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云南怒族简史

当代云南怒族简史

作者:李绍恩 主编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4-12-01

评分:5分

ISBN:9787222128316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当代云南怒族简史 目录

序一 杨中华
序二 亚娜
绪论
一、云南怒族的族称族源、人口状况及语言文字
(一)族称
(二)族源
(三)人口状况
(四)语言文字
二、云南怒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一)地理环境
(二)自然资源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云南怒族地区的社会组织形态与建制沿革
(一)社会组织形态
(二)建制沿革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云南怒族的生活习俗
五、怒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
**章 云南怒族地区的民主改革与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节 云南怒族地区的解放和人民政权的诞生
一、云南怒族地区的和平解放
一、云南怒族地区人民政权的诞生
第二节 贯彻“慎重稳进”方针,疏通民族关系
一、向怒江边境群众发放食盐
二、团结上层,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三、贯彻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四、支援解放军进军西藏
五、中央访问团亲临怒族地区慰问
第三节 云南怒族地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一、怒族地区社会经济调查和“直接过渡”政策的确定
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三、贯彻“团结、生产、进步”方针,开展山区生产改造
四、兰坪县兔峨怒族地区的缓冲土改
五、怒族“直过区”的农业互助合作
第四节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农业生产“大跃进”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农村体制的初步调整
第五节 “三个扩大化”问题及纠正工作
一、肃反扩大化问题
一、划阶级、镇反扩大化问题
三、对“三个扩大化”错误的初步纠正
第六节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恢复发展生产
一、1959年的初步调整
一、贯彻中央“紧急指示信”,纠正“五风”
三、1962年的合作社体制调整
四、落实合作社政策及“小四清”运动
五、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农业学大寨
六、进行社会主又教育运动补课
……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云南怒族地区
第三章 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云南怒族地区
第四章 云南怒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五章 云南怒族地区的文化变迁
附录 当代云南怒族历史大事纪要
参考文献
后记

当代云南怒族简史 内容简介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当代云南怒族简史》客观地记述怒族人民和怒族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的这段历史,全面反映和认真总结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怒族社会的跨越,怒族人民政治地位的变化,怒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足迹,怒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实践,怒族地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的进步,民族干部的成长以及怒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揭示怒族地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汲取怒族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生挫折的教训,这既是存史所需,也是资政所需,育人所需。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当代云南怒族简史》的编著者们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唯物史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克服各种困难。以时序为经、大事为纬,在搜集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全面、准确、真实地记录了1949年10月以来怒族地区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方方面面的重大事项;真实展现了怒族地区与新中国风雨同行的60多年来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入解读了怒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深刻揭示了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工作的特点规律;生动反映了怒族地区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当代云南怒族简史》经过本地区、本民族中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领导的评审,经过《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编委会的把关审定,它堪称是史学爱好者的一本手册,是民族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地方性的爱国主义教材。

当代云南怒族简史 节选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当代云南怒族简史》:关于镇反、肃反、划阶级扩大化问题,检查认为,由于划不清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界限,出了许多问题。逮捕人员中错捕20%以上,有的是一般政治历史问题,有的是一般思想问题,也当作敌人处理。肃反与镇反结合,镇反与平暴结合,社会、机关同时进行,加上刑讯逼供,造成了庞大的假案,伤害了干部,特别是民族干部。划阶级没有掌握好标准,把一些民族上层、宗教头人、富裕农民划成了地富,错划地富占70%以上,扩大了敌对阶级,孤立了自己。各县工委领导也都各自在四级干部会议上对1958年至1960年的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检查,真实反映了1959年、1960年再度浮夸,粮食减产的情况。四级干部会议以后,全区开始进行纠正“五风”和体制调整,在此基础上,全区于1961年3月1日至11日,召开各县工委书记、区委书记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就有关政策、纠正“五风”问题研究提出了明确意见。一是合作社体制至少7年不变,按劳取酬至少20年不变,社员个人生活资料永远属于个人所有。二是耕牛不折价入社,采取私有私养租用的办法,租金按出勤和所耕面积,给予实际报酬。三是允许社员每户保留1至1.5架自留地,保留社员自留地的政策至少20年不变。四是经济林木不折价人社,不论今后基本所有制如何改变,社员私人房前屋后培育的零星果木,永远为私人所有。五是清理外逃户的农户、人员和财产,对外逃户的财产采取保护措施,由合作社保护起来。六是处理“一平二调”物资的清退赔偿,属于1958年以来机关、学校、部队平调的劳动力、牲畜及其他物资,还未清退赔偿的,必须在春节前全部清退赔偿;占用了土地,用作菜地的退还,已修建了房屋,未偿付土地费或作价太低的,适当偿付补充;社与社之间,公社与生产队之间平调的财物,都应进行清理,群众意见不大的可不处理,当时由公社平调,现在找不到人无法追究的,由国家负责偿还;合作社拆毁的社员住房、畜厩、仓库,由社限期修复,属于政府动员群众搬家,或群众搬家后又迂回原地,在住房、畜厩、仓库上有困难的,或已经毁坏的,由国家帮助解决;合作社借用社员的农具、用具等一律归还原主,损坏的折价赔偿。这些政策措施在怒族地区逐步得到贯彻执行之后,干部转变作风,群众情绪逐步稳定,边疆形势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三、1962年的合作社体制调整纠正“五风”,对“一平二调”实行退赔,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左”的错误,但是群众的情绪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外出的情况仍在继续。1958年到1961年,怒江边沿地区群众外出人员已达9401人,虽然通过争取已有2627人回归,但多数人仍在境外。为了解决好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矛盾,特别是体制调整存在的问题,怒族地区各级党委组织了工作组,从1961年9月至12月,深入重点乡村,就体制问题全面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20份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证明: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办社缺少干部,群众缺乏相应的觉悟和自觉要求,大量的社没有办好,许多群众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生活反而比过去困难,因而对办社产生动摇,失去了办社的信心。领导对于这种情况,一直偏重于采取“巩固提高”的方针,派干部加强工作,改造落后,这样就形成了合作社“散不准,办不好”的僵持局面。这实际上已经成了边疆长期不能稳定和一些地区生产始终恢复不了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结束后,1962年初,中共丽江地委立即召开怒族地区县、区委书记参加的边疆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字方针”,*后依据讨论意见和调查报告确定,怒江边沿地区的合作社要退下来,并且要退到安全地带。原则是:江西前沿、边远、分散、工作基础差的一线地区,除个别社外,采取基本不办社的方法;江东二线地区,根据自愿原则和领导骨干状况,采取一部分办,一部分退;会议估计“边四县”退社单干农户约为15000户左右,占合作社总农户的60%;继续办社农户为10000户左右,占总农户的40%。这一估计与实际调整的实际基本符合。而兰坪县兔峨怒族地区的合作社仍在坚持中。地委边疆工作会议以后,1962年1月下旬至4月底,开展了怒江边沿地区合作社的体制调整工作。调整后,生产合作社由1131个减少为708个,合作社规模缩小,10户以下的有157个合作社,10~20户的有339个合作社,20-30户的有172个合作社,30户以上的有38个合作社,人社农户减少为11609户,占原人社农户的46.1%。……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