹姆斯·爱德华·奥斯汀-利(James Edward Austen-Leigh,1798—1874),出生于汉普郡的迪恩教区,是简·奥斯汀的长兄詹姆斯的儿子。毕业于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牧师。他掌握大量简·奥斯汀家庭生活的珍贵资料,于1869年开始创作奥斯汀回忆录。
职业经理人厉玲是最有名的厉玲。厉玲在书中用非常自豪的口气详细叙述了她是如何完成她人生的这个辉煌。这个辉煌,在男人身上叫成
历史的真情-毛泽东两访莫斯科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以毛泽东1949年12月-1950年2月、1957年11月两次访问莫斯科及其与斯大林、赫鲁晓夫的多次会见和交往为...
张居正大传-(全2册) 本书特色 朱东润是中国著名的传记文学家。他善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分析考辨。他不仅通过...
《爸爸妈妈去哪儿:牵手看世界》内容简介:旅行是亲子沟通的最佳方式之一,在旅行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增强家庭的
《从0开始学创业:注册财税+运营管理+现金流管控》内容简介:在如今愈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马云曾说过:
《潮流与点滴》的意思有三层:其一是潮流中之点滴,其二是从潮流看点滴,其三是从点滴看潮流。书中的篇章,不是文,而是笔。所谓
罗斯福-轮椅上的英勇斗士-(上下册) 本书特色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 ...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古代才女评传:明月篇 本书特色 隔着岁月与书页,重温时光深处的*美女子1.本书从真实历史资料入手,以生动的细节讲述了从中国**位女诗人许穆夫...
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秦淮八艳 本书特色全书以优美的语言,动情的笔触,带着读者开启了一段亲睹陈圆圆传奇一生的故事。她曾与“如皋公子”冒辟疆有过一段悱恻缠绵的爱...
钱君匋传 本书特色 作者以真实的、形象的、生动的笔触,不仅全面地展示了这位世纪老人“三起三落”的风雨人生。生动地勾画了他“过五关”的辉煌岁月,反映了他“走麦城”...
阎锡山日记 本书特色 《阎锡山日记(1931-1950)》:民国晋省海内*富,今日山西如何追赶。余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贡献,故记理不记事。阎锡山日记 内...
伊夫.圣洛朗-时代的色标 本书特色 《伊夫·圣洛朗:时代的色标》:伊夫·圣洛朗各言·你必须以幽默的态度看待时尚,凌驾于时尚之上,相信它足以给生活留下印记,但同时...
《超级话题》内容简介:在当今信息碎片化甚至粉末化的时代,十个营销人,九个说营销越来越难做了。产品的同质化、营销要求的个性化
骆秉章之谜 本书特色 骆秉章他是清代岭南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出身卑微,通过科举之路跻身仕途,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官至湖南巡抚、四川总督、协办大学...
感天动地-关汉卿传 本书特色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关汉卿,元代著名杂剧与散曲作家,其著名代表作《窦娥冤》让后人认识了他。本书作者博览史书、精心研...
致路翎书信全编 本书特色 《大象人物书简文丛致路翎书信全编》收入了胡风致路翎的信件137封,起讫时间为1941年至1983年。此外,在书末还附胡风介绍路翎创作的...
画未了林风眠传 本书特色 木心、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弟子回忆林风眠的艺术生涯蔡若虹:“我以为除了鲁迅先生领导的轰轰烈烈的木刻运动以外,林风眠先生领导的不声不...
国比天大:宋庆龄 内容简介 在宋氏三姐妹中,宋庆龄是个“异数”。 在她的心目中,国比天大。早年她追随孙中山,万难不辞。后来,为了追求真理,她不惜将蒋氏政权反目,...
2001年发起的奥修传翻译终于在2007年11月20日在Vilas的辛勤劳动下完成!历时六年,网络上一共至少有7位来自全国各地和台湾的朋友
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 内容简介 虽然我们不再因为思考与表达成为“右派”,但始于4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我们仍不敢忘记。 原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因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