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的现代化

史前的现代化

作者:陈胜前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3-12

评分:9.2

ISBN:978703039726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于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MU)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思想史、农业起源、石器分析、遗址形成过程研究、史前艺术和考古教育等。从事考古学理论方法、考古学史的写作,著有《学习考古》《思考考古》《人之追问》。

作品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农业起源的理论解释
一、导言
二、什么是农业?
三、经典的农业起源理论
四、农业起源理论分析
五、寻求一种普遍的解释
第二章 理论解释:为什么农业不起源
一、环境的约束
二、沙漠与热带雨林适应
三、流动性:狩猎采集适应的双刃剑
四、适应的历史:资源禀赋结构
五、新朋友:共生关系
六、狩猎采集的伊甸园:水生资源利用
七、小结
第三章 中国狩猎采集者的模拟研究
一、引言
二、狩猎采集者的生态模拟方法
三、中国狩猎采集者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四、最少陆地资源模型(Minimalist Terrestrial Model)
五、推导与预测
第四章 农业起源区的资源禀赋积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适应
一、引言
二、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的适应变迁
三、细石叶工艺的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的适应
四、长江中下游地区旧石器晚期的适应变迁
五、小结
第五章 中国农业起源的环境初始条件
一、引言
二、狩猎采集者的最佳栖居地
三、生态交错带
四、新的生境
五、小结
第六章 中国农业起源的基本模式
一、引言
二、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展看“新石器时代的革命”的实质
三、探索新旧石器时代的过渡
四、比较的视角:中国农业起源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 农业起源的十字路口——燕山南北地区
一、引言
二、基本问题
三、生态交错带适应的一般模式
四、史前文化适应方式的转换
五、环境格局的变化与适应变迁
六、结论
第八章 但开风气不为先——华南地区
一、引言
二、热点问题:华南中石器时代
三、华南中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与文化特征
四、华南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适应
五、东南亚地区
六、小结
第九章 最强悍的狩猎采集者——东北地区
一、引言
二、寒冷地带的文化适应策略
三、时代与材料
四、东北地区史前文化适应的多样性
五、农业的传播与狩猎采集社会的变迁
六、小结
第十章 最后的狩猎采集者——西南地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西南地区的文化生态条件
三、行为生态学的适应分析
四、考古材料的文化序列
五、西南地区的适应多样性
第十一章 谁拓殖了青藏高原?
一、引言
二、青藏高原的文化生态条件
三、青藏高原的古环境
四、青藏高原的新石器时代
五、最早的青藏人
六、青藏高原文化适应方式的建立
第十二章 结语:完成或未完成的问题
一、现代化视角中的农业起源问题
二、狩猎采集者文化生态学视角中的农业起源
三、直接或间接的考古证据-
四、未完成的问题:考古学透物见人的困难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于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MU)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思想史、农业起源、石器分析、遗址形成过程研究、史前艺术和考古教育等。从事考古学理论方法、考古学史的写作,著有《学习考古》《思考考古》《人之追问》。

精彩摘录

与狩猎采集的生计方式相比,农业能够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当然,它不是没有成本的,农业占用了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成本由其他物种承担了。农业极大地改变了地表的景观,数百万年来”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结束了,地表为人类所主宰。人类活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环境又是如何影响人类?

——引自章节:一问题的缘起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