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作者:(加)梁鹤年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4-3

评分:9.1

ISBN:9787108045324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方文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为什么”,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也就是本书讨论的主题。

在轰轰烈烈地讨论“洋为中用”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洋”究竟是什么?西方的“自由”、“民主”、“资本”、“法治”,包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基因?诞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会把西方文明带到哪里?

可以想象一幅今天的地图,西端是美国,东端是俄罗斯。追求个人自由的强度西高东低的倾斜;追求人人平等的强度东高西低的倾斜;交叉点在英、法之间。过去百年来,西风逐渐压倒东风,自由压倒平等。东西之别可以通过追溯文化基因如何结合了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和历史背景与契机去解释。

从西班牙到法国、到英国,再到美国的霸权交替,都是约130 年的周期,分起、承、转、衰四个阶段,也就是四代人。美国之后,霸权归谁?中国应如何选择自己的角色与命运?"

作品目录

写在前面
前言
第一篇 源头
第一章 基督信仰成为崩溃中的罗马帝国的国教
第二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首次结合:奥古斯丁与柏拉图
第三章 “基督太平”:政治宗教化下的欧洲大一统
第四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二度结合:阿奎纳与亚里士多德
第五章 西方第一组文化基因:“真”与“唯一”
第六章 灾难来临:西方人心理失衡
第七章 大变前夕:腐化的教会面对涌现的民族意识和人文思想
第二篇 物竞
第八章 充满犯罪感的宗教改革
第九章 宗教政治化的欧洲大混乱:西班牙帝国的盛衰与国家理念的抬头
第十章 迷惘、无奈的时代:命蹇的伽利略
第十一章 绝无原则的法国内争产出乐观、悯人的理性主义
第十二章 做梦的笛卡尔带出“天赋理念”
第十三章 绝对原则的英国内争产出悲观、功利的经验主义
第十四章 做官的洛克带出“天赋自由”
第十五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
第十六章 西方第二组文化基因:“人”与“个人”
第三篇 天择
第十七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从和解有望到和解绝望
第十八章 法国从盛到衰:理性主义藏身于浪漫卢梭的“天赋平等”
第十九章 大英崛起:斯密的“追求私利可达公益”
第二十章 资本成形:达尔文的“自由竞争”是天演原则
第二十一章 英、美交替:自由、资本交棒
第四篇 适者?
第二十二章 资本世界:功利文明全球化
第二十三章 自由、功利压倒平等意识:资本主义腐蚀共产主义
第二十四章 自由、功利战胜民族意识:资本主义击败国家主义
第二十五章 自由、功利取代生命意义:资本主义吸纳存在主义
第五篇 生存?
第二十六章 个人:小我与大我、公众与公共
第二十七章 “不损害别人自由的个人自由”是不可能的
第二十八章 自由与平等
第二十九章 民主:“是人民的、由人民的、为人民的政府”可能吗?
第三十章 资本主义与自由经济
第三十一章 资本主义是以钱赚钱
第三十二章 法治、人权是资本主义之盾
第三十三章 “唯一、真”、“人、个人”两组文化基因的纠缠:民族性格、时代心态、历史背景与契机的互动
第三十四章 大国盛衰的逻辑
后记
附录
1.神圣罗马帝国
2.雇佣兵
3.宗教改革时代各教派教义的分别
4.荷兰崛起
5.理性主义三杰与经验主义三杰的主要思路
6.英式自由贸易,粮食法案为例
7.天定命运
8.德国统一
9.康德的先验
10.英国大宪章
· · · · · ·

作者简介

梁鹤年, 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教授,2009 年荣誉退休。1970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1976 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硕士学位,1982 年获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硕士学位,1985 年获英国雷丁大学土地开发与管理博士学位。研究范围包括土地与城市规划、政策分析方法、西方文化基因。曾在加拿大担任联邦财务部顾问,并创办“国家不动产高级官员论坛”、“企业地产高级研修班”、“亚太区驻加拿大大使论坛”,于2003 年入选《加拿大名人录》。1986 年开始回国讲学,现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设课程,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高级顾问和专家组成员。除城市规划外,在科技、经济、金融、贸易、文化等方面出版了大量的专著与论文。2002 年被国务院授予外国专家最高奖——“国家友谊奖”。

精彩摘录

我的中文思路来自小学启蒙老师的"起、承、转、合"。一开头就要"点题",而且是"夫天地者、在研究洋为洋用时,我特别留意洋现象和洋理论之间的关系。万物者"之类的大道理,然后绕着这题目作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峰回路转,但结论总是与前面的大道理相呼应,是大道理的肯定。这种思路下的讨论是多样和活拨的,但结论是注定的,很符合中国人"万变不离其宗"和"文以载道"的儒家思想。英文的思路是直线的(Unear)——假设、论证、分析与结论,按部就班、平铺直叙,结论是论征与逻辑的产品。这种思路下的讨论是单线和稳健的,但结论是不可预测的,很符合西方实证求真的思想。当然,我大多用中文思考,然后用英文写出来;或者是用英文思考,用中文写出来,这些都是不自觉的。可以说,我的思考方式是"混合体"(hybrid),坏处是两不像,好处是双兼收。这是我的挑战,也是我的际遇。

——引自第6页


在研究洋为洋用时,我特别留意洋现象和洋理论之间的关系。某个理论是否真的能够解释某个现象、真的能够支持某个政策?它是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哪个层面上去分析?更重要的是,这个理论是怎样出现的,它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够认清洋东西的真面貌,才可以考虑洋为中用。

——引自第5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